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教育的出发和归宿

2016-11-16 02:03肖作民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育

肖作民

我校实施生本课堂已经两年多了,这期间边学边做,边做边改,经历了“学生本”—“试做生本”—“生本校本化”的过程。

一、现状的倒逼

促使我们推进生本课堂应该是严峻现实的倒逼。我校95%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一般靠租房打临工谋生,生活处于贫困状态,这样的家庭,在教育的投入上显然不可能多,家长往往无法尽到监管职责。加之学校地处城乡接合地,学生无法享受农牧区住宿补贴、免费午餐补贴、农村牧区贫困补贴等。多种因素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当充分意识到紧迫感和危机感之后,我们更要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因为教育能帮他们实现脱贫致富,教育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教育能防止“贫困的世袭化”,从而最终实现他们的夙愿。当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无趣的、消极的,当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而长期处于自卑时,他们怎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于是,生本之路成为我们的必然抉择。

二、我校的生本教育历程

好的学校管理其核心是具有好的教学制度,好的教学制度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多元化的课程设计、立体化的教学组织、主体化的课堂教学、全面化的教学评估。

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具备以下四个明显特征:前置性学习;课堂时间占有上生多师少;组织形式上以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展示、学案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中问题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突破,学法让学生归纳,评价让学生参与。

“根本、简单、开放”是生本课堂的基本特征,“民主、和谐、高效”是生本课堂追求的理想境界,“学、交、展、导、练”是生本课堂的基本模式。我校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尽可能把课堂变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展示的舞台。

1.课堂是生本实验的主阵地,我们制订了生本教案模板、讲课流程、评课办法,复印课改资料,组织教师学习,同时坚持常年赛课、评课,每学期进行两轮。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确保形式与内容、时间与效果的统一。以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教后反思的方式进行,每周四下午召开近期生本课堂教学评议,探讨研究生本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等,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并提出下周重点工作。

3.采取“听课—评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听—再评—再发现—再解决”的循序渐进的集体听课、评课、研课程序。

4.在生本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重要环节: 以课标为基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前置性作业;站在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思考怎样组织语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前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尤其重视生成性问题的处理;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机智应变。

课中要求教师:仔细倾听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提问学生的动机情况,做好记录,及时点评。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或给予必要的指导。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感受挫折。

课后要求教师:整理、记录教学反思,总结得失,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思考解决办法。培训组长或主讲的学生,加强小组的指导管理。优化达标测评: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我们设置计量计时学科小卷,由家长代管在学校完成,即完即收,上课前完成全批全改,便于接下来针对性较强的上课和课后全员辅导。我校长期坚持周考、月考,试卷先教师评,后学生自评、自改,再生生互评、互教,最后教师讲评。

生本课堂,学生是主人,教师不再是灌输,而是“点拨引导”,“点”是有针对有目的的切入、点化;“拔”是画龙点睛的拔,教师要知道哪些不教哪些教?哪些学后教?哪些教后学?“学后教”看起来是学生自学,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教学变得有的放矢,但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很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就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差生边缘化、尖子生吃不饱、课程进度完不成等诸多问题。于是,我们总结出了“课堂教学的八条先后”:先自学后教学;先学生后教师,凡学生自行完成或生生互动完成的事教师不替代,批改作业留给学生自批、互批、小组长批,教师只批小组长或学困生或抽检批,但小卷除外,且要监督检查整体;先情感后知识,亲其师而信其道;先集体后个人;先课内后课外;先口头后笔头;先具体后抽象;先模仿后创新。还确定了衡量教师生本的“十把标尺”——情感、信息交流谁为先?希望寄托于学生还是教师?越教越多还是越教越少?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课堂指令明晰还是糊涂?课堂调动有效还是无效?相信学生笔头还是口头?使劲教还是勤奋学?练习先于课内还是课外?道理重在感悟还是灌输?此外,还要求教师从“十个方面”进行课堂反思: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吗?结构科学、训练落实吗(流程、时间、空间、表现机会留给学生了吗)?帮助有效、评价到位吗?学生有多少思维空间?有几位学生课堂表现好?是否响起课堂三声(笑声、掌声、欢呼声)?是否感悟到做人的道理?赋予学生哪些生存力(自学、合作、信息、实践、共处)?本节课有哪些创新?多数学生当堂检测过关吗?

生本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课下的准备将更加精细深沉,摒弃灌输的讲为精炼的讲,腾出精力监控学情、掌管进程。高效课堂有时候等于精炼的讲授+有效的指导+恰当的练习。我们常常评价老师一看讲功,二看掌控学情。我们现在要求板书笔记化,就是突出老师不能丢精讲,精讲要做到高度概括,形成良好构架,便于延伸拓展充实,总结规律、形成口诀、易于记背。“练”就是当堂检测,一是消化,二是巩固,课后拓展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折射为方法,方法转化为习惯,习惯内化为品质,品质涵养为文化。从这点来看,我们还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抓质量管理必须注重发挥中考的综合测评功能,由升学向全面自主发展转型。几个轮次的高质量中考必将诞生一大批业务精湛的教师,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培训。坚持抓教学研究:即教法、学法、考法。尤其是抓好中考复习课堂教学,我们大力提倡选用并延用好配套练习、错题本、好错题反思、专题等,不仅要向集体备课要思路,也要向考试研究要质量。

目前,我们最用力的就是在课堂实效性上做实、做好,确保“六认真” (备、讲、辅、练、评、思)教学过程脚踏实地。这六个环节相辅相成,每一环节的踏实都会对其他环节有所促进,反之必然受到负面牵连,节节败退。7-9年级每日一题、每日过关表、每生每周两题问卷调查、全员辅导、40分钟数学卷、30分钟理化卷、书写加减分等措施的全面推进耗费了我们的全部时间,同时它必将会极大地成就教师。以此为基点,在学生成长、教师成就、学校成功的过程中一步步过渡到主体化课堂——生本教育,这正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另外,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也做了一定的探讨,努力实现科学、智慧、公平,让老师学生在评估量化中体会到自己在成长路途中真正走在哪里?走向哪里?怎样走到?

三、生本课堂带来教育品位提升

实施生本教育两年来,学生的变化是明显的:他们思维活跃,自信心增强,生命意识唤醒,渴望实现人生价值,抗挫能力增强,学会了团结合作共赢,学会了尊重,学会了聆听,乐于助人,追求美好,自立自强。

教师职业幸福感也在提升,看到了专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在不断的超越自我中实现悦纳人生。

家长更加关注学校,家校联系频繁、友好,家长、社会满意度较高。

流转学生得到有效控制,招生工作明显好转,2015年我校七年级预招120人,实招184人,一年级预招100人,实招146人。

四、存在的困惑与思考

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协调完善。生本课堂管理如果没有长效系列可操作的管理评价监控手段,就很难有效果,担心改革夭折。家庭学习资源的补给仍需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了,教师培训亟需跟进。学材的整合必须提到议事日程,校本课程开发也迫在眉睫。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单打独斗思维”,宜出现差生边缘化、尖子生吃不饱的现象。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生本教育才刚刚开始,很多生本教育理念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但是我们坚信,有生本教育这样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指引,生本教育之花必将在我校绚丽绽放。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