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生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效应研究

2016-11-23 05:47文婷婷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财政支出城镇居民

文婷婷

(广西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广西民生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效应研究

文婷婷

(广西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文章利用广西1981—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民生性支出及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城镇居民消费,文化支出挤占城镇居民消费;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农村居民消费,而教育和文化支出挤占农村居民消费;教育和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不及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互补效应,科技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作用均大于城镇居民,文化支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相差不大;收入能有效地拉动内需。基于此,广西民生性支出应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资力度,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除此之外,还应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

民生支出;居民消费;城乡差异;实证分析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目前,需求结构失衡影响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的稳定增长。广西作为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广西与全国一样,居民消费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81—2013年,广西的居民消费率从63.12%下降到26.17%。除此之外,广西作为农业大省,2013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8%,但农村居民消费率只占总消费率的15.38%。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极度疲软意味着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广西在拉动内需的同时,还需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差距。如何解决需求结构失衡的问题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题中之意。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民生成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民生财政”逐渐成为调控经济的有效手段。“民生财政”是指为解决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政府通过调整和优化财政结构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的一种财政制度安排。财政支出政策作为民生财政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和最直接、最有效的财政政策工具,其对消费的传导机制是通过改变财政支出方向和调整支出结构以改善消费环境,进而刺激消费的增长。基于此,广西乃至全国均采取积极的财政支出政策以扩大内需。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大对民生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2013年,广西民生支出占全区财政支出比重已高达75.3%,较1981年提升了34.3%,且远高于全国的民生支出比重。除此之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与传媒等民生支出项目占全区财政支出比重也有所上升。但仍需要注意的是,广西居民消费需求还处于持续疲乏的状态,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广西民生支出如何才能有效地拉动居民消费,政府应如何调整民生财政支出结构才能缩小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现有研究尚未给出结论。因此,文章通过研究广西民生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的异质效应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学术界对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国内外学者认为政府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主要是:通过提高支出水平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或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从而影响居民消费。目前有关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主要分为以下观点:其一,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正效应(李广众,2005;王丽娜,2008;姜洋、林霞,2009);其二,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负效应(Baily,1971;Barro,1981;Aschauer,1985;Ahmed,1986; 陈 太 明 ,2007);其三,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既可能会产生替代效应也可能产生互补效应,并认为这种不确定性主要受时间的影响(谢建国、陈漓高,2002;张士磊,2009;余宇新,2008)。随着“民生财政”的提出,民生性支出对消费产生的效应逐渐被国内外学者关注。有的学者认为民生性支出对消费需求的引致效率要高于用于基础建设方面的非民生性支出对消费需求的引致效应(李树培、魏下海,2009),肯定了民生性支出拉动居民消费的作用。此外,有的学者还分城乡样本探讨民生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体包括:第一,从影响的效果上看,相关学者认为民生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正面影响要大于城市居民(孙祥利、司强,2007;储德银、闫伟,2010;刘志忠等,2014),且提出支出要向农村倾斜,加强民生性建设;而有的学者则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民生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正作用要大于农村居民(李建强,2010;汤跃跃、张毓雄,2012);第二,从民生性财政支出结构出发,吴栋、周鹏(2010)运用1997—2007年的数据得出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互补作用基本一致,教育和卫生支出对农村居民影响大于城镇居民,且支农支出能有效地拉动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李霞(2015)利用199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得出教育和医疗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比对农村居民更为显著,社保支出对城乡消费影响并不明显。

综上所述,现阶段,学界围绕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效应影响已有较多研究并取得丰富成果,但现有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仍需进一步加深:第一,从研究范围上看,国内学者在研究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时侧重于宏观层面和定性研究,缺乏微观层面和定量的研究,而对广西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定量研究更为少见;第二,从研究对象上看,现阶段学者们主要关注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效应,但将公共支出进行细分,有关民生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效应的研究不多,且主要从支出总量对此分析,鲜有从支出结构出发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效应及其传导机理的研究;第三,从研究指标上看,学者主要研究的是教育、社保和医疗支出,缺少科学技术和支农支出的研究。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文章运用广西1981—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民生财政支出的规模及结构出发,研究广西民生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效应及其传导机理,以优化广西的民生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从而拉动居民消费。

二、广西民生财政支出总量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效应

(一)模型假定与数据来源

1.模型假定

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分化的现状,文章将分城乡样本研究民生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同影响。为了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将居民消费、民生财政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为了使得数据具有平稳性,对等式两边分别进行对数化处理,以提高估计精度。为此,建立以下回归模型:

CXF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NXF为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MCZ、CSR和NSR分别为人均民生财政支出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t代表时间变量,β为截距项,μ代表残差项。

2.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广西财政年鉴》和《广西财政资料汇总》,样本区间为1981—2013年。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了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实证的精确性,按年份对民生财政支出进行归类:1981—2006年间的民生财政支出=科教文卫事业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政策性补贴+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2007—2013年的民生财政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二)单位根检验

为了检验数据的平稳性,运用STATA11对广西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数(lnCXF)、农村居民消费的对数(lnNXF)、民生财政支出的对数(lnMZC)、城镇居民收入的对数(lnSR)、农村居民收入的对数(lnSR)五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见表1)。

表1ADF检验结果

从表 1可以看出,lnCXF、lnNXF、lnMCZ、lnCSR和lnNSR的统计量都大于1%、5%和10%的临界值,说明它们均接受原假设,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而对原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lnCXF 和lnNXF的统计量均小于10%和5%的临界值,表明在5%和10%的显著水平下成立;lnMCZ的ADF统计量(-6.506)小于ADF分布表中的所有的临界值,所以lnMCZ在1%、5%和10%的显著水平下都成立;在滞后一期后,lnCSR检验的统计量小于5%和10%的临界值,lnNSR的统计量小于10%的临界值,所以lnCSR在5%和10%的显著水平下同时成立,lnNSR在10%的显著水平下成立。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均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所以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lnCXF、lnNXF、lnMCZ、lnCSR、lnNSR分别是平稳时间序列,lnCXF~I(1)、lnNXF~I(1)、lnMCZ~I(1)、lnCSR~I(1)、lnNSR~I(1)。

(三)协整分析

由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数(lnCXF)、农村居民消费的对数(lnNXF)、民生财政支出的对数(lnMZC)、城镇居民收入的对数(lnCSR)、农村居民收入的对数(lnNSR)都属于一阶单整,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为了得出居民消费、民生财政支出与收入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我们将对其进行Johansen检验。首先对lnCXF、lnMCZ、lnCSR进行协整分析(见表2):

表2 Johansen检验结果

表2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都大于三个变量的轨迹检验值,表明lnCXF、lnMCZ 和lnCSR存在至少两个协整关系,即三者是长期均衡的关系。

表3 Johansen检验结果

表3显示变量的检验值均小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可得三者存在至少两个协整关系。

(四)回归分析

下面将对lnCXF、lnMCZ、lnCSR、lnNXF、lnMCZ、lnNSR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见表4):

表4中R2=0.998,数值较大且接近于1,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非常好。城镇样本中的F=8 623.13和农村样本中的F=7 334.4均大于在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2,30)的F临界值3.32,表明回归方程整体统计显著,因此可得出消费、民生支出和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显著。

从模型系数看,可得出民生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不同的效应。城镇样本中,回归系数为负,说明民生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即当民生性支出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下降0.127%;农村样本中,回归系数为正,说明民生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即民生性支出每增长1%,农村居民消费增长0.08%。可见,民生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要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究其原因,近年来广西的公共支出向农村地区倾斜,减轻了农村居民的支出负担,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拉动了广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刺激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表4 OLS回归结果

实证结果还表明收入能显著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即收入每增长1%,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将分别增长1.09%和0.84%。城乡比较而言,农村居民消费的回归系数要小于城镇居民的回归系数,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要慢于城镇居民,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广西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较低导致其增收能力有限,且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也影响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欲望。

三、广西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效应

(一)模型假定与数据来源

1.模型假定

民生财政支出项目具有多样性,因此,文章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各支出项目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体如下:

cxf和nxf分别代表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jy、kj、wh、yl和sb分别为教育支出、科技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t为时间变量,β为截距项,μ则为随机扰动项。所有变量除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以剔除物价因素影响,且对等式两边分别取对数以预防数据的动荡性,得到以下回归模型:

2.数据来源

数据上,由于1998年之前的民生支出范围太大,不易选取,故文章选取广西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教育支出、科技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来分析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广西财政年鉴》、《广西财政资料汇总》,样本区间为1998—2013年。

(二)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前,为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文章将运用STATA11对 lncxf、lnnxf、lnjy、lnkj、lnwh、lnyl、lnsb七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见表5:

表5 ADF检验结果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lncxf、lnnxf、lnjy、lnkj、lnyl和lnwh的统计量都大于所有的显著水平的临界值,因此它们属于非平稳数列,只有lnsb统计值小于在5%的临界值(-3.6)和10%的临界值(-3.24),属于平稳数列。对lncxf、lnnxf、lnjy、lnsb、lnkj、lnyl和lnwh进行二阶差分后,所有变量在10%的置信水平上不接受原假设,表明其具有稳定性,可得出:lncxf、lnnxf、lnjy、lnsb、lnkj、lnyl和lnwh都属于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都为I(2)序列。

(三)回归分析

由于 lncxf、lnnxf、lnjy、lnsb、lnkj、lnyl和 lnwh都属于I(2)时间序列,符合协整分析的前提,通过协整分析,得出这些变量至少存在一个以上的协整关系,我们将对此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得表6:

表6 OLS回归结果

表6中城镇样本中和农村样本中的可决系数较大且接近于1,表明模型拟合得较好,且两个样本中的F值都大于在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2,30)的F临界值3.32,表明回归方程整体统计显著,即各民生支出项目与城乡居民消费存在着显著关系。依据以上回归结果,可得出各民生支出项目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

教育支出每提升1%,农村居民消费下降0.125%,城镇居民消费将提升0.037%,即教育支出挤占农村居民消费,挤入城镇居民消费,原因可能在于城乡教育支出的供给对象不同。分税制体制下,中央财政负责城市义务教育支出,城镇的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地拉动城镇居民的教育消费;而县级财政主要承担农村的教育支出,但县级财政收入较少,教育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教育支出的不平衡拉大了城乡居民教育消费的差距。

2.科学技术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

科学技术支出的回归系数为正,且通过了5%置性水平下的检验,说明科学技术支出挤入城乡居民消费;从城乡差距来看,科学技术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0.399)要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0.178),原因可能在于广西逐渐重视技术研究和开发,积极引导居民学习新技术和知识,特别是对农村居民而言,掌握一定的先进技术无疑提升了增加收入的能力,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刺激其消费。

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54和-0.057,且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表示该项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对城乡居民消费的替代作用也相差不大。原因可能是广西对教育等支出的大力投入挤占了对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投入,由于投入规模较小无法带动广西文化事业的发展,且广西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没有太多的金钱追求娱乐文化生活。

4.医疗卫生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

医疗卫生支出对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14和0.049,显然前者高于后者,即前者挤入效应要大于后者,且前者通过了在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后者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进一步说明广西医疗卫生支出的城乡二元化严重。广西医疗卫生支出具有城市偏向性,城镇医疗建设支出远远大于农村基层卫生建设支出,导致广西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设施落后和设备不足,拉大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城市居民的医疗参保率要高于农村居民,虽新农合在广西逐渐覆盖,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但该医保体制“保大病不保小病”,农村居民受益有限,且近年来医疗价格不断上涨,农村居民难以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消费。因此,医疗卫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效应甚微。

5.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

社会保障支出的回归系数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拉动内需的作用有限。原因可能在于广西的人口老龄化严重、就业形势严峻等加重了社保的负担,且广西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力度小和社会保障支出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也影响到社保支出的正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0.193)要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引致效应(0.006)。随着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推行和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更多农民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在最低生活水平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改变消费预期,提高自身消费意愿和边际消费倾向,从而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社会保障支出包括抚恤、社会福利救济费和政策性补贴等,这些保障支出有效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扩大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四、结论及建议

文章运用广西1981—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就民生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民生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要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从支出结构上看,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城镇居民消费,文化支出挤占城镇居民消费;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农村居民消费,而教育和文化支出挤占农村居民消费;从影响程度上看,教育和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负效应不及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正效应,科技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效应均大于城镇居民,文化事业与传媒支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负效应相差不大;收入对居民消费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民生支出方向,向广西农村地区倾斜。近年来,广西的民生财政支出大幅度增长,但大部分支出偏倚于城市,对农村的投入较小导致民生总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有限。为了有效地扩大区内内需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广西要保持民生支出总量不变的同时,理性地将民生支出向农村地区倾斜,扩大农村地区支出覆盖范围,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一体化,进而刺激农村居民消费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

(2)依据各民生支出项目对城乡居民消费效应的差异性,调整民生支出的内部结构,提升支出效率。广西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的教育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继续发挥科学技术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提高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兴建图书馆、博物馆等城市公共设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扩大居民消费的需求;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环境,扩大农村医疗的覆盖范围;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加大对农村扶贫和社会救济的力度,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增加就业机会,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3)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的高低决定着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根本措施在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广西可通过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减免农民的税费、对农民实行价格补贴等措施,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

[1] 李广众.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2005(5):38-45.

[2] 王丽娜.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8(4):50-53.

[3] 姜洋,林霞.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总量影响、结构效应和区域差异[J].消费经济,2009(5):14-17+35.

[4] Martin.J.Bailey.National Income and the Price Level[R]. McGraw-Hill,1971.

[5] Robert.J.Barro.Output Effects of Government Purchase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6): 1086-1121.

[6] David.Alan.Aschauer.Fiscal Policy and Aggregate Demand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117-127.

[7] Shaghil.Ahmed.Temporary and Permanent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n Open Economy[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6,17:197-224.

[8] 陈太明.中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5):12-18.

[9] 张士磊.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152-153.

[10]谢建国,陈漓高.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一个基于跨期替代模型的中国经验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 (6):34-40+92.

[11]余宇新.关于我国财政支出与个人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8(6):36-38.

[12]李树培,魏下海.我国财政支出对民间需求影响的动态分析(1978~2007)[J].上海经济研究,2009(6):3-10.

[13]孔祥利,司强.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与农村消费需求的相关性[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5):103-108.

[14]储德银,闫伟.财政支出的民生化进程与城乡居民消费——基于1995~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0-16.

[15]刘志忠,吴飞.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民生化进程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总量和分类支出视角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1):75-80.

[16]李建强.政府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动态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0(6): 102-111.

[17]汤跃跃,张毓雄.民生财政对居民消费贡献有多大——基于1978—2010年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学家,2012(9):37-42.

[18]吴栋,周鹏.城乡二元结构下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0(6):63-67.

[19]李霞.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2015(2):76-84.

On the Heterogeneous Effects of Guangxi Welfare Expenditure o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 Consumption

WEN Ting-t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Based on the 1981-2013 time series data of Guangxi,this paper studies the heterogeneous effects of welfare expenditure scale and structure o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 consumpt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rowding in effect of welfare spending on the rural resident consumption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on the urban residents.While the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science,health care and social security crowd in the urban consumption,the culture expenditure crowds the urban consumption out. The expenditure for science,health care and social security packs the rural consumption,but the education and culture expenditure crowds the rural consumption out.The substituent effects of education spending on the rural consumption are weaker than the complementary effects on the urban consumption.The positive effects of science and social security spending on the rural consumption a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urban areas.The substituent effects of culture expenditure make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rban consumption and rural consumption;income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domestic demand.Based on the results,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government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should increase welfare investments,reinforce the financial input,and improve th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so as to stimulate resident consumption.In addition,measures must also be taken to elevate the income level of the rural residents and narrow the gap of betwean consumption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places.

welfare expenditure;resident consumption;urban-rural difference;empirical analysis

F812.4

A

1673-5609(2016)01-0024-08

[责任编辑:蒋椆媛] [英文编辑:蔡林岐] [责任校对:兰 柯]

2015-11-05

文婷婷(1989-),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收支管理。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财政支出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