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现代意义

2016-11-19 08:41张大伟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课程标准教师应

张大伟

对于教师来说,能够明白一种教学方法有怎样的意义,对其教学有极大的帮助。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制订不一样的教学策略。实际上,学习风格的划分方法很多,其中好的可算是Dunnand Dunn的学习风格模型,它从环境、情感、社交、生理、心理五个层面对学习者的风格进行了划分。但是根据学习风格制订相应教学策略的理论却不多,理论界研究了多年,认为孔子“因材施教”是较符合中国教育的。

教师用同一种方法教学但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所得不尽相同,老师仅仅把教学的种子撒下去是不行的,还得根据不同的情况,该除草的除草,该施肥的施肥,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教师要想做好园丁必须要因材施教。那么,施行因材施教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对中国优秀教学方法的继承

目前在多元社会的要求下,国家更需要各种各样的创新人才,社会越复杂,对人才的需求就越精细,分工也更明确。况且目前国家也鼓励各级政府学校和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新课程标准实施阶段,重新审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中国的教育来说,我们继承了优秀的教学传统;对教师而言,发扬中国优秀的教学传统,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之一。虽然我们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还在实行班级授课制,并且班级人数特别多,但我们完全可以变孔子的因个人特点而改为因小部分学生共性而教,这既可以完成普及教育的目标,又能达到培养学生个性的目的,因此继承古代优秀的教學方法,是教师获得成功的一条好的途径,也是能够尽快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之一。

二、促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

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材施教的核心正是在发现学生的兴趣、优势后给予正确的引导,扬学生之长补学生之短。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实现“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本质。而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所以当今我们实施课程改革是必然趋势。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应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的论述是很有意义的。同时,学习也不是大一统的信息存贮过程,学生应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新课程强调合作与交流的作用,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而世界上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不同的学习者具有差异性的经验,从个体来说,这些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孔子的因材施教与素质教育研究团体来说,差异性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就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发现其个性特征,再进行因材施教,孔子能够从不同的学生性格上进行教育,就是很好的证明。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且正确引导学生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

三、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发挥

在目的明确的情况下,教学的手段、方法、内容可不拘一格,无论做怎样的探索都是有益的。而多数教师都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师从在校老教师,先学怎么教再去教学生,因此过去的模式就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了。现在的很多教师上一节课总免不了先讲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然后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归纳,接着是特点分析。这样的模式只能培养千篇一律的学生,而这样的学生是毫无特点,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这也是目前我国要大力推行新课程标准的理由。如今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正是要改变这一切而得出的新理念:“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可见,在新形势下,教学过程更重视教师个人具有独创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也更重视过程而非教学结果,这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因为因材施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个性特征,也更能发挥每个教师本身的优势。同样,就课文内容选择而言,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搞校本课程,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材,并对所选教材进行编排,这本身就是因材施教的体现,这种做法无疑给了教师最大的空间进行教学,充分展示他独具特色的东西。高中新课程中选修课的开设也同样是充分尊重教学的个性之材而提出的高招,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还可以教育出个性独特的学生来。

总之,因材施教的施行,能够切合目前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同时又能发挥教师潜质,这于国于师都是意义深远的。

参考文献:

卢晓东.超越因材施教[J].教育学术月刊,2014(10).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课程标准教师应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