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助课堂教育“接地气”

2016-10-21 23:34崔智丽刘丹丹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接地气教学语言

崔智丽 刘丹丹

【摘要】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生活中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和传递知识的工具。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语言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驾驭教学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若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好教学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认清语言是思维的衣裳,让思想先“着地”;感受语言是课堂的旋律,让主音引共鸣;体悟语言是时代的符号,让改变树形象” 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语言;课堂教育;课堂教学;教学研究。

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总体感到参赛的各位老师理论素养扎实,整体逻辑清晰,授课思维活跃,教学手段丰富,体现了良好的个人素质。但美中不足的是语言特点不突出,言之有理却不能说服人,言之有物却不够感染人,言之有据却不足以打动人。如何让课堂教育真正“落地”,打通让教育入心入脑的“最后一公里”。结合工作实践,感到必须从课堂教学的语言入手,领略语言的艺术,架起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桥梁。

一、认清语言是思维的衣裳,让思想先“着地”。思想以语言为载体,语言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以真知灼见为根本。思想接地气,才能言之有理有据,道之确凿无误、言简意赅。从调查研究中获得思想。“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研究同样没有发言权。教育的本质是思想的交锋,任课老师针对现实问题和学生的活思想进行正确的调查研究,是获得正确思想的主要方法,用从实践中总结归纳的正确思想指导实践一定比那些华而不实、天马行空的思想更接地气,更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从材料研读中融会贯通。艺术性教学语言来源于任课老师对教育内容和对事物本身的透彻理解,任课老师在收集大量教学素材的基础上,应当悉心解读,科学判断,做到自身思维明晰,逻辑分明,语言贴切,这样才能达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的境地。从课堂实践中规范语言。任课老师有责任在各个方面都能成为广大学生的表率,在课堂上用规范的语言进行示范,在生活中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用语言的态度、能力和习惯。同时,任课老师要尽量用普通话讲课,语言要简洁、明晰,符合语法、逻辑规则和文明礼貌要求,才能对广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和启发性。

二、感受语言是课堂的旋律,让主音引共鸣。1958年,毛泽东同志针对文件和讲话模式相对固化的倾向专门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要求话风文风应当具有“准确性、鮮明性和生动性”,还指出“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不讲辞章,看这样的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反观当前的课堂语言,也应当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多些鲜明性和生动性,任课老师组织课堂语言时既要当成一项技术去研究,又要投入感情去琢磨。进入角色,带着感情讲课。情感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任课老师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艺术性课堂语言条件下,老师可以进入角色,感情充盈地使用一些词汇和语调,感染学生情绪,进而引起共鸣。同时,结合老师丰富的表情、优雅的手势、清亮的眼睛等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使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有机结合,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蒙发,启发学生们积极思考,使这些“非语言行为”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运用修辞,让教学语言“活”起来。语言艺术离不开修辞,“浓妆淡抹总相宜”,任课老师根据自己对工作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依照教学内容需要,巧妙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给平铺直叙的陈述增加色彩,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听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任课老师还要向我们的领袖学习,学习他们朴素形象而又充满智慧的语言,毛主席的比喻性语言就长久的存活在人们思维之中,比如“党八股”“弹钢琴”“纸老虎”“牵着牛鼻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放置于当时时代背景下就有了新的内涵和生命力。习主席的语言风格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无不体现了他对工作深入的思考,而又被广大人民津津乐道。

三、体悟语言是时代的符号,让改变树形象。时代需要符合其特点的语言,语言的发展也代表了时代的变化。广大任课老师一定要转变语言作风,让语言符合工作需要,符合学生要求。培养良好话风。作为一线任课老师,经常和学生接触,我们的语言行为习惯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很大影响。上课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讲长话、空话、假话,要多讲短话、实话、新话。同时还要适当增强课堂语言的美感,多用文学化的语言,少用材料化的语言。适当穿插引用古代诗词名言,在讲清道理的同时,使广大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在确保课堂教学语言严谨准确的基础上,应不拘一格,夹杂些通俗类语言,吸引广大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听课的欲望,使之情绪高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用网言网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渗透全面而深刻,广大任课老师要善于运用网络语言,识别网络语言,发挥好自身“过滤器”的作用,不能为逗学生一笑庸俗地去油腔滑调,无原则地引用网络上的污言秽语,坚决把一些网络上的“黑话”“粗话”挡在课堂之外。应当按照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要求,主动出击治理网络语言粗鄙化现象,规范院校中网络语言的使用。汲取语言智慧。教学语言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没有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任课老师要为语言创新储备知识、厚实功底,要将教材语言转化为教案语言,需要加工整理,删繁就简;要设计板书语言,需要开动脑筋,创造美感;要让口头语言规范、流畅、生动,更需要下一番功夫,使教育语言即符合课堂要求,又接地气,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基层任课老师要向哲学家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家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家学习语言的规范,向数学家学习语言的准确,向文学家学习语言的生动,向诗人学习语言的精炼,向相声家学习语言的幽默,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只有这样,任课老师的语言储备才能丰富起来,才能打通课堂教育接地气的“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王艳. 社会文化视域下的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J]. 语文建设. 2014(35)

[2]尹达. 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J]. 基础教育. 2014(06)

[3]李秀双. 课堂文化的内涵、教育价值及建设途径 [J]. 教学与管理. 2015(01)

[4]张命华. 走向专业的课堂观察——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J]. 当代教育科学. 2014(20)

[5]林琼. 打造高效课堂——让“倾听”渗入课堂教学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06)

[6]车伟艳. 有效课堂管理的范围、要素及策略 [J]. 教学与管理. 2015(04)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重大教改项目(编号2014zdjy049)。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接地气教学语言
生活教育无处不在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浅析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