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阴虚肺燥型子嗽的临床观察

2016-11-21 07:09李彩虹李红梅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安胎风门阴虚

李彩虹 李红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 150000)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阴虚肺燥型子嗽的临床观察

李彩虹 李红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 150000)

目的:采用麦味地黄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阴虚肺燥型子嗽,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口服中药汤剂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单纯口服中药汤剂治疗,7d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麦味地黄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阴虚肺燥型子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子嗽 麦味地黄汤 针灸 阴虚肺燥型

妊娠期间,咳嗽或久咳不已者,称为“妊娠咳嗽”,亦称“子嗽”[1]。最初在《诸病源候论》中载有“妊娠咳嗽”的记录。因妊娠期间,血聚下焦以养胎元,肺金失养,肺燥金伤,失于清肃,气逆而咳;故其病理特点多为阴虚肺燥。“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干咳无痰,甚或咳嗽带血,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治疗该病的西药多为孕妇所禁用或忌用,而中医药在治疗子嗽有独特的优越性,易被广大孕妇所接受。笔者在临证中采用麦味地黄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子嗽23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46例患者均来源于2014年07月至2015年0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二科,中医辨证为阴虚肺燥型的子嗽患者。患者均符合妊娠咳嗽诊断标准,无其他合并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年龄范围(19-39岁),其中妊娠12周以内者5例,13-27周者17例,第28周者1例;病程最短4天,最长2月余;其中第一胎18例,第二胎以上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0-41岁),其中妊娠12周以内者6例,13-27周者16例,第28周者1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2月余;其中第一胎17例,第二胎以上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1]马宝璋主编,关于子嗽的内容拟定。

(1)“子嗽”阴虚肺燥型主要症状:妊娠期间,咳嗽不已,干咳无痰,甚或咳嗽带血,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滑数。

(2)病史:孕前均未有慢性咳嗽史,部分患者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症状无缓解。

(3)辅助检查:超声提示:胎儿发育正常。胸透,胸部摄片: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肺炎等其他疾病。但X线对胎儿可以造成伤害,故怀孕早期慎做此项检查。

1.3 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2)其他原因导致妊娠咳嗽的患者;

(3)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及精神病病患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治宜滋阴润肺,止咳安胎,予以麦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熟地20g,山萸肉10g,山药15g,泽泻10g,茯苓15g,丹皮10g,麦冬15g,五味子5g,白术20g,黄芩15g。若咳嗽中带血者,酌加侧柏叶10g,旱莲草10g;若气短乏力,酌加太子参15g,黄芪15g;若恶心呕吐,酌加陈皮10g,竹茹10g,桑寄生20g;每天1剂,清水浸泡30min后连续煎煮2次,水煎300ml分早晚温服。

2.2 治疗组

给予中药及针灸治疗(1)中药组成及方法同对照组。(2)针灸治疗,①取穴: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②操作:嘱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取1.5×0.25长针,直刺大椎穴0.8-1.2寸。1.0×0.25短针直刺风门穴、肺俞穴0.5-0.8寸,得气后,根据中医辨证施以针刺补泻方法,每10min提插捻转行针一次,留针30min后起针。每日治疗1次。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方差检验。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判定疗效。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以治愈和好转统计总有效率。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5 病案举例

患者张丽,女,30岁,2015年06月21日初诊,妊娠6W+1天,咳嗽10余天,07月11日患者着凉后出现头疼,鼻塞流清涕,咳嗽,曾口服青霉素及双黄连口服液,未见明显减轻。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咳嗽时作,少许黄痰,夜晚及晨起咳甚,咽喉痒痛,骨节酸楚,时感小腹隐痛及腰酸,舌红少苔,脉细滑数。小便色黄;大便稍干,两日1次,纳差。查口腔分泌物支原体:(-),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未见明显异常。诊为妊娠咳嗽,中医辨证为阴虚肺热型。

患者要求中药治疗,思其初为风寒侵袭,不得解,内传郁而化热,热邪耗津伤液,“喉为肺之门户”,肺失濡润、肃降之职,清肃失司。故咳嗽时作,少许黄痰,咽喉痒痛。治宜滋阴润肺,止咳安胎。方选麦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熟地20g,山萸肉10g,山药15g,泽泻10g,茯苓15g,丹皮10g,麦冬15g,五味子5g,肉苁蓉5g,续断25g,寄生25g,阿胶15g,当归15g,党参25g,白术20g,黄芩15g。水煎服,日2次,早晚分服。每日服药后配合针灸疗法,施治前,做好告知工作,以免患者心理紧张。直刺大椎穴、双侧风门穴、肺俞穴,施以针刺补法。得气后,每10min提插捻转行针一次,留针30min后起针。同时嘱患者多饮水、饮食清淡。上方连服7天后,咳嗽明显减轻,大便一日一行,咽喉痒痛无,上方去肉苁蓉5g,针灸施治如前,连服5天,患者诸症皆消,胎儿发育正常。后未再咳嗽。

6 讨论

妊娠咳嗽属中医“咳嗽”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妊娠期肺活量无明显变化,但潮气量增加;残气量减少,肺泡换气增加,上呼吸道粘膜增厚,充血水肿,使局部抵抗力减弱,易发生感染。并在孕激素、雌激素等性激素分泌增加的基础上,加重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从而加重咳嗽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通调水道,朝百脉,在气为燥,其位最高,又为娇脏,不耐邪侵,故肺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侵袭[3]。《医学心悟·咳嗽》提出:“肺本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搏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受孕以后,阴血下聚冲任以养胎,使孕妇机体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状态,同时随着胎体渐长,影响气机之升降。若素体阴虚,因孕重虚,阴虚阳亢,火盛刑金,肺失肃降,肺气不清,肺津不布,可致咳嗽。《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妊娠咳嗽谓之子嗽,嗽久每致伤胎。有阴虚火动痰饮上逆,有感冒风寒之不同。”又《女科经纶》说:“久嗽不已,则伤胎”,故本病宜祛邪与安胎并举。在治疗上要考虑孕妇的体质特点,凡降气、豁痰、滑利之药须慎用或不用,本方以滋阴润肺,止咳安胎为主,方中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组成六味地黄汤,填补肾精,滋养阴液;麦冬,五味子养阴润肺,收敛止咳。金润则生肾水,而水有逢源之乐矣。水既有本,则源泉滚滚矣。胎气自无不安;《丹溪心法》云:“产前安胎,白术、黄芩为要药也。条芩,安胎之圣药也。”黄芩、白术合用而具养胎安胎之效,诸药配伍,共奏滋阴润肺,止咳安胎之功。

再根据中医经络脏腑理论的基础,配合针刺治疗。针灸可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促进炎症渗出的吸收,改善肺通气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直接和间接达到治疗咳嗽的效应[5]。大椎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通阳解表,祛风清热,是宣肺、止咳平喘之要穴;肺俞是肺之背俞穴,肺脏经气输注之处,可宣肺化痰;风门乃风邪出入之门户,通足太阳经气,太阳主一身之表,有祛邪止咳平喘、预防感冒之功效[4]。大椎、风门、肺俞定位于上背部,且针感非强,不属于妊娠期禁针的穴位,对母体健康及胎儿发育无任何不良影响。

针药结合共同达到“滋阴润肺,止咳安胎”之功。针药并举治疗子嗽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同时应重视精神心理及饮食治疗,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1]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l-2.

[3] 李明富.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0.

[4] 黄海燕.一三五穴针配合拔罐治疗妊娠咳嗽的疗效及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1672-2523(2013)07-0139-02.

[5] 崔建美,包巨太,等.针灸效应与现代免疫的关系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2058-2059.

(2016-03-22 收稿)

猜你喜欢
安胎风门阴虚
九鑫煤业无压式风门技术改造和应用研究
减压风门在桑树坪煤矿的应用与探讨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寿胎丸联合安胎扶元饮对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同向气动风门在矿井均压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汽车空调送风模式原理简介及故障分析
早期先兆流产不同安胎结局与孕囊增长、血清β—hCG水平变化的关系
固肾安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复发性流产妇女血栓前状态的疗效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