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研究

2016-10-21 03:37刘俊山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刘俊山

摘 要:中学历史是以课堂教学的模式来传授知识的,而且中学历史也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他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历史思维逻辑,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是广大教师特别关注的话题。本文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进行简要探讨,希望对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优化组合 课堂教学模式 中学历史

引言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合理的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可以缩短教学周期,还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的必要性

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及任务主要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其最后的结果,让学生了解事故产生的意义以及给国家带来的损失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合理的分成多个部分,然后再针对每一个部分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组合。选用优化组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更清楚地将历史事件讲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他们的对问题的分辨能力以及考虑事情的思维能力。教师综合个人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学任务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教学模式的的优化组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仅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就想完成所有教学内容的教学,是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的,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多方面的不同,分别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至关

重要。[1]

二、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的实施意见

1.掌握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的方法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反省,对所用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总结,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地修改与创新,充分的围绕着教学目标精心的设置教学内容,在反思中前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选用多种教学模式组合,多次反思教学

中学历史的突出特点是具体性、过去性、史论高度统一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并且多变的,所以,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时,应该注意不同种教学模式的相互组合、相互渗透及补充,准确掌握其中的区别,努力引起学生多个感官的参与,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该学会反思,形成一种反思意识,以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作为反思的队形,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的决策及行为还有由此所引起的最终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让自己在反思中前进,获取专业的发展。[2]

(2)围绕教学目标,增强创新

教师不仅要让自己清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还应该让学生也清楚这一课时哪些知识点需要认真掌握,可能会在未来的客户作业中或者是考试当中遇到,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他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做到合理的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有机的连接起来。另外,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模式之后,就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创新。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让学生尽可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更多的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2.合理的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对以往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等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理解人类发展规律,使他们自觉形成服务社会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这一期间,师生之间必须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确立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不断地进行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这样才可达到教学的目标。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知识、认识知识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这一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所以,教师在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为主,充分的展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另外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的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对问题产生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她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有着新的阐释,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校外实践活动,比如说对于历史的社会调查以及历史考察等,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去理解、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2)在优化组合过程中注重情感的传递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递以外,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在当前我国的历史教学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成为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接受者,过于被动的学习让学生丧失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胜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还没有将情感传递真正的贯彻落实,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没有运用可以和学生产生思想共鸣的教学模式,可是殊不知正是这些教学模式才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所以一定要增强在实际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传递。换句话说,假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情绪非常高,带着一颗高昂的责任心熟练巧妙地使用各种可以和学生形成交流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将会以最可能多的尊敬与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有效的达到了教学目的。[3]

结语

总之,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任务,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中学历史教师就不能完全拘泥于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必须在以往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优化组合,才可完成新时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明学.科学命题应加强材料摘编的严谨性—从一道新课标历史示例题引用不规范谈起[J].历史教学,2011(15):178-180.

[2]楊千里.《影响中小学生智育的因素分析一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北方文学》[J].教改前沿,2014(09):136-136.

[3]薛丽蓉.兴趣培养,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精神动力—以高三一轮复习课《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为例[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136-138.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刍议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