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话语中“打断”现象研究

2016-11-07 03:10霍丽芳周雷黄卫华徐艳梅代圆圆
关键词:听话者话语师生

霍丽芳,周雷,黄卫华,徐艳梅,代圆圆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英语课堂教学话语中“打断”现象研究

霍丽芳,周雷,黄卫华,徐艳梅,代圆圆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本研究以一次基础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话轮转换中出现的打断现象进行归纳、分析和比较,主要考察课堂机构环境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及话语权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师生互动中的打断更倾向于合作型故意打断,生生互动中的打断更倾向于合作型非故意打断。

话轮打断;机构环境;话语权

一、引言

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了话轮。话轮交接和话轮转换时,往往会出现如重复、打断、纠正等现象,这些现象客观反映了话语双方在会话过程中话语权的构建和博弈过程。

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话轮交接往往和日常话语的话轮转换有所区别,教师常常会通过打断的方式对话语进行主导。一方面,这种有意识的主导较为有效地提高会话的可控性,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输出,未能体现“以目的为导向、以学生为自我学习中心”这一特点。

二、理论背景

在课堂会话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话轮交接时往往通过两种听话者自选方式来索取话轮:正常的自选方式和非正常的自选方式。刘虹在《会话结构分析》一文中指出:正常的自选方式发生在话轮转换关联位置,指现在的说话者选择下一个说话者时,由听话者主动自选获得发言权的方式。这种自选方式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说话者的话已经讲完,发出放弃话轮信号,听话者接受这些信号后,发出索取话轮信号,开始下一个话轮;另一种是说话者的话还未说完的情况下,听话者急于插话,先发出了索取话轮信号,说话者接收后发出放弃话轮信号,把发言权让给听话者。这两种情况发生在话轮转换关联位置,所以均属于正常类型。而对于非正常的自选方式一般发生在说话者的话未说完时,听话者想要得到发言权,打断话轮获得说话权。这种话轮打断的现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对话、生生之间对话中有所体现。

从话轮打断的动机和效果来看,研究者又将打断分为如下类型:从动机看,可以分为故意打断和非故意打断;从效果看,故意打断分为合作型打断和非合作型打断(刘虹《会话结构分析》)。

非合作型故意打断是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以前,大多是由于听话者或者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急于了解某种信息,或者急于对说话者进行反驳,强行打断说话者话轮;而合作型故意打断是指听话者在没有听清说话者所说的话时,打断其话轮,要求澄清或者重复所说的话,这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说话者的话语,帮助说话者达到会话的目的,是对说话者的话语感兴趣的表现,所以是合作型的;对于非故意打断,打断者一旦发现对方话轮未完成,一般会马上退出,让对方继续讲完,所以很少出现双方争夺话轮、互不相让的情况。

在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下,话轮打断现象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出现话轮打断现象,表现出的是一种正常平等的自然交谈。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学生的英语表达不清楚或表达错误等问题而出现不同形式的打断话轮,索取并发起话轮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存在师生之间的话语权及平等关系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从主导者,参与者、交流者、引导者等身份的角度,保持课堂话轮的正常有序进行,这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正确地学习外语,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合作关系。

三、研究方法

参与本次调研的对象是湖北经济学院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学生约30人。基础英语课堂,课堂语录收集时长94分钟,并观察师生之间课堂交际过程。事先选择要观察的课堂,实际进入自然状态下的课堂,能够较真实、客观公正地考察课堂情况,提供较高可信度的课堂会话语料;用录音笔录制全程课堂、收集课堂话语语料,并通过较专业的转写将课堂会话语料转写成书面语材料。在转写的过程中,采用专业的语料转写系统,将课堂的言语活动具体化。

四、课堂教学过程描述

经观察,本次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引导→师生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环节→小组代表发言→结束课堂。

(一)开场白

课堂的开始,教师简单的礼貌问候语,会使学生静下心来进入课堂学习;其后,教师一般用一则新闻、故事或是一个简单的话题讨论引出今日课堂的话题,而本次调研的课堂对象就是采用这种开场白模式,教师以课件上的一幅图片引出话题,展开讨论并一步步贴近课堂任务。

在本次的调研课堂上,此部分主要是以教师主讲模式,学生基本上没有发言,只是对教师的话做出简单回应。经过后期的语录材料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的话语达4分半的时间,学生在此期间简单回应教师,例如“yes.”、“yeah”、“no”“OK”等,因此,时间上基本上可忽略不计。所以很明显,这个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一人支配、主导话语,全程用英语进行授课,树立权威,在这种场景下,说话者之间(即师生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二)问答及讨论环节

课堂交流互动的重要环节,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主要体现在这个环节,所以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研究需要,此部分分为学生之间的话语分析及师生之间的话语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学生之间的话轮有1次(以下标为T0),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话轮有6次(以下分别标为T1,T2,T3,T4,T5,T6),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T0)

此情景为学生之间进行正常的对话交谈,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参与,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看做是英语语境下的正常交谈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话轮,打断彼此的次数统计及分析如下表1所示:

表1:学生之间对话出现打断次数

通过课堂话语语境及语录语料的分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中出现打断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A.出现1次合作型非故意打断原因:学生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说话者未准确索取话轮信号,以为对方已结束发言,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在意识到对方在说话,便停止发言;

B.出现8次合作型故意打断原因:对说话者的会话内容做出补充解释,并无夺取话语权表达自己观点之意,只是旨在帮助对方完整对话信息。此情景通常发生在学生用外语交流时,忘记词汇时,而另一学生对其补充、解释或纠正的结果;

C.出现一次非合作型故意打断原因:说话者急于表达自己观点;

据表1,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正常对话交谈,仅有一次非合作型打断,说话者想要夺取话语权,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而话轮交接时出现频率最高的打断形式是合作型故意打断,约占80%,说话双方并没有想要获取发言权,体现的是学生之间一种平等的关系。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交流

课堂话语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话轮有6次(分别标为T1,T2,T3,T4,T5,T6),但对话形式为学生之间进行情景对话,教师在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插话。通过统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个话轮中,出现打断的次数情况统及分析如下表2:

表2:师生对话打断类型及次数

据表2,总体上看,在整个教师参与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出现故意打断21次,非故意打断1次,表明教师与学生在话语权上是不平等的;其中,合作型故意打断约占66.6%,非合作型故意打断约占33.3%,而合作型非故意打断不到1%。

出现打断频率最高的合作型故意打断,表明教师更多的是在没有听清、不清楚说话者的话语内容时,打断学生之间的话轮,要求说话者澄清,是为了让教师及其他听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说话者的话语内容,以此来帮助说话者完成会话目的,是一种善意的打断,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试图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不到1%的非故意打断也表明,教师发现学生话语未完成后,马上退出,让说话者继续,并无强行夺取话语权,体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合作的社会关系。

另一方面,在语录材料中,教师大部分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这与教师试图建立权威有关,这种情况在课堂机构环境下,说话者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而当教师发现学生理解有困难或是交流障碍时,他改用母语穿插的形式与他们交流,此时,教师试图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关系,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社会距离,把课堂整个过程中的权威场景下的交谈转变为对等场景下的交谈,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的理解与学习。

(三)课堂结束

会话的结束一般比开头较容易一些,因为交际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是结尾也同样有自己的规则要遵循,有时候合适的结尾可以使会话中已经建立起来或得到维持的人际关系得到巩固和进一步的发展;不适合的结尾则会引起误解,损害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

由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都知道课堂结束,教师用母语与学生交流。其中,对于第一次的教师话语,教师有话语的重复2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次话轮交接时有一次话语重叠,这里学生打断教师,提醒教师,其出现重复原因在于,对转换关联位置的判断失误,在话轮转换关联位置上,因为上一说话者未指定下一个说话者,两人同时自选索取话轮引起的重叠。教师及学生双方都清楚知道课堂结束,这是一种程序式的会话结尾。

五、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和统计结果,我们得到如下启示:(1)合作型非故意打断模式中,话语双方对话语的参与度较高,双方关系和身份更为平等;合作型故意打断模式中,故意打断方有意识的对话语进行控制,处于引导地位;(2)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话语的打断更倾向于合作型故意打断,学生之间话语的打断更倾向于非合作型故意打断;(3)如果教师在打断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采用合作型非故意打断的模式,则会使课堂机构话语更具有日常话语的特点,因此应该多鼓励。

由于本研究只是针对一堂基础英语课进行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研究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话语的重复、纠正等现象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到,这些也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

(注:本文系2014年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机构话语环境下ESP教学互动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4B134)

[1]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候会丽.英语专业课堂互动中的打断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报,2006.

[3]廖美珍.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3.

[4]宁素梅.英语课堂教学中话语权的现状及策略分析,2014.

猜你喜欢
听话者话语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