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信息化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2016-11-16 02:04马敏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城乡数字

马敏

实现信息化与扶贫深度融合

要解决当前存在的农村教育瓶颈问题可以用“互联网+”的思维,推动城乡教育的组织变革,提升乡村学校的创新能力,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解决乡村教师“派不出、留不住、教不好”的困境,实现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的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也即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教育精准扶贫。

具体操作上,可以选取农村偏远地区典型的薄弱学校,设立试验区,以试验区为重点,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联校对接,开展同步教学试验。结合农村教育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实现信息化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在乡村学校硬件建设基础上,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大幅提高农村学生信息化生均拨款标准,在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工程”。

当然,除了信息化为农村教育夯实了“硬件”基础,还需要提升配套的“软件”。首先,需要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中央、省、地(市)、县、学校良性衔接的协同推进机制;二是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主的资源建设模式,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教育需求、多方参与”的新机制;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基础设施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师生使用效率、设施维护情况、教师信息化培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建构起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出台教育信息化评估细则;四是构建由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监督机制,建立相应的后台监测系统,并成立农村教育信息化督导小组,对农村教育信息化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监督,并出台相应的奖惩措施。

其次,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实施国家、省、县三级的“农村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计划”,开发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教材,举办教师信息化教育研修班,建立教学支持平台,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岗与脱岗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有效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成功跨越“数字鸿沟”。

最后,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城乡教育的组织变革,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学校”。政府、学校、企业通力合作,建设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村校为末梢的网格状城乡一体化“数字学校”,以城带乡,城乡联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城乡数字
城乡涌动创业潮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