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非遗网络化保护的重要性

2016-11-09 03:29熊新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4期
关键词:微信平台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熊新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本文以乐山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在通过实地考察、走访非遗传承人、参观乐山文化馆等环节后综合分析了乐山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状况、保护传承方式,以及现代网络技术对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现已建立的“保护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平台的运行情况,用实际运行效果来凸显非遗网络化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山;网络化保护;微信平台

中图分类号:G127;TP3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1

一、乐山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传承危机

乐山,古称嘉州。是一座坐落于四川西南部的文化古城,正处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交汇之地。这座文化古城因其悠久深远的历史和独特地理位置孕育出50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种,分别是传统手工艺竹纸制作技艺和沐川草龙、传统游艺杂技峨眉武术和民间美术夹江年画。省级非遗有36种,可以分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杂技和竞技、民间美术、传统美术、民间文学等十三种类型。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民俗活动的方式得以传承。

1.乐山非遗保护现状

乐山非遗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因为保护不当,传承不妥,非遗文化消失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乐山现存的非遗保护体系存在起步晚、不完善的问题。乐山现有文化馆12个,其中乐山市市文化馆建有独立的非遗展览馆,但是其建成时间晚,2015年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我们对相关工作人员采访时了解到,市文化馆将非遗进行独立版块构建,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但是文化馆并没有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新媒体对非遗的宣传作用。文化馆的宣传活动大多集中在线下,因此无法拥有线上网络宣传范围广、传播快的效果。

2.非遗传承危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难处就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口头传说、表演、技艺、社会风俗以及礼仪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这要求传承人必须学习该种技艺,或是一定的群体必须传承某种风俗礼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往往更多的是追求一样东西的经济价值,非遗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存在,其文化价值在市场经济下往往会被覆盖和忽视。

3.乐山现存非遗保护面临的困境

第一就是非遗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受到的冲击。乐山在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中,村落衰落、“空心”现象日益明显导致浓重的乡土文化气息逐渐弱化,原住民的死亡、流失,传统村落被现代新农村取代,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第二就是社会认知度的逐渐降低。虽然乐山许多非遗已经申报为国家级或省级项目,但是存在的问题却是重在追求项目申报成功数量和经费的争取,以及轻视了政策保护与支持、网络科技的引进与结合。第三就是传统单一的保护传承方式。目前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仍旧以文化馆研究保护和传承人自觉传承这样单一传统的传承方式为主。

二、有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实现非遗保护新超越

伴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飞速成长、互联网日常化。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与新媒体技术息息相关,我们通过互联网等终端电子产品获得数字技术为我们提供的服务。虽然信息网络的发展给非议的保护传承提出了新难题,但是我们何不充分有效的利用网络传播性强,速度快、跨区域的特点,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克服现有的生存难题。

1.微信公众平台在非遗保护中的实际运用

微信具有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共享资源的功能。这种新兴的通讯服务程序为将非遗从书面文字记载转变为数字化保存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微信保护传承非遗早已被许多地方政府、文化馆、大学等非遗保护组织运用起来。在我们调研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非遗公众号有两个,一个是中国非遗—全球推广,另一个就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遗全球公众号将中国各地区最典型的非遗收集整理后推送出来,每期内容主要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由来、发展历程、传承历史等,并且有生动的图片供欣赏。

2.建立“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微信公众号的实际效益

通过实体走访和网络搜索,我们了解到乐山目前还没有建立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因此我们调研小组于2015年初建立第一个保护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建立之后我们将经过实地调研的13个非遗资料整理后定期推送,并将一些没有实地调研,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一并推送出来。将实地考察时拍摄的一些非遗图片和视频、音频一并附上,达到图文音结合、丰富多彩的效果。在该公众号建立以来,我们推送的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关注人数已经达到200个,并且有望将其转为官方公众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它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让非遗文化同信息网络时代结合,如何改变非遗开发、保护、传承方式是目前非遗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殷哲.积极探索非遗保护新模式——以微信二维码为例谈当前非遗保护的几点想法[J] 大众文艺,2015(4):3-4

作者简介:熊 新(1994-),女,四川省泸州人,乐山师范学院、学生、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建立“保护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平台。

猜你喜欢
微信平台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介绍
食在四川,味在乐山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