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连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2016-11-15 08:49孙荣凤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障碍者出院障碍

张 红 孙荣凤

225700 江苏省 兴化市人民医院神经综合科

脑卒中康复的根本目的是减少障碍及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6]。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可造成病人营养摄入不足,增加肺部感染机率,同时也增加病人及家属心理负担,延缓了疾病康复。对此例病人我们采用了综合连续护理方法,从病人身心关怀及吞咽障碍判断,从入院到出院,给予有针对性连续性护理,配合一般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病人进食难,满足最基本生理需求,增加满足感,提高了生活质量和信心;也能防止营养摄入不足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促进护士与病人的关系。同时,综合连续护理符合现代医疗护理模式中整体性及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值得推广。



综合连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张红孙荣凤

225700江苏省 兴化市人民医院神经综合科

目的探讨综合连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影响。方法对照组2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给予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及鼻饲营养,出院指导等以往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给予相同治疗方案同时予以综合连续护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连续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有显效。

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连续护理

脑卒中是各类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血管损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而导致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通常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2],脑卒中患者有30~73%存在吞咽困难。吞咽障碍患者易发生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以及因摄入不足引起营养不良,同时也易导致病人产生悲观、失望心理,影响病人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由于家庭、社会、疾病本身等一系列因素导致部分病人出院时仍需继续治疗、康复、护理。延续护理进一步完善了整体护理内涵,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节约了社会和家庭人力资源。从2013年01月开始,我院神经内科护理组对脑卒中后有吞咽障碍患者采取综合连续护理,减轻或消除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加快疾病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患方对护理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50例脑卒中患者,选择条件: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标准[3],经头颅CT或MRT检查确诊,神志清楚,均有不同程度吞咽障碍症状。吞咽障碍程度评判标准参照洼田饮水试验[4],正常:5s内30ml温水一饮耳尽,无呛咳;轻度:5s内1次饮尽,有呛咳;中度:5-10s内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重度:呛咳多次发生,10s内不能饮完。对入选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观察组25例,男性18 例,女性7 例,年龄47~86岁,吞咽轻度障碍者8 例,中度障碍者 12例,重度障碍者5 例;对照组25例,男性19 例,女性6 例,年龄47~87岁,吞咽轻度障碍者8 例,中度障碍者12 例,重度障碍者5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普通护理干预 ,即采用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及鼻饲营养等以往常规护理以及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回访;观察组行相同治疗方案并同时给予以下综合连续护理。

1.2.1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切实做好心理护理。脑卒中病人通常在身体活动或语言、吞咽等功能存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影响最基本生理需求,担忧未来的生活自理,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此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原因、发展过程,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让患者知晓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基本可恢复正常饮食,增强战胜疾病信心,让患者明白不良心理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及康复。

1.2.2 评估病人进食情况,包括进食量、餐次、种类,积极与家属沟通,结合病人饮食喜好共同制定合理进食计划,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有针对性给予护理。

1.2.2.1 轻度吞咽障碍者给予进食训练 采取合适体位进食,能坐起的患者尽量取坐位,头稍向前倾20°,身体向健侧倾斜30°,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管,防止误吸发生[5],严禁平卧位或侧卧位下进食。尽量鼓励自行进食,增加病人成就感和康复信心。对卧床等各种原因不能自行进食者,取床头抬高30-60°仰卧位,家属站在病人健侧,将食物放于口腔健侧,有利于食物往舌根运送,鼓励病人主动合唇、咀嚼。进食前先空吞咽几次,,选用薄而小的喂勺,每口量最多5ml,给予充足时间吞咽,确认食物咽下后再进下一口食物,,防止食物聚集在咽部而发生误吸。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嘱病人行有效咳嗽,以利提高气管保护机能。另外,喂食者要有耐心,进食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病人分心因素,如说话、看电视等。食物形态应根据吞咽障碍程度选择,原则上,由易到难,可先进半糊食物,吞咽功能改善后逐步为糊状、软烂饭菜食物,最后为一般食物的质地。当吞咽障碍明显时,切忌饮水,因为水离散度大,容易流入气管,造成呛咳。有吞咽障碍者,床边常规备吸氧吸痰装置,以防意外发生。

1.2.2.2 中度吞咽障碍者给予基础训练+进食训练 基础训练是对进食及吞咽相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具体包括(1)进行吞咽相关器官的触觉刺激,增加器官感受器敏感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灵敏度及调节能力;(2)进行味觉刺激,增强味觉敏感性及食欲;(3)进行咽部冷刺激及空吞咽练习,以利强化吞咽反射;(4)训练舌的主动及被动运动,以加强舌群肌的力量,预防误吸;(5)进行开闭下颌关节及吹起、鼓腮、吸允等咀嚼肌训练。以上基础训练方法每天4~5次,每次5~10分钟。进行基础训练后逐步给予上述进食训练。

1.2.2.3 重度吞咽障碍者给予鼻饲流质+基础训练 鼻饲者给予管饲常规护理,严防误吸、胃储留等发生。鼻饲时抬高床头30~60°,头偏向健侧,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每2~3h一次,鼻饲结束30分钟内不要翻身和搬动病人,防止返流及误吸。鼻饲同时给予基础训练,待吞咽功能改善后逐步给予进食训练。

1.2.3 出院延续护理 对住院未满3周患者,出院前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对仍存在治疗、康复、护理需求患者,针对性评估患者及家属对基础训练、进食训练以及鼻饲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发放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单。出院后24h内电话回访,及时解答指导。 以后每2-3天电话回访,有需要者进行家庭访视。

1.3 疗效判断 运用综合连续护理后,结合饮水试验对吞咽障碍进行判断,吞咽功能程度代表临床效果。康复:病人在5s内一次性顺畅无呛咳饮下30ml温水;有效:病人分2次以上无呛咳饮下30ml温水;无效:吞咽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医治3周后疗效进行对比,经过综合连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判别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校正χ2=38.12,P<0.05

3讨论

脑卒中康复的根本目的是减少障碍及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6]。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可造成病人营养摄入不足,增加肺部感染机率,同时也增加病人及家属心理负担,延缓了疾病康复。对此例病人我们采用了综合连续护理方法,从病人身心关怀及吞咽障碍判断,从入院到出院,给予有针对性连续性护理,配合一般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病人进食难,满足最基本生理需求,增加满足感,提高了生活质量和信心;也能防止营养摄入不足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促进护士与病人的关系。同时,综合连续护理符合现代医疗护理模式中整体性及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值得推广。

[1]黄如训.神经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钟涛.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康复治疗[J].临床医学,2008.3(28):55.

[3]王新德,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4;507-510.

[5]葛明玉,邱定金,钱国利,等.居家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2,11(6):588-589.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5.025

2095—9559(2016)05—2496—02

2015-11-25

猜你喜欢
障碍者出院障碍
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自灸 睡眠障碍者的自救
跟踪导练(四)2
听觉障碍者社会融合的现状与路径叩问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