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画院:踏花归来马蹄香

2016-10-25 08:07永辉
美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王希孟徽宗翰林

永辉

中国古代宫廷很早就有画师供职:周代名为“画史”;两汉时期有“尚方画工”和“黄门画者”;唐朝进一步分为供养、待诏、袛候等等。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御用画院机构始于五代,北宋统一中原后继承接收后周及西蜀、南唐的画院和画家,设立了翰林图画院。自此,画院制度日臻完善,日益隆盛,两宋时期也随之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时至北宋徽宗一朝,宫廷画院达到极盛,画院在制度上革新,画家在待遇上得到极大提高。聚集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张择端、米芾、米友仁等一大批名家出世,可谓群星璀璨,名家云集。王希孟和《千里江山图》便产生在这艺术辉煌的时代。

北宋徽宗宣和(宋徽宗赵佶年号)年间,画院进入科举制度,成为其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名曰“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唯有考试合格的画家才能晋升为翰林图画院的成员。考试的方法是主考摘取一句古诗作为题目。应考的画家任意尽兴发挥,以期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深山藏古寺”,再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兴之所至,徽宗也往往会亲自出题。一日,徽宗踏春归来,游兴未衰,雅意正浓,便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举行了一次画考。 “花”、“归来”、“马蹄”均是有形,唯有“香”无形。一时难住了众画师,虽丹青妙手,却也面面相觑,无从下笔。唯有一青年匠心独运,数只蝴蝶在奔走的马蹄周围上下翻飞。踏花而归,马蹄上还留有余香,只引得蝴蝶飞舞左右。宋徽宗俯身细览,抚掌称妙。以致留至后世成为佳话。

画家经考试合格入翰林图画院后,又需按照家庭出身分作“士流”(士大夫出身)和“杂流”(普通地主、商人和农家子弟出身)。在翰林图画院不仅研习绘画,提高画艺,并且还要学习文学,并根据成绩优劣划分等级和待遇。这对提高画院画家的文学素养和整体文化修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宋徽宗本人也常常亲临画院指导学生作画。王希孟十八岁这年进入画院,正是在宋徽宗悉心的调教下仅半年就交出了《千里江山图》这幅不朽的画作,孤篇而成大家。

宋徽宗本人虽是亡国之昏君,但在艺术成就上是这个时代的书画和园林大家,他的花鸟画工致华贵;“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中国园林中太湖石之美正是徽宗推崇各至,艮园更是园林史上的绝唱。在徽宗的倡导下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绘画创作最为繁荣,遂成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在他的主持下,宋皇室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将宫庭书画收藏编纂成《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王希孟徽宗翰林
来的都是客
高考状元vs高分低能
千里江山图
金马传说
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看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装饰审美
徽宗父子的唱和词
千里江山图
北宋官瓷的传承和影响
有心计的麻雀才能变凤凰
孤独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