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文化的生态转向

2016-11-09 05:41曹德龙赵海翔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4期
关键词:生态文化批判反思

曹德龙 赵海翔

摘要:进步文化是西方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对人类社会进步、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所倡导的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反思和批判进步文化,全面转向生态文化,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进步文化;反思;批判;生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2

发展与进步是当今欠发达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西方世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以进步为主旨的,包括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社会价值体系以及生活方式和大众心理等在内的文化模式[1]。这种进步文化在西方诸多现代学说中,是最能被中国人所普遍接受的。但是这种进步文化脱离人类活动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使其存在内在缺陷,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全面转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同进化的生态文化。

一、进步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进步文化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伴生物。它诞生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在19世纪成熟,20世纪最为兴盛。其主要观点有:人类历史的变化是不可逆的,由低向高,由坏向好,后继阶段总是优于原有阶段,并能最终走向完善;人是历史进步的主角,人能够自我塑造、自我生成、自我完善;理性是人类自身解放的力量,科学、技术是实现人类福祉的手段;合理化、制度化的私欲和物欲,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世界各民族的发展在历史范畴内是统一的,所有的文化都有统一的进步轨道[2]。

进步文化表现出以下特征:

1.世俗化。首先是人的世俗化,进步文化中的人摆脱了对宗教和神的依赖,不再接受神做的命运安排,不再需要救世主。人是自己的创造者,人塑造自身、安排自身命运、靠科学的理性引导自身发展[3]。人的最高追求不再是来世的拯救而是当下的幸福,而技术就是实现现世幸福的手段。其次是自然的世俗化,人取代上帝成为自然万物的主人。为了人的进步,自然必须奉献出一切。向自然界无限度的扩张,是这种文化的本性。

2.理性化。社会进步、人类发展建立在了理性之上,使社会、政治、道德、人的思想和行为合理化。首先是生产系统合理化,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研究的对象。通过精确的研究和缜密的规划,详细安排生产的每一个细节,把分工贯彻到每一个环节,把人变成机器的附庸,像机器一样精密地运转、生产。其次是为了与生产系统的合理化相适应,实现了政治的合理化,政治体制由特权政治转变为精英政治,从权力关系转变为义务关系[4]。合理化了的政治系统中,各阶层、组织、个人在行使权力时,并不是使用自己的权利来追逐自己的利益、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仅仅是在履行义务,像其他的非人设施一样履行规定好的职能。这个系统虽然避免了特权政治可能产生的麻烦,却孕育了新的集权主义:技术统治。

3.功利化。功利主义是进步文化的底层价值观,它提倡人的私欲的满足,肯定追求利益和享乐。而人作为文化的主体,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人。在经济学上把财产私有制关系视为合乎人性的、合理的关系,私有财产成了人的本质规定,个人欲望的最大满足成了它所能设想的最高境界。进步的本质无非是财富的积累和享乐的改善。为了持续刺激经济增长,就必须培养出欲壑难填的消费大军,使得人人追求物质上的享乐。消费能力成了人的价值的显现。

4.非实体化。实体化是指事物都有其独特的本质,它们的实体、基础不能被归结为现象。就人来讲,构成人的实体,在古希腊是元素或灵魂,在中世纪是宗教神性,在笛卡尔的二元论里是自由的灵魂,在黑格尔那里则是绝对精神[5]。实体是万物能够独立存在、拥有自身独特意义的根本依据。进步文化消解了在传统文化具有独立意义的事物的实体,比如民族、等级、信仰、职业、价值、道德、自由、人性等,人所具有的意义完全等同于其在追求个人利益的社会协作中体现出来的功能。一切都是手段,只具有工具价值。非实体化的进步文化推崇经验主义和数学思维,侵蚀着传统文化中人们的精神基石,使人的信仰、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都化为乌有,人们的精神世界无所寄托、无处安放。

二、对进步文化的反思

进步文化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它的合理性和所能取得的历史成就,但也孕育着它的局限性和现实危机。人类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危机等,都是在推崇进步文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凸显的难题,这就促使我们反思进步文化。

1.进步文化的合理性

进步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经阶段,它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对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质上来说,追求进步、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的天性,进步文化内在的进步观点和消费主义满足了人追求更多生活资源、追求更多物质享受,大大释放了长期封建社会中对人的束缚和压抑所导致的巨大的物质欲求。它使人类文明走出传统文化的困境,解放了人的思维,提高了生产力,提升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体水平[6]。进步文化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人类实现进步的认识基础和实践手段,为了追求进步,近代科学在西方发展起来,近代技术也随之而来。它崇拜理性的力量,对自然界有无尽的好奇和渴求,激发了人类认识自然的热情。

进步文化能在近代发展并成为主导文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指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对自身的认识有了重大转变,对自己的命运有了信心和把握。可以说,是进步文化开创了人自主创造历史的新时代,把现代的文明之光传播到世界各地和各民族。

2.进步文化的局限性

进步文化的局限集中体现在其不完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理论基础上的根本局限在于没有抓住人类活动这个人性中最本质的内容。脱离了人类活动来谈进步;就意味着忽视了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和人与自然联系的决定中介。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机械而片面地强调当下的有用性,赋予人类统治自然界的支配地位,自信地认为当下是人类历史的最好阶段,否定自然和历史的价值。这样不仅无法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意识的相互关系,而且难以说明人类的演进、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进步。[7]

3.环境危机的反思

20世纪以来,进步文化所夸大的人的理性、所忽视人与自然的普遍联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这也对进步文化的合理性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要看到进步文化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局限性。环境危机的出现正是根源于人对自然全面掌控的进步文化观念,人为了自身对物质的占有欲望,无限度地向自然索取资源,排放污染,利用科技的力量干预自然过程,大大破坏了自然生态的稳定和协调。由于人与自然的作用与反作用,人类必须承受自身造成的恶果,从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大危机。对此,我们必须反思进步文化,反思人的活动,构建新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关于进步的观点。

三、进步文化的生态转向

是否因为进步文化存在的种种弊病,我们就应该彻底抛弃进步的观念呢?当然不能。“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支撑起人类由猿猴到现代人的底层观念就是进步的自信。问题的实质在于怎样定义进步、如何进步、以什么样的“社会—文化”模式去实现进步。现在进步文化的危机促使我们超越其观念来审视、重建我们的进步意识,保留和吸收进步文化中有益的部分,改造不正确、不符合客观规律、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部分,对进步文化进行扬弃,形成新型的进步文化。

应该肯定进步文化对人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但进步文化的内在局限性决定了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体现在其忽视人的活动和忽视人与自然的联系。进步文化的生态转向就是在这两点上进行改造和突破。人的自然观的错误所造成的人的不恰当的活动是环境危机的根源。生态转向首先是要改进我们的自然观,即认识论层面。

这种生态文化观念,是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总结,实践中,就是要改造人的活动,以适应和发展这种关系。生态转向要落实在人的活动即方法论上,人的活动在为自身服务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自然的稳定和发展需求。一方面是在经济活动中,要力图通过创新带动发展,改进经济要素组合,控制人的活动范围,而不是一味掠夺自然资源,扩张人化自然;二是在社会环境中,要构建和普及环境保护的生态文化,营造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社会共识,并通过生态恢复、生态补偿等机制对已经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修复。总的来看,这两个层面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单世联.进步论与多元论:章太炎的文化思想[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周振选.西方进步文化反思[J].天津师大学报.1992.3.

[3]陈保卫,单继刚.社会进步观念在近代欧洲的兴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4]何中华.“进步”的神话及其危机[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5]郝永平.进步观念的理论提升[J].南开学报.1997.5.

[6]汪家堂.对“进步”概念的哲学重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7]刘怀玉.乌托邦、末世论与西方历史进步哲学观念批判[J].史学月刊.1999.5.

作者简介:曹德龙(1988-),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工程师,北京化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评估,科技政策。

赵海翔(1991-),男,山西翼城人,北京化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哲学、生态伦理。

猜你喜欢
生态文化批判反思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两汉文化”背景下的徐州社会文化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