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

2016-11-19 12:54王雪军
新课程·小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四年级校本课程科学

王雪军

摘 要:校本课程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合理补充,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平台。“植物研究”活动课程是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实施对象,是对科学教材植物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以《植物——我们的朋友》校本课程为例,从课程设计理念、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等方面,阐述校本课程的构建过程和方法。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是本文重点,从课程规划、活动设计和活动评价三个方面,以“植物研究”活动课程为例,进行了详细解读,提出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植物研究;科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活动

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在三年级专门安排了《植物》和《植物的生长》两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四至六年级还有涉及植物的四个单元——《新的生命》《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环境和我们》。从教材编排上看,与植物相关的单元占科学教材的;从教学内容上看,除了三年级安排了植物的独立单元外,其他年级关于植物的学习只是与该单元相关的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特别是四年级来说,植物部分的学习内容安排过少,且过于单一。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编排的特点,我们将植物研究的活动课程安排在四年级进行学习,并命名为《植物——我们的朋友》。我们将从课程的设计理念、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等方面对植物研究活动课程的构建进行阐述。

一、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在构建植物研究活动校本课程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设计理念:

1.科学性,让校本课程成为科学学习的载体

作为四年级科学课程学习的补充,在课程的设计方面要遵循《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体现科学课程的特点。

2.活动性,让校本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如果把活动课程设计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显然不是学生愿意接受的,因此,《植物——我们的朋友》在设计时定位为活动课程,以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进行科学学习。

3.整合性,让校本课程成为学校发展的台阶

《植物——我们的朋友》是贯穿四年级整个学习阶段的活动课程,在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和发展愿景。在活动设计时体现情趣,关注学生生态发展,并与绿色学校的创建相结合,让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能体现学校的特色,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服务。

二、课程目标设计

植物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科学课程。对于小学四年级来说,有三年级植物单元学习的基础,但对科学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的课程设置主要以活动为主,因此我们课程目标定位为:

1.认识校园中的植物,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2.尝试学习资料的检索,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料认识更多的植物

3.提高观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4.学会合作,并在合作中进行探究活动

5.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建立与植物的良好关系,在活动中培育环保意识

三、课程内容设置

根据课程目标,我们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规划,主要有以下六个活动内容:

1.动手培育一棵植物

这是三年级种植凤仙花活动的一个延伸,三年级时种植的对象和方式均比较单一,进入四年级后,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更为广泛,动手实践能力也更强了。在活动设计中,我们的种植对象更为多元,如水仙花、番薯、豆荚、果树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更加自主地选择种植对象。

2.给植物制作一张名片

植物的分类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在《给植物制作一张名片》的活动设计中,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资料检索和搜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通过图书、互联网,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或几种植物进行资料搜集,用自己的语言给植物制作名片,规定名片制作的要素,如分类、特性等。

3.制作一张叶脉书签

这是对叶脉学习的一项补充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叶脉有更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并掌握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为植物标本和动物标本的制作打下基础。

4.建立一个班级生态角

从个体的行为发展到集体的活动,通过集体活动氛围的营造,促进个体行为的发展。建立班级生态角的活动,旨在持续观察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5.认领一块种植园地

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的耕种区认领一块绿地,通过查阅资料、请求指导等方式,制定种植计划,并在老师和校工的帮助下实施。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本活动设计的主要目标。

6.走进生物工程园

以班级为单位,进入生物工程园进行参观调查活动,了解植物类新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让学生了解科技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四、课程实施策略

1.课程规划的策略

“植物研究”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主要有以下策略:

(1)顶层设计,统一规划

活动课程尽管只是面向四年级一个年级,但我们还是从学校的层面进行设计,从目标制定、活动设计、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使活动更为系统化,避免活动的冲突和重复。如“给植物制作一张名片”这一活动,我们首先对校园植物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掌握了学校植物的大致种类、数量、分布区域等,在活动中就可以避免学生集中给某一类植物制作名片的情况。

(2)分层要求,个性表现

在课程的目标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家庭条件、认识水平、操作能力、活动兴趣等,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分层的要求。如“叶脉制作”的活动,设计有三个层次的活动要求:①制作叶脉;②给叶脉上色美化;③装帧。

(3)依托资源,延伸拓展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学校及社会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如我校面积较大,空置土地较多,就规划了开辟种植园进行分小组认领种植的活动。又如,我校地处经济开发区,离生物工程园较近,就可以组织开展参观调查活动。

2.活动设计策略

“植物——我们的朋友”植物研究是以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校本课程,因此,在活动的设计方面,我们应当关注:

(1)参与——课程实施的前提

在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率,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研究学校相关制度,尽力做到人人参与,在参与中提升科学素养。在生物工程园的参观活动中,首先要赢得学校的支持,在活动设计中要全方位考虑,如交通、安全、参观场地的容纳能力等,避免活动时出现干扰,阻碍课程的实施。

(2)兴趣——课程实施的持续力

植物研究活动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活动设计得让学生感兴趣,才能够让他们乐于参与,主动参与,成为活动的主体。因此,活动设计要有趣味性,要体现梯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持续活动的兴趣。

(3)互补——课程实施的意义

“植物研究”活动校本课程的设置不是为了紧跟形势,也不是单纯的活动。活动的设计要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服务,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在活动设置中,既有教材活动的延伸,又有教材内容的补充。如“动手培育一棵植物”是三年级教材“种植凤仙花”的延伸;“制作一张叶脉书签”是“叶”学习的补充。同时,活动也可以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如“走进生物工程园”。

3.活动评价策略

为了让校本课程发挥激发科学学习兴趣、增长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技能、培育科学素养的作用,评价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评价主体要多元

自己、同学、家长、教师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在评价设计时,要体现多元性。如在“动手培育一棵植物”活动,我们在记录表设计时,将家长评价作为主要方式;在“认领一块种植园地”活动中,教师和校工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成果,而个人在活动中表现,主要由小组成员评价。

(2)评价方式要多样

除了传统的等级、评语评价外,我们还以活动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评价。如在班级科学园地中展示自己培育的植物;将学生制作的优秀植物名片进行塑封包装,并挂在相应的植物上;将班级生态角、种植园成果通过微信向家长发送;将装帧精美的叶脉标本收纳为学校礼物,并向制作者颁发证书……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产生激励,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3)评价手段要灵活

在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我们通过分层评价的方式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如设置“热情参与奖”来鼓励成绩不突出,但积极参与的学生;设置“创意奖”来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活动中,教师以“竖大拇指”的方式来及时表扬认真的学生,以小组竞赛来提高组内学生的参与热情。

校本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促进和提高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良好平台;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好方式。通过《植物——我们的朋友》活动课程的实施,学生植物研究的兴趣更浓厚了,学生的观察、分析等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宫相文.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开设校本课程[J].中学生物学,2011(4):61-62.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四年级校本课程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让作文教学更快乐
巧为径,乐为舟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