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里约奥运报道之旅

2016-10-26 05:35蒋章
视听 2016年10期
关键词:王宝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

□蒋章

2016里约奥运报道之旅

□蒋章

2016年是奥运年,8月,我很荣幸代表广西电视台前往巴西里约进行新闻报道。23天的里约奥运报道之旅,是一次难忘、神奇、宝贵的人生经历,同时也是一次忐忑、惶恐、不安的里约大冒险,有太多回忆值得我一辈子去品味。

温暖扫清阻碍

今年年初的时候,领导提出要派我到里约进行奥运报道,接到任务我当然兴奋不已,要知道那里可是南半球的巴西,那可是全世界关注的奥运会,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多少人羡慕渴望,但难题也随之而来:一个人!做电视一个人怎么做?葡萄牙语!语言不通怎么采访?爆发寨卡病毒!我要孩子的计划怎么办?治安差!孤立无援怎么防?要直播连线!形象不好脸大怎么见人?这么重大的国外报道,我一个人真的做得来吗?新闻中心领导看出了我的犹豫,号召全中心各个部门给予我帮助和支持:中心制作部为我量身制定了个人采访设备,从平衡自拍杆,到大疆OSMO拍摄器,从非编电脑到直播手机,从微单照相机到移动WⅠFⅠ,把我武装到了牙齿,给我装备最轻便的设备,最先进的相机摄像机,让我一个人既方便携带又方便拍摄;时政部同事,为奥运报道做了大量前期采访工作,针对广西的奥运选手和教练,我们提前几个月就进行了采访拍摄,并建立起了和运动员们的联系,为日后在里约的采访铺平了道路;奥运特别节目和各档新闻栏目都在帮我策划拍摄选题,指点我拍摄技巧,完善我的采访计划;推广部门积极的招商宣传,坚实的后盾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几个月的筹备,让我感受到了新闻中心大家庭的温暖和团结,也正是在新闻中心兄弟姐妹们的帮助和鼓励下,我信心满满地开始了我的里约之行。

出发紧张,到达更慌

里约拍摄小型化设备,各种设备均进行备份适合单人拍摄携带安检。

利用手机加拍摄套件进行奥运运动员韦永丽的赛前采访。

利用手机加拍摄套件进行现场直播,利用单反进行新闻拍摄。

8月1日,在出发前的一天,广州突然迎来了号称史上最强台风“妮妲”的登陆,广州全市范围内停工、停产、停课,南宁前往广州的航班、动车、火车、大巴全部停运,眼看就连起点站广州都可能到不了,匆忙间赶上了半夜最后一班飞机,冒着可能不能降落广州的风险匆匆忙忙踏上征途。不得不说,如今的新闻中心,只要有记者在的地方就能做直播连线,就在我抵达广州等飞机的时候,用手机+自拍杆就能和台里做了一场台风抵达广州的直播连线,不用卫星车,不用大设备,在网络时代直播就是这么便捷。

经过30个小时飞行,我终于抵达里约。一出机场就听到枪声,高速公路边上弹孔清晰可见,第二天的新闻报道说枪战导致6人死亡!之前听说里约很乱,没错是真的!混乱的巴西抢劫的新闻天天都有,由于住在郊区,我们出门必须结伴,进到市区采访需要1个半小时的车程,晚上比赛后深夜才能返程,坐在空空的地铁上,才知道领导当初派我来的良苦用心。可就算再小心,河北台、河南台的同行们还是被抢了摄像机和手机,我们几个也遇到了黑人骚扰,所幸便衣警察及时出现帮助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习惯了只有警察在身边,才把设备拿出来进行拍摄。

抢时间追热点,速度决定热度

随着比赛日的开始,真正的体育报道量开始多了起来。本次里约奥运报道,中国记者数量可谓庞大,在路上经常能见到匆忙的中国记者,大量的报道每天从里约发回国内,从冲击奥运首金到开幕式的盛赞,从对赛事的吐槽到场馆的比较,从林丹到傅园慧,从中国羽毛球队到中国女排,比赛的热点一天换一个的节奏,慢一步你的新闻就变得没有意义,瞬间被淹没在新的热点中。由于时差11小时的关系,往往国内上班的时间在里约已经入夜,为了第一时间抢新闻,不管什么时间,所有的记者都会坚持把新闻传回中国再休息,白天跑赛事、晚上忙发稿、半夜盯传片成为里约生活的常态。好在有了新闻中心的技术支持,通过加装手机直播软件,可以直接连通新闻中心演播室,实时进行直播报道。不方便直播的时段,通过移动WⅠFⅠ传输,实现比赛一结束就能把片子通过手机传回播出,大大提高了传片的效率。

冒险进入里约平民窟拍摄,利用osmo设备稳定拍摄运动画面。

奥运期间热点更替的速度令人咋舌,一个再热的话题也坚持不过2天就会被更新的话题所取代。最典型的当属王宝强事件,王宝强当天晚上12点微博发布,国内大部分媒体都下班了,但在里约的记者迅速行动起来,把这个话题挖掘加工,当第二天全中国的老百姓起床的时候,打开手机,发现全部都是王宝强的新闻,压过了当天所有的奥运报道,这样的传播能力令人惊叹,短短几行声明就可以让大投入、大事件、权威媒体的奥运报道瞬间被覆盖掉,让身边奥运会报道的记者们唏嘘不已、十分失落。然而这就是现在的媒体生态,这就是热点更替的速度。在王宝强事件的第二天,我就亲历了另一件足以扳回一城的事件。奥运女子3米板跳水的决赛,广西籍运动员何姿与队友施廷懋并驾齐驱,遥遥领先,看得出老将何姿十分想拿下这枚金牌,遗憾的是在第三轮的一个小小失误,让金牌就这样溜走了,最终获得亚军的她情绪非常低落,只有在领奖时才有勉强的微笑。我的镜头一直跟着她走到采访区,突然温馨的一幕出现了,她的男朋友在这个时候单膝跪地向她求婚,场面动人,全场轰动,获得银牌的她顿时成为全场的焦点,一条爆炸性的抢头条新闻就在我眼前发生,正巧全过程也被我记录下来,我立刻返回驻地把这条新闻及时传回国内,希望新媒体尽快地发出这条独家的视频。几个小时后,铺天盖地的《何姿被求婚》《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求婚》《何姿抢头条》《奥运会最温馨一幕》新闻占据了全世界各个媒体的头条,奥运正能量新闻再次把悲剧王宝强成功挤出了版面。令人欣慰的是,只有我们有一段全程的独家记录,而大部分媒体只有照片和统一的央视直播画面;令人遗憾的是,即便我们拥有了第一手的、独家的、爆炸性的素材,却不能在媒体大战中占据一席之地。

网络媒体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崛起

在今天迅速制造话题的网络时代,我们传统媒体确实跟不上节奏和潮流。三年前我在沈阳报道全运会的时候,电视媒体还是非常强势的,几乎看不到什么网络媒体的身影;三年后的里约奥运会,赛场内外我发现各种各样的中国网红和网媒,一台手机一个自拍杆就在进行直播,不断地跟网友进行互动,网友想看什么,她就带着去看什么,哪里有热点她们就赶到哪里进行直播互动,不存在什么播出事故,不在乎什么口误暴露,要的就是新鲜、劲爆、博眼球。别以为网络媒体就搞搞低成本的网红直播,这只是他们的其中一个杀手锏而已。本次奥运会,由于央视的垄断,全国的电视媒体大部分处在很尴尬的位置,然而对于网络媒体来说,这恰恰是一个崛起的大好时机。几乎所有的国内网络媒体都在里约花大价钱打造了演播室——没错,本来电视台搭演播室的工作都被他们做了。网媒花了很多心思请各类体育明星、奥运冠军、新闻人物进到演播室里跟网友们互动,甚至在奥运会开始前就有很多网络媒体花钱请运动员的家人免费到巴西里约观赛,如果得了金牌再请他们进入演播室,如此财大气粗让我们在里约的传统媒体汗颜。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果不其然,传统媒体除了央视,几乎全面处在下风,话题制造全部掌握在网络媒体的手上,央视采访的傅园慧在电视上并没有红,是因为网络的传播才一炮而红。只有在体育赛事的直播上,依靠独家垄断的央视才能稳定住老大的位置,70%以上的直播收视份额似乎掩盖了一些问题,但如今的媒体影响力还仅仅是靠那一份不完全的收视率统计吗?

传统媒体不再传统,全媒体记者当专业“网红”

不管条件如何,在里约我看到,几乎所有传统媒体的记者都是很拼的,在和多家媒体接触后,我们互相交换信息,联合采访,互通有无,抱团取暖,每个记者都非常专业敬业,与网媒不同,我们不会信口雌黄,不会断章取义,不会看着电视直播写新闻,办法虽然老,品质确实有保障。不管你是报纸的、电台的、电视台的都变身成为全媒体记者,人人都拍视频,人人都发照片,人人都要直播,吃一餐巴西饭,每个媒体先做一条美食报道才能开吃。在赛事报道上制约太多,就在周边新闻上大做文章,文风有趣,画面轻松,大量优秀的报道依然出自传统媒体。

之前配备的小型拍摄设备在限制重重的赛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大量素材都是用微单照相机加手机加OSMO拍摄完成,方便携带、方便安检、方便拍摄、方便传输,加上一台笔记本,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编辑和传片,里约期间我保持每天传片1到2条,共传回报道38条。因为几档栏目需要我连线直播,学着网红的样子,我也出镜做起了直播,虽然业余、脸大、自拍杆短了点,但据说也凑合能看,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做了近40条直播连线。针对新媒体推广,我每天坚持发2条朋友圈,大量记录巴西生活和一些好玩有趣的事情,尽量做到有趣耐看,有图有料,什么奥运元素、南美风情、贫民窟、涂鸦、美食美景……经过归类编辑后把照片视频和文字提供给新媒体和靓TV的同事,形成手机推送进行发布。虽然是一个人在巴西报道,可我身后却是整个新闻中心的领导和同事在支持和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广西电视台首次境外奥运报道任务。

23天的奥运报道,有困扰但更多的是惊喜,有无助但更多的是温暖。异国他乡的采访经历让人成长,见识了世界级赛事的媒体大战,学习了国际级媒体的报道方式,感受了网络媒体的飞速进步,体会了传统媒体的敬业和转变,收获满满,思考多多。期待4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我们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

猜你喜欢
王宝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
刘德华教王宝强洗手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王宝强:好的婚姻让我脱胎换骨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王宝强离婚成了谁的狂欢——娱乐新闻引爆舆论背后的思考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