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

2016-10-26 13:46丁伯春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魔鬼语文课堂语文

丁伯春

“至简”就是在培育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运用简省之法,从纷繁复杂中“博观约取”,实现高效课堂的理想愿景。至简不仅仅是方法、策略、技术,更是对教育的本源的永恒追寻。由此推之,至简语文课堂”就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不蔓不枝,干干净净,教学过程条理清楚,一目了然,以简驭繁,返璞归真,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环节、简约的教学内容、简便的教学方法、简洁的教学评价,实现省时高效的理想境界。

一、研究价值

(一)历史渊源

开展此项研究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大道至简”“大道甚夷”“知白守黑”“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等深邃思辨的道家智慧光耀千古,照亮未来。虽然无数学者名士苦研孔孟之道,以“经世致用”跻身仕途,但无一不把老庄之道作为自己心灵的后花园。

(二)时代要求

开展此项研究是对当前课程改革的积极应答和校本实践。当前,课程改革正向深度推进,涌现出众多区域课改样本。针对不少课堂有“繁难偏旧”“满堂讲授”“滥用多媒体”“不着本质的花样”等弊端的情况,我们响应了南通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

(三)当前现状

开展此项研究是学校课堂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学校语文课堂建设存在着杂乱无序、含糊不清、缺乏凝聚力等诸多问题。我们选择这一研究旨在破解学校语文课堂建设密码,探寻其发展路径。

二、研究内容

(一)目的指向

“至简语文课堂”的研究目的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从至简的角度精练拟订教学目标,精简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当采取教学手段,严格控制讲授的时间,还课堂的主体地位于学生,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真正目标。

(二)内涵诉求

1.让学。即让学生自己学,让学习自然发生。《周易·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就是生发、生存和发展。我们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他们作为学生的天性,让他们获得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的生长和发展。

2.拓展。“至简语文课堂”并不是简单的为语文“瘦身”;相反,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内容,我们都要加以强化和拓展。拓展有三个途径:教材空白点的拓展、学习内容的拓展、能力迁移的拓展。每一堂课都需有“拓展”,让学生在“拓展”中检验所学,强化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主要特征

(一)丰富性

“至简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尽可能多地利用教学资源,然后从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学段要求出发,博观约取,选择最适切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内容、方法、手段等也是丰富多样的。同时,学生的收获和成长也精彩纷呈。

(二)整体性

对“至简语文课堂”的每节课的设计都要放置到语文学科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整体考量和安排,教学的重难点要分解落实在每节语文课堂的教学之中。而每一节的设计和安排均应指向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板块清晰,不琐碎。

(三)自主性

学生是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体,教师的“教”始终服务于学生的“学”。一堂课的精彩不在于教师的讲授和表演,而是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成长。

(四)童趣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遵循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天性是什么?是游戏。因此,我们的“至简语文课堂”一定是趣味盎然、妙趣横生的。

(五)交互性

学生的学自始至终在相互交流、互动中发生。《易经》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与地,相交相辅,化生万物。学生的学也只有在相互交流、碰撞中才能获得成长。

(六)自由性

学生是一个幸福完整的生命个体,他们的一切思想、言行都是独立生长的,只要不违反校规,教师就应当予以尊重,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才能培养出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

四、实施路径

(一)制订简明的目标

语文的教学目标一直以来饱受争议,或强调工具性,或强调人文性,抑或追求两者的相容兼得、和谐统一。语文教师应该在充分利用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所谓“简明”,就是简要明白,一目了然。以《斗笠》一课的教学为例。《斗笠》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细腻而丰富的现代诗歌,教师如果面面俱到,一课时的教学安排肯定不能容纳,只能有所选择,抓住重点。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浓浓的母爱;(2)了解领悟现代诗歌意象的写作方法。这样简明的教学目标既抓住了这首现代诗最大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写作手法——意象,又符合学段要求和学生的年段特点,“语文味”的课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设计简化的环节

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学为例。课文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的童年趣事,文中的“小萧红”比学生的年龄还小,教师在课前谈话时设置了“猜年龄”环节。首先发问:“请你们猜猜我的年龄。”学生自由发言。有学生说:“25岁。”问:“为什么?”答:“因为你长得帅!”还有学生说:“你估计五十多岁吧。”问:“为什么?”答:“因为你有小胡子。”说完,用小手在自己的鼻嘴间做了一个“八”字的动作。教室里立刻笑声一片……其实教师只有36岁。接着,教师让学生猜文本中萧红的年龄,整堂课由此展开。这一环节的设计与本篇课文的教学联系紧密,学生畅所欲言,毫不拘束,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师生在这样趣味盎然的互动中达到了心灵的契合。

(三)选择简约的内容

教师要甄别、筛选、取舍,把最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意境。如如梦令》一词的教学,教师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活动一:反复诵读词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律。这一活动的安排是让学生在读中增强对诗词节奏、韵律的把握,熟悉诗词。活动二:轻声读词,给你眼前浮现的三幅画面分别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日暮”“藕花”“鸥鹭”——学生一一道来,三幅图,三个乐不思归的缘由,情景交融,一个快乐、洒脱的少女形象跃然眼前。活动三:仔细品读并思考,如果将这首词“读”成一个字,你感觉是哪个字?为什么?最后,教者让学生展开想象,将《如梦令》描绘的景象写下来。整堂课,学生既咬文嚼字,品析了词句,体悟了词人用词的精当,又从整体上把握了全篇词文,深刻理解和感受到词人李清照早年随性、洒脱的性格。

(四)确定简便的方法

要“简便”教学方法,即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易操作,不花哨。《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我采用“活动导学”模式,意在面向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融入课堂。第一步,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第二步,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先在组内与同伴交流,碰撞智慧。第三步,小组合作展示。展示过程中,不同组的学生还可以质疑、补充。第四步,教师通过检测反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和思路。课后拓展阅读《伊索寓言》中的其他故事,在学生心中打开了无数个仰望星辰的“窗户”。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退居到学生的“身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方法既简便易行,便于操作,又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五)开展简洁的评价

评价简洁是指评价语言要精练而透明,一语道破,引发思考。在《渔夫的故事》一文教学时,我让学生交流:魔鬼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刚开始,学生的认识较为肤浅,说魔鬼是凶恶残暴的,魔鬼是丑陋讨厌的,魔鬼是可怕、令人生畏的……不外乎说魔鬼是一个反面典型。突然,有学生有不同声音:“这个故事后面还有结尾。后来魔鬼从瓶子里出来了,他信守诺言,并没有伤害渔夫。仅从这一点,我看出魔鬼身上也有可取之处。”对这个学生的回答,其他学生有的“不屑一顾”,有的开始有些迷茫。这时候,我掷地有声地说:“同学们,魔鬼虽然是一个‘恶的形象,但正如刚才这名同学所言,他身上也有 ‘善的一面。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物时不能仅从一个方面考量,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判断。”顿时,教室安静了下来,大家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有同学很快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渔夫也不完全都是‘善的,他身上也有虚伪的一面。我是从这些地方看出的……”课临近结束时,仍然有学生要说:“我知道了,任何一个人物都是一个‘善与 ‘恶的综合体。”你看,老师一句简洁、精到、恰当的评价将学生们的思考引向深入,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也走向深入,看问题的角度也更为多元。

注: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活动教学视域下的‘至简课堂研究”(编号:GH5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副校长,教育硕士,高级教师,如皋市“活动教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猜你喜欢
魔鬼语文课堂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魔鬼也温柔
令人生畏的“魔鬼鱼”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