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

2016-11-21 13:02梁爽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育活动。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学过程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7-02

一、教学过程的定义

说到教学过程,必须要先了解什么是教学。一般来说,教学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来认识。广义上说,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教者主要是教师,也可以是教师以外的人。学习者主要是学生,也可以是另外一些人。狭义上说,教学是指在学校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虽然主要表现在课堂范围之内,但是随着课程范围的扩展、教学组织形式的扩大和教学目的的不断变化,教学活动的范围也不只局限在课堂之内。

所以说,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在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从教学过程的历史和发展来看,教学过程的本质也大致分为:教学过程的认识说、教学过程的发展说、教学过程的实践说、教学过程的发现说和教学过程的统一说。

1.教学过程的认识说

教学过程的认识说源于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认识说是指学生对真理知识由不知道到知道,由知道的少到知道的多,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过程。认识说是以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各门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在学校中教师有计划的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引导和知识的传授。

2.教学过程的发展说

发展说是由前苏联的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教学过程的发展说认为,教学不单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知识技能形成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强调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和人格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3.教学过程的实践说

教学过程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认识过程的实践说主要是指三个方面:教育过程本身来说就是人类实践形式当中的其中一种形式;狭义的教学过程强调的是教师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社会改造,从这方面来说,教学过程也是一种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中掌握了知识、形成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

4.教学过程的发现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1)获得和学习新知识信息;(2)转换知识信息,使其适用于新的实践活动;(3)评价、检查加工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用于现有的实践活动。

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的发现说认为,任何知识都可以用一种简单明了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法教学,是指设置一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特性、原理和原则的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的统一说

随着教育学的不断发展,现在大多的教育者普遍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的认识过程、不是独立的发展过程、也不是单一的实践过程,而是认识过程、发展过程、实践过程的统一。

认识过程不仅仅只是了解知道一个知识点,而是要会活用知识;发展过程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不仅包括智力方面的发展,也包括非智力方面的发展,不仅知识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也要重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实践过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知识之后对知识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过程。

三、教学过程的特点

1.双边性与周期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组成的双方的一种活动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统一。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碰撞、交流和融合。通过碰撞、交流达到融合以后,又出现新的矛盾——新知识与旧知识、未知的知识与已知的知识之间的矛盾,产生新的碰撞和摩擦,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表现出了教学过程的周期性。

2.认知性与个性化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从这方面来说,教育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实现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和个性发展,而不是为了创造一些社会价值。因而,这种认识活动关注认识的结果,但更注重认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发展。学习者必须积极地建构意义,通过对话及思考过程或与他人互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个人的发展。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过程会越来越丰富化、生动化和个性化。

3.实践性与社会化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学习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育、教学活动是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具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新生一代通过接受、继承和发展上一代传授的文化成果得以生存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性。

四、对教学过程中基本要素的认识

关于教学过程的要素有很多说法,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和七要素说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要素说和七要素说。

关于教学过程中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一些学者认为包括教材中心说、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这三个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的独立存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三要素说还是七要素说,几个要素之间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下面用示意图来表示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体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和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如何体现教育过程的呢?我是以心理学中的“感觉”和“知觉”的学习认识和发展介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感知觉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在婴幼儿阶段,在幼儿时期,感知觉已经发展成熟,而且还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感知觉的变化,这个时期老年人的感知觉在逐渐的退化,对老年人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学习“感觉”、“知觉”的认识阶段

“感觉”的定义为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的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如果一个人“感觉”一个苹果:认为是一个圆形的、红色的、有点香味的一个客体。如果一个人“知觉”一个苹果,看到就会直接说出是苹果。

2.学习“感觉”、“知觉”的发展阶段

学习了感知觉的定义,不但会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比如说是在感觉中视觉的学习和使用,学习了感觉的知识,我们就会解释人们为什么到了电影院或者是黑色的空间会感觉一下子什么都看不清,但是过了两三分钟之后就会逐渐看清,这就是因为暗适应的原因(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者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学习了感知觉的知识,我们也会明白了为什么盲人的听力特别的好,这是因为感觉互补的原因。学习了感知觉的知识,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看到暖色调的颜色就会有温暖的感觉,为什么看到深颜色就会感觉到寒冷的,这就是因为知觉的联觉等等。因此我们会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3.学习“感觉”、“知觉”的交往实践阶段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就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以后面对的教学对象和内容就是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说,在以后的教学交往过程中如何使用“感觉”和“知觉”也是对心理学知识的实践性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早教机构越来越多,主要都是对婴儿感知觉的培养,对于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首先就应该知道婴幼儿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感知觉发展的特点,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

另外,对于老年人感知觉的衰退,如何对他们的感知觉进行训练,延缓他们感知觉的退化,并且感知觉的退化给老年人带来了哪些心理方面的改变,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调节等等,这些都是感知觉的实践交往过程。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版

[4]周波,徐学福.我国近60年教学过程本质研究的审视[N].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5]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

[6]宋铁丽,付萍.试析学科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N].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3(6)

作者简介:

梁爽,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心理健康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