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功实践
——大理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纪实

2016-11-26 11:14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公室主任吴文光
今日民族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理州创建活动全州

□ 文·图 / 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公室主任 吴文光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功实践
——大理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纪实

□ 文·图 / 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公室主任 吴文光

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有白、汉、彝、回、傈僳、苗、纳西、壮、傣、阿昌、藏、布朗、拉祜等13个世居民族,47种民族成份。2015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358.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5.83万人,占总人口的51.84%;白族人口121.79万人,占总人口的33.98%。

大理州从2013年8月被国家民委确定为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首批试点以来,全州上下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学习贯彻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大理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三篇文章”定位为自治州发展战略,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推动全州民族工作的主旋律,超前谋划,高位推进,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2016年 4月25日至29日,国家民委考核验收指导小组和云南省民族宗教委考核验收组,对大理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9月13日,国家民委正式命名大理白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

积极谋划 高位推进

一、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创建工作,举全州之力全面推进。先后制定了《关于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现场会精神扎实推进大理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意见、方案,并将每年8月份定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月”。2013年10月29日至30日,国家民委和省政府在大理召开了云南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和云南示范区建设专家座谈会。2015年4月12日至15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现场会议在大理召开,全国13个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试点第三批“互观互检”活动也在大理成功开展,大理州的民族工作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州工作得到了国家民委的充分肯定。

二、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州长任组长,州级52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和示范创建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示范区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办公室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各县市也照此组建组织领导机构。2015年3月,聘请了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司长陈乐齐、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俊清等6位专家学者,成立了大理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小组。2015年6月26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政策专业委员会落户大理大学。2015年11月在机构改革中设立州民宗委,加挂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公室,在原有的民族、宗教编制基础上又增加了3个编制。

三、把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作为推进示范创建的重要手段。每年州财政预算投入示范创建经费3000万元,县市级财政要完成1:1即3000万的配套资金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同时要求集中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重点投入示范创建项目建设,形成了以财政为主,其他部门积极配合支持的资金整合机制。

四、把督促检查和奖惩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保障机制。以“不谋民族工作的干部就是不称职的干部”的标准要求干部抓实示范创建工作,制定了示范区建设责任分解方案和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工作责任,坚持半年一检查,一年一考核,根据完成情况对县市和州级部门给予重奖重惩。

找准目标 夯实基础

2013年10月,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大理召开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大理州一直坚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思路,把改善基础设施和培育壮大产业作为民族地区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着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引领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

突出抓好省示范创建“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几年来,共投入专项资金1亿多元,整合各类资金5.6亿元,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1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9个,扶持发展周边接合部少数民族自然村1225个,打造了新华村、寺登街、诺邓、周城、喜洲、双廊、东莲花、寺前村、曲硐、七宣等21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4年全国挂牌命名的第一批特色村寨中,大理州有7个村列入全国首批挂牌命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位居云南省第一。

二、着力推动“586”工程建设实现民生大改善。大理州瞄准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这个目标,抓住示范区建设这个重点、补齐发展相对滞后的1225个强帮扶村和人口较少民族自然村这个短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实现“弯道超车”。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三年来,全州25.27万贫困人口脱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25万户,5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示范点建设启动。以发展基础、对外开放、群众生活、民族和谐四大跨越为目标,按照“抓样板、带中间、强帮扶”的思路,实施“586”工程(即大理州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五通八有” “五好八高”和六项重点工作),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特色经济、保护发展民族文化、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加快民族人才培养、巩固团结和谐局面六项重点工作,整合各类资金71亿元。到今年5月完成1225个自然村的强帮扶;2014年实现了全州通电、通广播电视、通信全覆盖,实现“两个接合部”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路的目标;解决了90万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建设项目惠及447个自然村; 2013年—2015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2544万户,有力地改善了民族贫困地区居住条件,全面消除农村人畜混居现象;九年义务教育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达到98.5%,继续对大理州傈僳、苗、傣、阿昌、壮、藏、布朗、拉祜8个人口较少民族学生就读州内四所中专学校、五所高中实行学费、生活费、住宿费、杂费“四免”政策。

三、着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助推民族群众走上致富路。针对州内贫困少数民族群众多聚居在高海拔地区的特点,逐年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重点培育壮大了烤烟、核桃、乳业、蔬菜、蚕桑、薯类、茶叶、生物药业、特色水果、特色花卉、民族刺绣、民族雕刻等特色产业。核桃种植面积达1015万亩,实现年产值近100亿元,成为“全国核桃第一州”。 巍山县南诏镇和永建镇、大理市喜洲镇和双廊镇、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剑川县金华镇等地形成了“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2015年,全州农产品出口总值达9.7亿元,占全州外贸出口总值的66.7%。

弘扬文化 创新办法

一、以“七进”为重要抓手,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把宣传教育引导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始终,突出领导干部、青少年、少数民族群众三个重点,开展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进宗教场所、进军营“七进”创建宣教活动。全州共有2961家单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七进”创建活动,实现全覆盖。同时,大力宣传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先后有15个模范单位、15个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二、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优化创建环境。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目标,将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大理市下关镇万花社区、大理州博物馆等8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点列为大理州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先后举办民族干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民族理论政策等专题培训班91期,培训干部1.9万人。整合州、县市机关的人才、技术力量,深入开展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实实在在为基层办成了一批好事实事。

三、以联动联创为途径,丰富创建内容。全州示范区建设各成员单位充分结合部门职能,发挥优势特长,联动联创,不断丰富创建内容,探索出了基层民族工作特色之路。如大理市万花社区开展“六联四创一促进”活动(“六联”即辖区单位、院落、少数民族、困难户、社区建设、民族联谊,“四创”即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模范院落、模范家庭、模范个人,一促进即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在示范学校中推广“五个一”(编一本书、讲一堂课、唱一首歌、跳一曲舞、绘一幅画);在乡镇、村探索“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路子。形成了一批省、州、县级“民族示范”产业、园区及合作项目。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创建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以民族文化为引领,创新创建载体。广泛建设农家书屋、科普栏、体育设施和民族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完善民族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全州已建成文化馆(站)112个,图书馆13个,村级文化室602个,农家书屋543个,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3个、乡镇网点110个,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目前,全州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6项、省级31项、州级66 项。全州有8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6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7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示范创建的考评验收只是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个新的起航点,大理州各族人民将一如既往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不断维护和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谱写好大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时代华章!

(责任编辑 王菁)

猜你喜欢
大理州创建活动全州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与研究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省妇联精心组织开展“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活动 大力推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