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辣酱油

2016-11-11 18:49钟正和
食品与健康 2016年11期
关键词:老派调料酱油

钟正和

前几天,正当我在车站等人之际,忽闻得旁边一家饮食店中,传来几丝若隐若现的辣酱油味。刹那间,恍如时空交错,各种陈年往事,纷纷涌上心来。

记得我小时候,每逢小黄鱼上市,外婆便会将新鲜的小黄鱼裹上薄薄一层面浆,而后下清油锅中炸得外焦里嫩,吃时蘸以辣酱油,那个滋味,简直就是当年的肯德基。

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把辣酱油与酱油、醋归为一类,以为是一种本土调料,本土到在买粮、买肉都需票的年代也能吃上。成年后方知,辣酱油不过是沪上的称呼,英国黑醋或伍斯特郡沙司才是其正式的英文名称。只不过当它在19世纪传至国内时,因长相酷似酱油,上海人才给它起了“辣酱油”这个非常本土化的名字。在香港,它还有个颇为文艺的别名:喼汁。

而提及辣酱油的制作工艺,更是与大豆酿成的酱油八杆子打不着关系。严格来说,它是配制成的,至于具体配料,就像可口可乐一样,秘方恕不公开。与香港的喼汁都是正宗的伍斯特郡沙司不同,上海的辣酱油全在本土生产,但学得甚有水准,口味几无二致,不是一生与之打交道的专家,绝难分辨。

说起辣酱油的味道,那真是相当地复杂。说它辣,只不过稍带一些胡椒粉似的若有若无的辣;说它是酱油,两者的共通之处仅仅都是略带咸味的棕色液体;除了咸、辣之外,辣酱油还有些酸味,当然不是老陈醋那种纯粹的酸,而更类似于苹果的甜酸;细细尝来,还隐约掺杂了西餐调料中特有的蒜味和香草味。总之,辣酱油就是这么一种杂七杂八,什么味道都带点的“怪咖调料”。

作为一款佐餐神器,辣酱油在申城的地位,基本等同于欧美的番茄沙司。不管是在职工食堂,还是餐厅、饭馆,甚至是老派西菜社,辣酱油配炸猪排,是许多“老上海”的脑海里自小就形成的“标配”。一块炸猪排配上一碟辣酱油,猪排酥脆金黄,一咬便有盈盈肉汁,蘸以鲜中带辣的辣酱油,那是儿时回忆中最刺激的味觉,也是多少年来未曾变过的老味道。

只是上海人用起辣酱油,并非如西式菜谱中使用辣酱油时常用的“a dash of”这样的量词,几乎都是清一色地倾瓶而泻,再猛然收口。即便不能用“汹涌”“澎湃”之类的词来形容,也是殊为豪情奔放的。因此,在沪上的老派西菜社中,过去都是整瓶辣酱油放在桌上,任君自取。如今可能嫌之不雅,才改用碟子盛装。而每当上海人评价某店的猪排不错时,往往并非那家猪排炸得特别好,很可能是店家给足了辣酱油的缘故。

当然,辣酱油的用途绝不仅限于搭配炸猪排,煎鱼、煎馄饨、炸臭豆腐、春卷、生煎、排骨年糕……但凡煎炸类食物,厨子水准再次,只要有了解腻、增香的辣酱油,即刻就能起死回生,变成人见人爱的“小清新”。辣酱油似乎就是为那些香喷喷、油腻腻的东西而生的。

辣酱油从西菜社走向民间,在上海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年的舶来品,如今已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之物。就如同那不中不洋,怪招常出的海派西餐一样,辣酱油以其百搭却又自成一体的风格,是不少“老上海”心目中的某种文化符号。

猜你喜欢
老派调料酱油
“打”来“打”去花样多
老派的人
调料帮大忙
光影
“老派”陈数
买酱油
本月菜单
买酱油
蒸烤焯茄子吸油少
“老派”反对派俄罗斯前首富再“战”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