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翻译观谈影视作品中文化承载词的翻译

2016-10-29 10:05何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

何苗

摘 要 影视作品是把影像和声音结合在一起的、富含文化特色的综合性艺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外国影视作品中有很多我们不甚熟悉的异域文化信息。在影视作品翻译中,文化承载词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影视作品的翻译质量。运用文化翻译观的理论,把握好影视文化承载词的翻译,能使目标语观众更容易接受,从而帮助理解影视作品内容,实现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 文化翻译观 文化差异 影视翻译 文化承载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影视作品是把影像和声音结合在一起的、富含文化特色的综合性艺术,她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具体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它来源于生活,是我们生活和梦想的一种艺术化的表现,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影视作品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时代忠实记录着和文化传承者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影视作品被引入中国,同时也有很多国产影视作品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被介绍到世界其他国家。

在影视作品的各个元素中,除了影视片主题,艺术表现形式等因素可以反映各自文化特色外,影视片中的语言也必定受到各自所属社会文化的制约,从而使语言深深打上社会文化的烙印,显现出各自文化的特征,因此影视翻译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造成了翻译的困难。文化信息的处理问题成了翻译中的难点和重点。而影视翻译由于本身的特点和技术性制约,使文化信息的处理问题更加棘手。

影视作品是承载大众文化的重要方式,是浓缩了的现实生活,起着沟通文化的作用,从影视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丰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习俗惯例、人文地理等种种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字幕的翻译中,如何把影片中极富西方文化特色内蕴的语言进行恰当的翻译,需要探讨具体有效的翻译方法。在影视片中呈现的文化信息,如何准确翻译是决定影片能否赢得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1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随着翻译学界对于翻译和文化研究的深入,20世纪80年代初,翻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翻译的文化论。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翻译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交流。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交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内特。她主张翻译应该从文本翻译转向文化因子的翻译,认为文化是决定信息核心的关键因素,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翻译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应停留在之前的语篇上;(2)翻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译码-重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行为;(3)翻译不应该仅限于对源语文化的描述,更应该关注目标语文化的功能对等;(4)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可以看出,她强调了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翻译中的语言和语用变化应偏向于满足译语文化的需要,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影视作品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在这种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可以针对不同的文化用语,使用语境,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把极富特色内含的语言进行准确地翻译,以增强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赢得观众的厚爱。

2影视作品翻译的特点

在影视作品翻译中要注重影视语言的特性,把握好文化传承词的翻译。影视语言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交流。我们知道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最为显著地反映在词汇的意义之中,词的语义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内涵,那么词的语义就具有“文化的承载性”。影视语言是影视文化交流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的最基本单位,自然反映着影视文化特色。

文化翻译观能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促进整个文学领域的翻译,包括戏剧、诗歌和影视片。然而与其他文学翻译相比较,影视片翻译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只有把这些特点和文化翻译观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译出最能为观众所接受的译本。

影视作品翻译具有综合性、即时性、口语性和空间限制性等特点。

2.1综合性

文学作品是书面文字的艺术,而影视片翻译作为视听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声音与画面的结合。观众看电影、电视,不仅要看演员表演还听演员说话。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意识到对白与表演之间的关系对于影视片翻译的成败极为重要。

2.2即时性

即时性包涵两层含义。首先,电影、电视的声音或图像所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转瞬即逝。不可能像读文学作品一样回头在读,细细品味,直至读懂为止。在看电影、电视时,观众若听不懂只能放弃,通常不可能让观众回过头再听一遍,也没有时间让你思索。所以电影、电视对白的语言要求能让观众一遍就能听懂;其次,观众浏览字幕所花费的时间与字幕显示的时间要协调统一。据统计,观众阅读屏幕上单行字幕平均约为2秒左右,两行字幕则大约7秒左右。而字幕能在屏幕上停留多久呢?这受到剧情发展,画面变化及演员口型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如果字幕太长,会使观众精力过多集中于字幕而不是屏幕。

2.3口语性

电影、电视对白必须具有口语性,这不仅是因为电影、电视对白具有即时性,而且还因为电影、电视观众的文化层面不同,对白使用的应是普通的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文盲也能看得懂故事情节。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只有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才能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所接受。在电影、电视翻译中译文的语言相对说来要更加口语化,也可以说对译文的通达性要求更高。例如“What has done cannot be undone.”这一句在小说里已成“木已成舟”或“生米煮成熟饭”都可以,但在影视翻译中,通俗易懂的“生米煮成熟饭”却是最佳选择。

2.4空间限制性

空间指屏幕的大小以及翻译字幕的字数及行数。因为我们知道,屏幕大小有限。这从空间上决定了字幕的长短和字体的大小。过多的字幕不仅占了屏幕的空间,有损视频本身的图片效果,将产生喧宾夺主的后果。而且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做到既欣赏图片又浏览字幕,从而影响正常的交流活动。因此,对字幕译者来说,字幕的翻译应该做到译文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3影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式

对电影、电视翻译者来说,应充分考虑到影视片的特殊性以及影视翻译中文化交流的目的性需求,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来实现信息和文化的传递。

3.1影视作品翻译应该以观众为中心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电影、电视片翻译的目的是让译语观众在短时间内理解电影、电视内容。由于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差异,影视作品中的一些文化信息往往不容易被观众所接受。这种情况下,应多考虑观众的接受度,采用归化的方式让影视作品中的文化信息更容易理解。比如在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在描述与珍妮儿时友谊时说了这么一句“From that day on, we were always together. Jenny and me like peas and carrots.” 对于这句话的直接翻译似乎是“从那天起我们总是在一起。珍妮和我就像豌豆和胡萝卜一样”。但这句翻译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是晦涩难懂的,而导致的原因正是对于文化差异的不恰当处理。在西方国家,豌豆和胡萝卜常用在一起做菜,因而用在一起来比喻关系的密切。但中国观众无法理解这个比喻的文化内涵,单纯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毫无疑问是不可取的。我们不妨用归化的手法将其译为“形影不离”,中国观众对于这一词语的含义非常熟悉,“形”和“影”的关系更是在汉语中有很多体现,如形单影只、形影相吊等。译为“形影不离”既能准确表达阿甘的语义,又能保留原句的生动性。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考虑到,影视作品是为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增添色彩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文化差异而丢失原影片中的一些幽默成分,有时还应根据观众所处的文化氛围在翻译中适时增添一些幽默元素。例如影片《黑衣人3》中,当O在路边买热狗吃时,K打趣道“I think I just saw a tooth in that thing. Or a claw. Or a hoof.”原文指外星人的牙齿、爪子或脚趾。而翻译时译员把它译成“我真怀疑他们用的是地沟油,瘦肉精”。这些时尚的中国元素的添加使我们在观看影片时被感亲切。

3.2抓住机会适时传播异域文化

译制片吸引我们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在于异域的文化特色,所以若我们在翻译中一味的采用归化的手段,就会使译制片失去原有的色彩。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对于影视片中一些基本能为观众所接受的外来词,我们应大胆采用异化的方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影片保持其异域特色,也能简化我们的翻译。例如影片《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在依次接见各位贵宾一幕中:

MC: Sir Hugo Macy de Farmington.(司仪:雨果·梅西爵士)

MC: The Count and Countess von Marstrand. (司仪:冯·马斯川德伯爵及夫人)

文中出现的爵士和伯爵都是欧洲的爵位头衔。欧洲的贵族制度源自封建社会,在部分欧洲国家一直沿用至今,贵族爵位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5个等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誉称,较为有名的是爵士。作为目的语观众,大多数中国观众对这些头衔的等级不是很熟悉,但还是有一些常识,能明白那些都是贵族头衔,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可以直接翻译,不用过多解释。在影片中,再配合画面,情节,人物着装等,以后中国观众也能逐渐了解这些贵族头衔的等级高低了。

3.3省略

在影视翻译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译者不可能把每个文化信息都翻译出来。 这就要求译者必须有所取舍,翻译出那些重要的,和故事情节密切相关的信息,对于那些次要的信息,则可以省略不译。例如,成龙的电影《功夫梦》中,中国小学六年级女生要向男主角12岁的美国男孩德里·帕克介绍中国的七夕节,这一传统中国节日,在提到搭桥的喜鹊只用“all the birds in the sky”来笼统表示,因为喜鹊(magpie)在西方文化里的文化内涵与中国文化中的内涵大相近,庭表示“爱嚼舌头,传播小道消息”的人,但考虑到电影篇幅的限制,及情节的设定,无法在影片中细细解释这种文化差异,只能简单带过。

3.4增译

由于文化的差异,那些与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地理等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化意象在电影跨文化翻译时需要阐释清晰完整以保障目的语观众准确无误的吸收和理解。例如著名的美国恐怖片“Seven”,讲述了一个变态杀人狂自诩为上帝,并以天主教七大罪行来惩罚他人的故事。“七”在西方文化中非常特殊,如上帝用七天时间来创造天地万物,上帝用亚当的第七根肋骨来创造夏娃等等,而影片中的“七”也是贯穿始终,时时暗示着宿命的罪与罚。但中国观众很难对数字“七”产生如此联想,因此影片中文译名为《七宗罪》,增加的两个字敲到好处得暗示了影片的宗教特色及故事主线。

影视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如何使原影片中的异质文化成分比较充分地传递给目的语观众,使观众能够充分地建立起客观物象与其相关联的文化内涵之间的联系,须

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考虑影视作品翻译的特殊性,并结合源语电影及目的语文化的特点,把多种翻译策略进行结合,从而最有效地传递影片中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方梦之.译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28-329.

[2] 王茜.从文化翻译观看电影字幕翻译的本土化特点[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6):368-369.

[3] 江帆.电影《霸王别姬》字幕翻译中的功能对等[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李颜.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谈影视翻译[J].湖南大学学报,2005(5):81-84.

[5]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65.

[6] Sucan Bassnett & Andre 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