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ar量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2016-11-15 08:50孙荣凤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颅脑肢体下肢

孙荣凤

225700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人民医院



Autar量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孙荣凤

225700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人民医院

目的对Autar量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将入住我院神经外科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DVT常规基础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给予针对性、预见性的系统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在下肢肿胀及DVT发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DVT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下肢肿胀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Autar量表能提高临床护士对DVT形成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

Autar量表;重型颅脑损伤;深静脉血栓

颅脑损伤是因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重型颅脑损伤(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的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颅脑外伤后深昏迷,昏迷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明显改变[1]。此类患者常存在意识、肢体活动障碍,血流缓慢,血管内膜受损和血液高凝状态等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DVT是发生在静脉内的血凝块阻塞性疾病,也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若得不到及时诊治,轻者发生慢性血栓,形成后遗症而影响生活质量,重者造成肺脑重要脏器栓塞而导致死亡,因此,预防DVT尤为重要。我院神经科应用Autar量表对入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DVT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类,给予有预见性、系统性的预防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院神经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排除既往有颅内或全身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和心、肝、肾有基础疾病或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24例,年龄14~89岁,平均年龄59.95岁;对照组40例,其中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25例,年龄19~86岁,平均年龄60.07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即在入院24小时内、术后及病情变化时进行深静脉血栓首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具有合并症中任何一项(DVT病史、高血压、肥胖及糖尿病)、年龄>40岁,卧床>3天、恶性肿瘤、输注刺激性药物、偏瘫、下肢骨折、妊娠晚期的孕妇和产妇、制动、手术时间≥30min患者,以上情况符合1项及以上者则使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确定DVT形成的风险分类⑴Autar评分≤10分为低危;⑵Autar评分11~14分为中危;⑶ Autar评分≥15分为高危。低危者给予基础预防,包括⑴饮食:控制血脂、血糖;戒烟、少酒;多饮水。⑵体位:抬高下肢。⑶早期下床活动。⑷肢体被动、主动活动,包括下肢各关节屈伸以及肌肉等长收缩;下肢被动活动适用于肢体瘫痪、昏迷或不能主动配合的患者,方法①踝关节的被动背伸、跖屈和内外旋转运动;②膝关节伸屈运动;以上被动运动频率15~20次/分,重复20~30次,每1~2小时进行一次,每天至少2~3次。下肢主动活动适用于神志清楚能主动配合的患者,方法①踝关节用力跖屈、背伸运动,各保持5秒钟再放松以及踝关节内外旋转各一圈,此为一组练习;②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运动:患者平躺床上,伸直膝关节,尽量将膝关节贴近床面,绷紧大腿上方肌肉,保持5秒钟再放松肢体;③膝关节屈伸运动;以上主动运动,每1~2小时进行一次,每次15~20组,每天至少2~3次。⑸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保持大便通畅。中危者给予基础预防+物理预防,物理预防包括弹力袜、充气压力泵。高危者给予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药物预防包括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剂。再次评估时间:高危者(≥15分)每周至少评估两次,中危者(11~14分)每周评估一次,病情变化及时评估。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有无下肢疼痛、肿胀,深静脉走向有无压痛,测量并记录下肢同一部位周径,做好标记,以第一次测量数据为基数,测得下肢周径差距<1cm以内为轻度肿胀,如>1cm以上则为重度肿胀,观察下肢皮肤色泽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可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无DVT[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应用Autar评分,依评估风险分级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40例患者有1例出现肢体肿胀,无DVT发生;而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现肢体肿胀,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肢体轻度肿胀,4例患者出现肢体重度肿胀,1例患者出现左下肢DVT,经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等对症处理后痊愈,无1例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肢体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发生下肢肿胀、DVT比较

3 讨论

Virchow将血栓形成的原因归为血管壁损伤、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缓慢[4]。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创伤,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暴露血管下胶原成份,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5];再加上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活动障碍,下肢血液滞缓,血液回流障碍,脱水剂及静脉高营养液使用,易致血管壁损伤,脱水后血容量不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上都是导致DVT发生直接原因。观察组通过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初步评估,符合条件者应用Autar量表从年龄、体重指数、运动能力、特殊风险种类、创伤风险种类、外科干预以及现有的高风险疾病共七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估,确定DVT形成风险分类,给予针对性、预见性的系统预防措施。对照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则给予常规基础预防护理措施。通过对2组患者的护理观察结果进行比较,虽然在DVT发生未显示明显差异,但可以说明使用Autar量表进行评估筛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下肢肿胀的发生,从而降低DVT发生率。

DVT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严重且易发的并发症,预防其发生极为重要,应用Autar量表进行DVT风险评估也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通过及时观察记录,采取科学且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有效的减少了下肢肿胀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伤害,降低护理风险发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方满意度,保障患者安全。

[1]王忠诚主编.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修改日期2013-4-7):380.

[2]曹樱花,赵晓辉,王颖琪.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38-139.

[3]张运香.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100-102.

[4]张培华.临床血管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96-512.

[5]朱秀梅,李琦.29例颅脑损伤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对策及原因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2):146-147.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5.062

2095—9559(2016)04—2535—02

2016-05-10

猜你喜欢
颅脑肢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