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

2016-11-18 19:54程秀芳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心理素质能力培养

程秀芳

摘 要:高校钢琴演奏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过程。除了对演奏者技巧的训练还需要提高演奏者的心理素质能力,而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心理素质需要演奏者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加以培养。在当下的高校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科学措施。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心理素质;能力培养

心理是人体大脑的特殊机能,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应。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演奏者能否成功完成演奏的关键。目前高校钢琴专业的学生对钢琴演奏技巧的掌握基本达到了娴熟的阶段。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音乐心理素质而使得在进行正式演出时往往效果会大打折扣。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演奏者包括长期从钢琴演奏的钢琴家在上台表演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紧张现象。而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主要来自于内在的主观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两者的相互影响导致演奏者水平的体现和音乐质量的呈现都有所降低。本文就将从内外两部分分析影响演奏者心理因素的原因,并针对性地给出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与建议。

1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产生缘由和表现

1.1 影响心理素质的主观因素

由于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从,因此在钢琴演奏的水平发挥上也呈现出不同的水准。而演奏者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影响演奏效果的因素之一。首先是演奏者独特的个性特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每个钢琴演奏者也拥有者独特的个性特征。而个性特征主要可以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而外向型的演奏者性格表现得开朗,充满着激情与兴奋,因此心理的波动性就会相对小一些,在进行钢琴演奏时曲目的发挥相对较高。而对于性格内向型的演奏者来说,其性格表现得沉闷,心理素质低,易造成心理情绪的波动,其演奏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两种心理素质的反差使得最终的演奏达到了不同的演奏效果。其次是自我评估。高校钢琴教育在对学生演奏技巧的教学方面取得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从演奏者自身角度来看,对自我水平的非准确性定位,导致过高或过低的定位自己,因而使得在演奏时影响到一首曲目的准确表达。正如民间谚语所说:“艺高人胆大”,一个有勇气并且对自水平评估准确的演奏者往往能将曲目的情感准确表达,而畏首畏尾,只能将心理压力无形的增加,最终只能失败的结果。最后,影响演奏者心理因素的主观因素是演奏者经验积累。一般来说,高校钢琴学生在演奏经验方面是普遍欠缺的,而这些学生由于缺乏经验的积累使得演奏时常会因为陌生的外部环境产生紧张心理,最终导致演奏失误的增多。但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来说有着一些登台表演的经验,因此这类学生能够及时在舞台上调整心态,能收放自如地完成演奏。

1.2 影响心理素质的客观因素

相比较主观因素而言,客观因素是比较多变的。客观因素可以分两点。第一,观众的变化导致心理的逐渐变化。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时,通常是通过自身的演示加以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独自练习时尚无心理因素的羁绊,但当进行课堂演示时,由于老师和学生的在场,可能会因为紧张心理导致发挥欠佳,但是当面对变化不定的观众时,则必然趋于紧张。第二,变化的外部环境。舞台的情况变化很多,从灯光效果到乐器效果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面对这些陌生环境和突发情况,对心理的考验是极大的,因此对于舞台演奏经验缺乏的学生来说,无法圆满地完成演奏。

2 高校钢琴教学学生心理调控方法

2.1 从演奏者心理素质差异出发,开设心理减压培训课程

心理素质是由于个人不同自身条件和生活经历而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程度的心理调节能力。高校钢琴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特质,如为难心理、紧张心理等。而克服这些心理需要开设一些相关心理减压课程。比如国外的一些艺术院校都设有艺术心理学课程。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同的人的心理可分为抑郁质、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四种类型。而面对不同的心理特质的人可以开设不同的课程,例如,对黏液质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课程设置主要加强学生果断的品格和能力。对多血质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课程设置在调动学生热情的同时也不同兴奋过度。因此,高校钢琴教学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特质开设针对性的减压课程,让学生在明白压力由来的同时,通过课程训练缓解直至解决问题。

2.2 端正态度,建立良好心理预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皮尔曾说过:“成功是一种态度”。作为高校钢琴专业学生而言要以严谨的态度,深刻认识自己所掌握的钢琴演奏水平,不能过分地表现和夸耀自己。同时,高校教师也要帮助建立良好的心理预期,良好的心理预期包括熟悉演奏环境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当演奏者养成了正确的心理预期时,才能在考验中坚持下来。态度与心理预期的建立,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善于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分享心得体会;第二,坚定的演奏意志和集中注意力;第三,积极主动参加各种音乐会表演。只有将以上几点加以实践,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才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其钢琴技术水平也会有所进步。

2.3 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准备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是同样的道理。因此良好的精神和过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演奏的前提也是建立过硬心理的必要条件。高校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方面目前还是以借助体育课程的教学为主,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练习快节奏曲目调动学生身体机能。其次精神面貌的准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对自己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因此高校教师在对钢琴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的精神面貌,无形中改善心理紧张感。通过对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的准备,在客观上提高个人素质的同时也在主观上改善和提高了心理承受预期,进而更有利于演奏时的表演。

3 结语

今年来,在高校教育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之下,高校钢琴教育面领着新的突破。不难发现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钢琴课程教学的同时,一方面注重钢琴技术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本文对在对高校钢琴专业学生演奏时的心理因素和调控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规避不良心理因素的方法,并认为只有学生将熟练地演奏技术和较好的心理控制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将音乐效果最完美的演绎。

参考文献:

[1] 翟玥坤.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J].北方音乐,2016(09).

[2] 黄卓.论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与状态调控[J].长沙大学学报,2015(01).

[3] 孙萌.论钢琴演奏者的心理调控[J].当代音乐,2016(01).

[4] 周园媛.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培养技巧[J].音乐时空,2015(09).

猜你喜欢
高校钢琴教学心理素质能力培养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