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割降低了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吗?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

2016-11-23 05:47赖永剑贺祥民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产率异质性要素

赖永剑,贺祥民

(南昌工程学院 经贸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市场分割降低了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吗?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

赖永剑,贺祥民

(南昌工程学院 经贸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采用1998—2012年的省级数据,利用能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市场分割对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非存在完全的负向效应,而是存在差异化的影响,在市场分割程度较低的地区,市场分割有利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是,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市场分割却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且随着市场分割的加剧,表现出同步的上升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环境技术进步率体现出来。

市场分割;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中国作为一个处于转型中的大国,省际之间存在的一种“以邻为壑”式的市场分割现象。这种现象被国内外的学者研究认为可能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时期,非常有必要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纳入环境因素,从而进一步考虑市场分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事实上,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市场分割除了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效应外,这种社会现象还有可能增加地区的污染排放,影响地区间环境污染治理的合作。基于此研究目的,我们选用既能考虑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又能考虑经济增长效率的重要指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这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对它的影响效应,并且试图回答这种影响效应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呢?其影响机制如何?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性吗?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这些问题的解答就显得非常必要且迫切。

但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一具有较强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命题,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甚为缺乏。因此,本文使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市场分割对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的特色在于,第一,本文在已有的市场分割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环境因素,使用既能考虑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又能考虑经济增长效率的重要指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市场分割对它的影响作用,从而为理解市场分割对转型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力的证据。第二,考虑到市场分割程度在各个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且它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也可能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本文在计量方法上使用了可以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而将这种差异性的影响效应分析出来。

一、影响机制分析

根据Chung et al.[1]和Färe et al.[2]等测度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经典文献的思想,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由“好”产出和“坏”产出所决定的。“好”产出一般为经济产出,如用GDP或者用工业增加值衡量;而“坏”产出一般为环境污染物;因此,我们分别从这两方面分析市场分割对环境全生产率的影响。

(一)市场分割影响地区“好”产出

这方面的文献较为丰富,大多文献都认为市场分割对地区经济产出增长可能带来一定的损害作用。现有的大多数研究认为地方政府采取的分割市场、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对经济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作用,市场分割拖累了经济增长,如Poncet[3];余东华、王青[4];刘小勇[5]等。

在产生原因及影响机制的研究方面,银温泉、才婉茹[6]认为地方市场分割是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以财政大包干、大量国有企业事实上的地方所有制为基本特征的,行政性分权是其深层体制原因,传统体制遗留的工业布局、地方领导的业绩评价等现实因素,也强化了地方市场分割倾向。付强、乔岳[7]发现市场分割是通过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从而阻碍即期经济增长的,他们还认为,90年代以前,由于存在严重的市场分割,全要素生产率很低。在这种条件下,中国能够保持持续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进行直接投资,从而保证了该投资能够获得足够的补贴;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仍然处于极为严重的短缺经济状态,这种突然爆发的极大需求是中国在极为严重的市场分割条件下仍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从微观企业层面,申广军、王雅琦[8]发现市场分割显著地降低了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1998-2007年间,中国的市场分割程度降低了45%,贡献了约16%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他们还发现市场分割主要通过抑制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研发投入、过度保护国企和增加寻租行为等渠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踪家峰、周亮[9]认为市场分割策略扭曲了要素市场使得微观层面的要素自由流动受阻,致使产业升级得以维持的规模市场和比较优势不复存在,将侵蚀中国经济赖以长期增长的“结构红利”。邓明[10]认为地区间市场分割策略互动行为的存在,财政分权强化了地区间市场分割的策略互动,而中央转移支付则有效弱化了地区间市场分割的策略互动。

(二)市场分割对“坏”产出的影响

市场分割可以通过影响污染的排放和治理等多渠道影响“坏”产出。正如周黎安[11]认为市场分割是地区竞争的结果;而环境联邦主义文献较早就认为地方保护及地区间的竞争对环境排放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地区之间为了获得更多的税收、领导晋升的机会,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逐底竞争”,促使环境恶化。

在产业结构上,有较多文献认为地方政府实施地方保护主义和分割市场的做法,导致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产业升级困难等问题。Young[12]认为为了获得更多的自身利益,地方政府因此采用了保护性的措施,设置各种壁垒,进而保护本地企业和产品的生产发展,进而导致地区间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Gilley[13]认为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在中国的许多地区造成了生产过剩的现象,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洗衣机、彩电等家电类的生产厂商。市场分割使得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趋同,很多地区都布局了多种层次的雷同的产业,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大量重复建设必然导致资源难以有效地利用,污染排放物因此而大量增加。其次,市场分割造成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增加,工业规模经济难以达成,以至于环境污染处理设施难以投入使用。Torras and Boyce[14]认为规模经济达成后,企业或者地区使用污染处理设施将变得更为有效率。

而且市场分割影响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物是一种具有典型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尤其是大气污染和水流污染。Dijkstra and Fredriksson[15]认为许多形式的污染物都是跨区域进行扩散,地区的边界无法阻挡气流和水流的流动,从而在区域之间产生了溢出作用。市场分割导致地区之间的这种外部性更为明显,跨区域的环境治理合作更难以实现。

二、模型、变量及数据

(一)计量模型

本文使用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是在普通线性回归基础上加入地区加权变量考虑空间异质性因素,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分析地区之间由于空间的差异性带来的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从而使得估计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一般而言,距离越近的地区之间相互影响比距离相距越远的地区间相互影响更大。一般形式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为:

i为地区;M为因变量,I为影响因素变量。其中,有:

我们构建研究市场分割对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可写成:

M即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解释变量市场分割(Segm)。控制变量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lnGDP)、地区研发投入强度(R&D)、地区产业结构(PI),地区对外开放程度(OP)、外资依存度(FDI)、地区人口密度(lnPOP)。

(二)市场分割变量

本文参照陆铭、陈钊[16]的方法将使用14种代表性商品在地区间的相对价格来衡量市场分割程度。采用价格法,数据处理按照如下过程进行: (1)为了保持与前文的一致性,剔除重庆、海南、西藏的数据,共28个内地省区的数据。(2)对于商品种类的选择,我们选择了14种生活中常用的商品。

(三)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根据Chung et al.[1]和Färe et al.[2]等的相关研究,基于数据包络(DEA)的方向距离函数满足:

x为投入,本文使用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两种投入;y为好产出,我们用工业增加值衡量。b为坏产出,即该种产出的增加对于社会将带来扩大的负效应,一般指污染物,本文使用SO2排放量衡量。β代表了在给定投入水平,好产出(y)的扩张的同时坏产出(b)以相同比例收缩的最大化情形。

而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表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有下式成立,则有:

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进一步分解成环境技术进步率和环境效率改善率,可以有:

其中MLECH为环境技术进步率:

MLTCH为环境效率改善率,则有:

(四)控制变量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GDP)用人均GDP衡量(单位:元/人),并且在模型中取对数。地区研发投入强度(R&D)用地区研发资金投入与GDP的比值代理(单位:%);地区产业结构(PI),用地区工业增加值与GDP比值衡量(单位:%)。地区对外开放程度(OP)用进出口额与GDP比值衡量(单位:%);外资依存度(FDI)用外资企业产生的增加值与GDP比重衡量(单位:%)、地区人口密度(POP)用地区总人口与面积的比重衡量(单位:万人/平方公里),取对数。数据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的《统计年鉴》。

三、实证结果

(一)市场分割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市场分割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首先,我们分别用OLS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GWR)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使用的软件为SAM4.0,表1报告了OLS回归与GWR回归的对比结果。

从全局回归的OLS可以看到,整体来看模型是显著的,R2为0.427,表明该模型能解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42.7%。但是,相比较而言能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局部回归的GWR模型解释力更强,GWR在统计上更为显著,AIC(赤池信息准则)值也比OLS模型的值更小;R2值更大,而且残差更小,因此本文使用GWR模型能够更好地分析变量之间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得到更为稳健的估计结果。

表1 OLS回归与GWR回归的比较分析

从表2中地理加权回归报告的结果可以看到,各影响因素变量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市场分割对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市场分割程度较低的低分位地区,市场分割对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系数为9.653;但是,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中分位地区和高分位地区,市场分割表现出来明显的负向效应,且数值呈现递增的趋势,系数分别为-15.716和-42.243。我们的研究结果与陆铭、陈钊[16]及踪家峰、周亮[9]的结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均认为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有“倒U”型的影响,即市场分割存在对经济增长或产业升级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关系;我们的研究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佐证了他们的研究结论。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市场分割程度较低的地区,地方政府通过采用适度保护自身市场的行为,可以抵御来自其他地区的竞争威胁,促进经济产出的增加,甚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提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在市场分割程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地方政府据此可以从保护市场的行为中获得更多的经济租金,某些地区就可能产生了强化市场分割的“冲动”;然而,这时市场分割通过抑制规模经济、技术创新、要素优化配置等渠道产生的对经济产出的负向影响就超过了其对经济产出的正向影响,从而显现出综合的负向效应,而且随着市场分割的加剧,表现出同步的上升趋势。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地方政府为了在攫取经济租金的同时能够在地区竞争中脱颖而出,有可能更多的通过引入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导致的环境的“逐底竞争”效应。市场分割程度越高也使得产业升级越困难,生产的规模效应越难以达成,污染治理设施难以有效地利用,地区之间的污染治理合作更为困难,两重效应叠加导致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更强的负向作用。关注其他变量,各变量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也均表现出了空间异质性。

表2 市场分割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结果(因变量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二)市场分割对环境技术进步率、环境效率改善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了能够进一步分析市场分割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影响,我们分别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项—环境技术进步率和环境效率改善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在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变量对环境技术进步率和环境效率改善率的影响系数都是呈现出较强的差异性,这也进一步说明本文中我们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更好的区分变量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变量的影响作用。进而可以发现市场分割对环境技术进步率和环境效率改善率均产生了负向作用,这表明市场分割是通过影响环境技术进步和环境效率改善从而影响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市场分割对环境技术进步率及环境效率改善率的系数,对于环境技术进步率,可以发现从低分位、中分位到高分位,系数变化较大,从7.306、-18.974变化到-35.117。而对于环境效率改善率,市场分割的系数较小,且变化程度也较小,这说明市场分割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主要是由环境技术进步率体现出来,而市场分割对环境效率改善率影响的地区间的差异性较小。我们认为,首先,由于在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由环境技术进步率所推动,环境效率改善率的作用较小;地区之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本身主要也是由环境技术进步率表现出来。其次,市场分割对于地区间的“好”产出和“坏”产出的综合影响集中体现在环境技术进步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在市场分割程度越高的地区,市场分割对环境技术进步率的边际效应越大。

表3 市场分割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解项的影响(地理加权回归)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文章采用1998—2012年的省级数据,利用能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非存在完全的负向效应,而是存在差异化的影响,在市场分割程度较低的地区,市场分割有利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是,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市场分割却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且随着市场分割的加剧,表现出同步的上升趋势。我们的研究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佐证了陆铭、陈钊[18]及踪家峰、周亮[9]的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有“倒U”型影响的研究结论。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环境技术进步率体现出来,对环境效率改善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性较小。

我们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启示:(1)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使用司法途径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行为进行法律方面的约束,从而消除地方封锁,建设全国统一市场。(2)中央政府应赋予环保部门更高的管理权力,为了能够协调处于市场分割状态地区之间的环境治理,促进它们的环境合作,有必要设置区域环境保护监督中心,其能独立于当地政府政策,从而能够监督地方政府如何实施环境保护条例,监督地方政府如何处理环境的重大污染。(3)在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同时,中央政府尤其要注意市场分割程度较高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防止这些地区为了单纯地追求更高的经济产出,不仅破坏了本地区的环境,而且同时也给周边地区带来环境污染。对于市场分割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央政府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多种方法和途径,鼓励它们进行技术创新,注重降低能耗、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和引进。

[1] 余东华,王青.地方保护,区域市场分割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基于2000—2005年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9):73-78.

[2] 刘小勇.市场分割能改善地方经济绩效吗?——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2):73-79.

[3] 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经济研究,2001(1):3-12.

[4] 付强,乔岳.政府竞争如何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探讨[J].世界经济,2011(7): 43-63.

[5] 申广军,王雅琦.市场分割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南方经济,2015(4):27-41.

[6] 踪家峰,周亮.市场分割、要素扭曲与产业升级[J].经济管理,2013(1):23-33.

[7] 邓明.中国地区间市场分割的策略互动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2):18-30.

[8] 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J].经济研究,2009(3):42-52.

[9]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78-90.

[10]Chung,Y.H.,Färe,R.,Grosskopf,S.,Productivity and Undesirable Outputs: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J.Environ.Manag.1997,51:229-240.

[11]Färe,Rolf,Grosskopf,Shawna,Pasurka,Carl,Pollution Abatement Activities and Traditional Productivity[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7,2:673-682.

[12]Poncet,S.Measuring Chines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3,14(1):1-21.

[13]Young,A,The Razor's Edge;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China[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115:1091-1135.

[14]Gilley,B.Breaking Barriers[J].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2001(12):14-19.

[15]Torras,Boyce.Income,Inequality,and Pollution:a Re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5:147-160.

[16]Dijkstra and Fredriksson.Regulatory Environmental Federalism[J].Annual Review of Resource Economics,2010(2):319-339.

Have Market Segmentation Reduce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Based on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LAI Yong-jian,HE Xiang-mi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 330099,China)

Based on provincial data from 1998 to 2012,the article studies the market segmentation impact on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rough th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which features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The study finds that market segmentation has no completely negative but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In the areas with lower degree of market segmentation,market segmentation benefits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while in the areas with higher degree of market segmentation,market segmentation ha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and the higher degree of market segmentation,the greater negative effect.Further study finds that,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 impact of market segmentation on environment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progress rate.

market segmentation;environment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F275.5

A

1673-5609(2016)01-0032-07

[责任编辑:唐秋凤] [英文编辑:秋 虹] [责任校对:雯 子]

2016-01-05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5YJC790025);江西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14YJ35);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重点课题(2014LZ54)。

赖永剑(1980-),男,江西赣州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贺祥民(1981-),女,湖南邵阳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生产率异质性要素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跟踪导练(三)4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