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与日本“汤”

2016-10-25 08:07水谷勇气
美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温泉日语洪水

水谷勇气

最近,通过电视看到了中国中央电视台播送的汉字大赛,这激起我对中文及日文中一些词汇的词源进行探析的兴趣。所以,阅读了大量与此有关的中文和日文书籍及文章。在这一过程中,我对中国的“水”和日本的“汤”在词源学上的联系非常好奇,并由此延伸出对中日两国有关水的文化进行考查的意向;同时,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国作者和日本作者的角度有些是不同的,我理解这也应该是人之常情,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只要我们再阅读、再研究、再描述的人尽可能做到客观,而不厚此薄彼,就应该是值得认可和肯定的态度。

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字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国的巨大影响,因此人们常常感到两国在文字及文化的各个方面都非常相近甚至近乎相同。其实,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进程难以人为阻止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差异。中国和日本从古代开始就有着文化上的往来,古代日本的各个文化要素都是受到中国的影响而产生的。现在中国和日本仍然有着一些相近的文化要素,其中汉字和水文化就是这两国相近文化要素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虽然,关于水文化或水词汇的资料和文献不在少数,但是,目前在通过中日水词汇的对比来恰当地说明中日水文化的差异的资料上还存在欠缺。大部分都只是关注“词汇”“成语”“谚语”“中国水文化”或“日本水文化”等一些单方面的研究。我的这篇文章是要将“中国水词汇,水文化”和“日本水词汇,水文化”联系在一起进行描述。

古代人类是通过观察自然而创造出许多文化要素和现象的。古代中国人当然也不例外,也是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过程,从而不断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和文字。每个国家的文化都会反映出拥有此文化的国家的特征,其中中国文化所反映的是其中华民族的特征。与之相对应的,不同国家的文字也会反映其自己国家的文化。中国人创造了汉字,汉字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的结晶。汉字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后来陆续传到了日本、韩国、越南等周围的各个国家的事实足可以证明这一点。

中国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但汉字的真正创始人还是不明确的。有许多相关说法,也都是还不能被证明的。但是,汉字是唯一的从古代一直用到现在的文字系统,其字形有“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等等的演变,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不存在这样的文字。虽然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有记录语言,使之变为书面形式,消除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但是汉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即承载历史文化信息,这是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只有汉字具有这一固有功能。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交融,形成了汉字以及汉字文化的系统。它记录了汉文化的历史,塑造了中华民族形象。一个个的汉字具有“化石”的作用,研究这些“化石”,可以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文化。李纯甫的《汉字体现的汉人自然观念及原始崇拜》中说,大约五六千年之前,科技极端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但却埋没不了汉族祖先的智慧。从遗留给后人的汉字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先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探索。也就是说,他的研究证明的是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汉字中保留着古代中国的文化内涵。其中哪种文化内涵最强?看许慎所编纂的《说文解字》就可以知道。《说文解字》中最多的部首是有关“水”的汉字。张昭在《从<说文> “水部”看水的文化母题》中说,《说文解字》中水部汉字有468个,其数量是《说文解字》中最多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描写跟水有关的地名的字;二是描写水的状貌的字;三是由水引申开来跟水有关的字,即引申字。这表示先人对水的认识,很早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中国古代,这种认识还深化到了哲学、政治、道德伦理,美学等多种层面。张昭先生又从宗教、美学、道德伦理、哲学、政治等多种层面来分析水的文化母题。张昭的观点证明的是古代中国人最重视的是水,所以当时文化的最基本部分就是水文化。

据记载,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人把中国文化带到了日本,其中汉字也在这时候被带到了日本。冲森卓也在《日本の漢字1600年の歴史》中说,曾经在志贺岛发现的一块金印是可以证明古代日本人与汉字接触的最古老的东西。早期到达日本岛的中国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先祖因避战祸而逃至朝鲜半岛上的中国人的后代,他们从朝鲜半岛来到日本岛;一类是从中国大陆借朝鲜半岛的陆路,或经东边的水路,直接前往日本岛的中国人。当时日本还没有文字,社会还没有发展到需要文字的程度。当初日本使用的汉字是完全从中国借用的。后来,日本人通过汉字的启发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字,即片假名和平假名,也创造了日本专有的汉字“国字”。虽然日本也是使用汉字的国家,可是其汉字与中国的汉字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方懋在《汉字与日语》中说,汉字作为汉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语中的汉字当然也来源于中国。他说,汉字从传入日本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和日语紧密地融汇在一起了。现在,汉字已经成为日语文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方懋认为汉字在日本演变过程有四个阶段:1. 汉字读音的日语化阶段。2. 只采用汉字读音的假名阶段。3. 从汉字的部首演变而来的片假名、从草书演变而来的平假名阶段。4. 汉字假名混写文体阶段(日本文字体系的最终形成)。另外,现在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相比已在音、形、义各方面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其中,在字音方面的变化最大,日语汉字不仅有音读和训读之别,而且在音读方面还有吴音、汉音、唐音之分别。而且一字多音、多训的汉字占相当大的比重。在字形方面,变化相对小一些,但是,很多日语汉字在字形上与汉语汉字相比还是存在着许多差别。最后,在字义方面。由于日语汉字的训读用法,使许多日语汉字的词义变得复杂多样。由于中日两国汉字意义的演变的不同结果,导致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有许多是字同义不同、字同义不尽相同的情况。他还说,日语文字体系是以汉字为基础形成的,日语汉字的特点也就是日本文字的特点。日语汉字的独特功能是假名文字,是其他拼音文字不能取代的。如果离开日语汉字,日语文字体系将大失光彩,并出现严重缺陷,日语的书面语言也难以成立。

《新中日简体字研究》的作者谢世涯,在书中介绍了一位钱氏学者的研究成果。他说,钱氏是有系统地提出中国汉字简化方法的第一个学者,钱氏认为,减省汉字笔画,应该是根据通行于民众社会的简体字。这种简体字,大概都是按照从宋元时代流传下来的方法来写作的,钱氏分析的结果,归纳出汉字简化的八种方法。1. 全体删减,粗具匡廊;2. 采用固有草书;3. 仅写原字的一部分;4. 用简单笔画代替原偏旁;5. 采用古体;6. 音符改少笔画;7. 别造简体;8. 假借他字。他还提到,这些通行于平民社会的简体字,应该将它尽量普及,正式应用于教育上、文艺上,以及一切学术上等。对于已通行的简体字,当然应该尽量采用,其他笔画较繁复的汉字,也应该按照上列八种方法,大大地改成简体字。

谢世涯又指出,日本现代汉字的整理与简化,是由国语审议会提出以后,由文部省审查,并由内阁政府公布、实施的。在国语审议会整理与简化汉字的途径,包括限制汉字的数量,废弃一些汉字改用假名,规范汉字的字形和简化汉字的笔画。日本政府对汉字的笔画,其方法与中国的简化方法大同小异,大概可以分为同音代替、同义代替、采用古俗字、采用今俗字、更换偏旁、减省偏旁、草书楷化、简存轮廓和符号代用等项。日本汉字的简化方法,虽然有上述的九种方法,但是,就其大者来说,可归为两大类型,一为约定俗成,一为类推简化。中国学者郭沫若认为,日本采用简体字也是以社会习惯为依据的,和中国的汉字简化原则大抵相同。换言之,日本的简化汉字的工作,也是约定俗成和类推简化同时进行的。

关于中日简化汉字,日本学者安藤彦太郎说,“由于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所以往往出现对文法掌握不够的现象。就各个单词来说,也可以说是同样的。”比如,日语中的“汽車”,在中国语中是意味着“火车”(中国语中的“汽车”是日语中的“自動車”)。在旅馆里想喝开水了,写了一个“湯”字,服务员就拿碗汤来了(日语中的“湯”,在中国语言中是“开水、热水”的意思)。但,更麻烦的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汇。比如,“反对”。中国语言中的“反对”,并非是单纯表示反对的意见,而是还包含采取反对的行为。日语中则不同。

水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水灾害对其形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中国的水资源很丰富,河流贯穿南北,自古以来也发生过不少洪水等自然灾害,也流传着很多关于洪水的传说。这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和水灾害的斗争对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学者凌先有在《水灾害与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一文中说,对灾害的关注和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种种现象,或多或少留下了灾害影响的痕迹。水文化的起源在于与水灾害的斗争。水灾害一直成为对人民的生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水文化正是人民在与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某种精神支柱、思维方式和特定物质条件为依托所采取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是人们与水环境,特别是与水灾害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水文化的形成并不是只依靠水的存在,而是水灾害的发生促使人类构成水文化的。中国和日本都是拥有多河流的国家,在两国历史中,都有频繁发生洪水、海啸等水灾害的记载。古人都对大自然有某种崇拜思想,这两国都通过治水形成了各自的水文化。虽然两国在形成水文化过程上是有一些相近的特点,但是在已形成的文化上还是不尽相同的。

再就是,中日都有洪水传说。西川立幸在《水蛭子——中日洪水神话比较》中说,中日洪水神话都有一些相似性,即洪水为灾、兄妹结婚和再植人类的情节。作为洪水兄妹婚的结晶,日本神话中的怪胎神水蛭子与中国神话中的洪水怪胎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他们具有原龙神、地母神和异形神的神格,但水蛭子没有像中国的洪水神话中的怪胎神那样被杀掉而变成人类,而是被逐到大海。其原因除了对血缘婚的恐惧之外,还因为水蛭子本来是与太阳神有关。因为放逐大海和回归天空是具有同一性的。这是理解水蛭子命运的关键所在的。尽管如此,中日洪水神话是同源异流的关系,其文化之根在于中国的南方。单海英也研究过中日洪水神话。以日本神话中最著名的国家诞生神话为例,对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特别是侗族的洪水神话进行了调查要素分析。他通过对比中日洪水神话,发现了两者之间存在的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侗族的神话传说中,而且在中国南方很多地区均流传着类似的神话,因此,可以推定日本的神话传说中存在着一些中国因素或中国源头。

日本明治时代以后,日本人把西方的各种资料翻译成了日语,当时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来日本学习,其目的是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中国留学生学到这些西方先进文化后,回到中国时也把一些日本的汉字和文化带回去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与水有关的是“温泉”文化。

温泉文化是在日本孕育的重要文化之一,其主要的原因是日本有很多火山。日本拥有270座大小火山,目前,日本的活火山约有80座,这占到全国火山总数的30%,温泉则是火山献给日本人的最美好的礼物。火山让日本赢得了“温泉之国”的美誉。温泉学者掌月的研究中说,日本的沐浴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家庭浴池、大众浴池和温泉浴池。温泉的历史比较古老,在日本的《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历史文献中就有关于天皇泡温泉的详尽描述,说明在很久以前日本人就已经学会了利用温泉。他还说到,推动温泉在日本发展的原因在于日本的沐浴文化,另外,养育文化母体的是日本的自然条件,也就是说日本各地受到气温和气候的影响,各地的日本人靠沐浴来调整体温。这个日本人的特性推动了沐浴文化和温泉文化的发展。后来,随着温泉文化的发展,日本温泉文化有了“裸の付き合い(裸体交际)”等日本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日本人的传统思维方式。

虽然温泉文化当属于是日本代表性的东西,可是其词汇的来源却在于古代中国。有人认为,温泉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养生的健康之水,历代中国皇帝也酷爱温泉,醉心于温泉的养生取乐,但古代中国也许并不称之为“温泉”。如今,“温泉”到了日本,又从日本回来,其内涵已经打上了较强的日本特色的烙印。中国的温泉文化现在实用于旅游文化中,其重点是娱乐和健康,这点是与日本相同的。但是,中国温泉尚不存在“人际交往”的特点,单单从这点也能看出日本的“温泉”这个词蕴含着的内涵,比中国的“温泉”一词蕴含的内容更为丰富。其具有的其他内涵,我将在随后的文章中逐步展开。

猜你喜欢
温泉日语洪水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大棱镜温泉
用温泉解冻你的旅程
露天温泉
温泉旅游记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