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和效果分析

2016-11-15 08:49孙锦海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腔镜术式甲状腺癌

孙锦海

212400 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和效果分析

孙锦海

212400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的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分析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对甲状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至今,于我院共有40例被诊断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行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没有中转对照组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的长,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为80.00%,2年生存率为65.00%,3年生存率为55.00%,较对照组的70.00%,55.00%及4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的优点,患者术后恢复快,所得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效果分析;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腔镜甲状腺手术

临床上,甲状腺癌中以乳头状癌在临床上较为多见。通过手术方案治疗甲状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传统的开放式甲状腺手术,会在患者颈部留下切口瘢痕,影响美观,切创伤较大,切口感染率高,还可能造成并发[1-2]。腔镜辅助下颈部微创术式,切口小,因而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本文通过对比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旨在分析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从2012年至今收治并诊断为甲状腺癌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38.3±2.7)岁。入选患者术前诊断都是甲状腺癌TNM分期为I~II期,且最大直径不到4cm,同时排除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术前均无放疗或化疗史。40例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男7例,女13例,年龄22~66岁,平均(36.8±6.3)岁,肿瘤最大直径(24.4±6.5)mm,单侧12例,双侧8例,I期15例,IIa期5例。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23~67岁,平均(37.5±6.5)岁,肿瘤最大直径(25.4±6.5)mm,单侧13例,双侧7例,I期13例,IIa期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实施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术前准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头部稍微往后仰,露出手术区。在胸骨切迹上1cm处切2cm横切口,切开颈白线后,打开甲状腺外科被膜,在带状肌下分离甲状腺,通过专用拉钩将皮瓣往上拉,把带状肌向外侧拉开建立手术空间。插入腔镜,手术步骤与传统开放手术一样,用超声刀配合分离甲状腺及相关血管。根据病情行甲状腺部分或次全切除,病变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明确诊断后检查有无出血,置管引流,逐层缝合,结束手术。对照组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术前常规准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头部稍微往后仰,露出手术区。胸骨切迹上2cm处切6~8cm横切口,分离颈阔肌与颈深筋膜,切开颈深筋膜,分离甲状腺外层被膜,根据病况选择甲状腺部分或次全切除,病变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明确诊断后检查有无出血,置管引流,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χ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全部手术成功,观察组没有中转对照组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的长,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组(P<0.05)。见表1

表1 单侧病变患者术中,术后观察指标比较(例,±s)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例,%)

2.3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对比 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为80.00%,2年生存率为65.00%,3年生存率为55.00%,较对照组的70.00%,55.00%及4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对比

3 讨论

传统的甲状腺手术是采用开放式手术,该手术能清楚的暴露出患者病变部位,手术安全有效,但术后患者颈部会遗留6~8cm的瘢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和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国外逐渐尝试在腔镜辅助下实施微创的甲状腺切除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国内关于此种手术方式的报道比较少[3-4]。因此本院对此展开研究调查,目的是为临床治疗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数据供参考。

本文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这可能是因为腔镜辅助下手术操作比开放性手术的操作更复杂。本文还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组。表明腔镜辅助下手术切口相对较小,手术创面较小,因此对患者的创伤也较小。此外由于腔镜辅助下手术创伤较小,所以拔管时间较短,因而术后恢复也较快。本文还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6/20)。表明观察组所用的腔镜辅助性微创术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主要原因可能是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中选择通过专用拉钩将皮瓣往上拉,把带状肌向外侧拉开,这有利于手术空间的建立,同时借助腔镜等手术器械,能够清晰地看到手术面,从而很好地完成相关手术操作。最后利用超声刀进行切割,这样对神经和肌肉组织产生的损伤会相对较小[5-6]。此外,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切口比传统开放性手术切口更加隐蔽,更为美观,更容易让患者接受。最重要的是,腔镜辅助性微创术式方法灵活,更容易掌握,如遇特殊情形可简单地转换为开放性术式,对患者的预后有更好的保障。当然手术的安全性还与病例的选择息息相关,对于手术的适应症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统一标准,大多数临床工作者认为肿瘤最大直径在3cm以内是安全的。此外,腔镜辅助性微创术式的顺利开展是要以医生对手术技术的掌握为前提,对于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适当放宽手术指征[7]。

综上所述,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的优点,患者术后恢复快,所得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季振华,蒋斌.双侧甲状腺癌43例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15(3): 203-204.

[2]廖洁.甲状腺全切与部分切除治疗甲状腺癌预后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1):70-72.

[3]杨保强.结节性甲状腺肿213例外科治疗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1):81-83.

[4]郑颖,王明,孙效松,等.分化型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3):130-132.

[5]田文,姚京,刘洋,等.甲状腺癌外科治疗术式选择[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3,7(4):250-253.

[6]山世岩,屈翔,张慧明,等.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756-2759.

[7]周国林.不同外科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3,19(5):944-945.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5.014

2095—9559(2016)05—2481—02

2015-12-17

猜你喜欢
腔镜术式甲状腺癌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