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利益诉求下的校企合作信任关系研究

2016-10-21 22:03任国平殷灿彬余方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任国平 殷灿彬 余方

【摘要】校企深度合作作为我国地方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对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和高校资源协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其发挥作用的重要节点需要厘清政府、高校、行业和企业个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构建相互信任的关系和高校合作的机制。利益诉求的分析视角论述了校企深度合作信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能力、声誉、信息和制度,并从4个主体层面提出深化信任关系的途径。

【关键词:利益诉求;校企合作;信任关系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对区域社会经济和高校的协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的文化习惯、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限制,当前存在高校和企业发展合作形同虚设的现象[1]。该种情况不仅使得科技资源产生流失,且对我国经济进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

一、校企深度合作信任的意义

(1)可降低合作成本。校企合作需各主体按照某种契约投入相应的人、财、物,承担相对的成本。由于各主体利益诉求不同,相互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和合作中的漏洞,易于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该种情况加大了校企合作中的不确定性。(2)可提升合作效果。校企深度合作的开展,需各主体遵照相关契约并为之努力,共同承担合作中的风险。高校和企业之间信任度的提升可以增强合作多方的责任感和信任感,调动多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难题,创造良好的成果[2]。(3)可构建长效协同关系。从校企合作的实践看,合作即存在长期的和短期合作,又存在单次和多次合作。随着区域协作的关系加深,校企合作将朝向长期的、深度的、多次的合作发展。

二、多方利益诉求分析

(1)高校利益诉求。高校希望通过行业的市场信息,技术等优势资源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解决专业和企业对接的问题;通过外来资金和场地解决办学条件和实践教学问题;通过联合培养解决师资成长问题。(2)企业利益诉求。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用的最大化,在合作中的投资获得回报。(3)行业利益诉求。通过高效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制定行业人才的标准体系,培养行业人员。(4)学生利益诉求。学生通过合作获得实践知识技能,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生存发展机会。(5)政府利益诉求。政府既是高等教育的实施者也是购买者,通过合作获得高素质的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3]。

三、校企合作信任的影响因素

依据信任理论和专家咨询法对影响信任的因素进行筛选,本文认为影响校企深度合作信任关系的主要因素为能力、声誉、信息和制度4种。

(1)能力影响因素。能力的大小是完成任务的保证,相较于校企合作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在高校和其他主题之间实现优势较好的匹配,才能构建长期的信任关系。对于高校而言在长期的发展中,对于人才培养和人才培养模式处于半封闭状态,缺少与社会进行有效的衔接,造成培养的学生在科研和实践中缺少符合企业和行业的需求能力,影响了高校参与协同发展的信心,不信任的因素增加。(2)声誉影响因素。在校企合作的双向选择中,一个合适的和能信赖的合作对象将决定其能否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基于此,声誉这一影响因素凸显其重要地位。双方在行业内部都具有较好的声誉将较容易产生信任;相反,双方或者一方的社会声誉较低,在合作中将产生不信任的因素,增加相互监督的成本和克服风险的成本。(3)信息影响因素。在校企合作中,双方掌握的信息越充分,就越能增进双方之间的理解,构建良好的信任关系;如果双方合作前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双方无法掌握对方的诚信状况、技术实力和合作等级,在实现合作中将产生“逆向选择”的现象,阻碍合作的实现。(4)制度影响因素。合理和健全的制度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能有效激发合作潜力,对主体间的信任具有重要的影响。宏观上看,随着我国推出的多项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在全国校企合作已经较好的发展,但是在主体信息采集和发布、约束条件和产权保护上政策较少研究,最终影响了校企合作的信任关系[4]。

四、提升校企合作信任关系的途径

(1)樹立正确的利益观念。高校要树立“以服务求职次,以贡献出促合作”的观念,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服务能力。高校专业的设置应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服务,课程的制定为企业发展的技能服务。企业树立“以支持促合作,以合作求利益”的观念[5]。(2)政府在促进校企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协调高效、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整合资源;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的财税、人才和科技政策;大力引导和扶植科技、信息领域中介服务发展。(3)高校为主要参与者。运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打破现有科研单兵作战局面,整合学科资源集群发展;认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通过协同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共享机制。(4)企业积极推进合作。根据自身的实力技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高校作为合作伙伴;在合作中构建畅通的沟通机制。

校企合作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创新工程,对推进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合作主体的信任关系是合作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对于校企合作的还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宏观上,校企合作推进,依赖于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主体的协同配合,而利益诉求是主体之间相互信任的微观基础。本文基于利益诉求视角,研究校企合作信任关系问题,提出了影响信任的因素和提升信任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振洪. 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利益诉求的有效载体[J]. 中国高教研究,2011(8):55-60.

[2]陆勇. “板块经济”格局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色探索[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6):37-40.

[3]李彬. 区域经济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J]. 高等教育研究,2007(8):64-65.

[4]何丽君. 合作创新伙伴信任关系的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2011(6):165-168.

[5]卢仁山. 基于企业视角的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40-43.

项目编号201542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改项目:多方利益诉求下校企深度合作联动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16hn1147 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合作支持体系和关联模式研究:生态教育链视角。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