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品德与社会》课堂的主人

2016-11-26 12:39
长江丛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活动

王 俊

让学生做《品德与社会》课堂的主人

王 俊

立足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是我们学校品德教研团队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为落实新课标,上好这门综合课程,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立足课堂,努力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课堂效果得到了体现。

立足 课堂教学 提高 教学效益 课堂的主人

一、前言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重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门学科课程所追求的课程目标是要通过各种活动将学生自身与周边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并产生相互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既是一个主动参与全部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养成独立思考、形成自我主见的过程。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也包括学生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和探究。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避免放任学生进行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动。为了追求高效、灵动的课堂,我们要注重抓课堂的教学效益,注意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重视课外拓展(活动),以利于学生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课堂效果得到了体现。回顾过去的课堂教学,一些反思和总结如下:

二、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进一步凸显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它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生活价值,珍视儿童的权利,目的是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富有童真、童趣,生动、有效的学习活动则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激发兴趣,直奔主题

教学五年级上《我心中的那颗“星”》,我问:“在大家的心目中,你们最崇拜的明星是谁?为什么?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交流一下,然后小组派代表在集体汇报交流。有位代表结合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说“中国女排!”我追问为什么?孩子说,中国女排运动员在决赛中以3-1逆转塞尔维亚夺冠。这可是我们中国时隔12年再获奥运冠军!女排大姐姐勇往直前,为祖国增光添彩,她们是我们心中的榜样,是我们心中的那颗“星”!还有位学生说,她心中的那颗“星”是中国女排主攻手朱婷姐姐,因为她在运动场上是最佳主攻手,为我们国家争得了荣誉!

教学六年级《身边的变化》,我问孩子们:你们发现南京的交通变化了吗?学生回答道:禄口机场现代化,每天有许多飞机飞往各地;南京的地铁越来越多,四通八达;公交车越来越通畅,还新增了许多公共自行车,给老百姓提供了方便,听说现在还可以租借电动车,变化很大。孩子们说得真好!课堂营造民主的氛围,珍视学生的表达权利,鼓励学生主动联系现实生活说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从而使大家的思路开阔,这个思考、表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老师适时点评,课堂效果就达到了。

(二)准备材料,创意制作

教学六年级的《春节和圣诞》,当大家知道春节和圣诞尽管习俗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期盼团圆,追求幸福,祝福他人,向往快乐的美好心愿后,我们开展了体验小活动,做圣诞树或其他小礼物并相互赠送,学生兴趣盎然。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大家动手动脑、创意制作,在劳动中体验了快乐,在相互赠送礼物的同时感受到了同学、老师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地球在“发低烧”》,为了对孩子们进行低碳环保教育,我也设计了让大家动手创意制作的环节。我们的活动也延伸到了学校,开展了“绿色环保、美化生活”绿博会。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了使低碳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环保、参与环保,优化学校环境,净化学生思想,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我们的活动程序:第一阶段是“寻找身边的环保产品设计师”作品征集活动,目的是通过本次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废旧物品循环利用的乐趣和参与环保事业的主人翁精神。各年级都有主题,分别是《学习与环保》、《家庭与环保》、《交通与环保》、《时装与环保》、《建筑与环保》、《家具与环保》。第二阶段是绿博会创意环保产品展示。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必须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和保证了,我们的课堂才会灵动,凸显出我们这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性、探究性、开放性。

(三)确定主题,开展研究

教学五年级的《心中有规则》,我问学生,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事例?学生在课前通过观察了解,发现了外卖的叔叔,为了快点给顾客送货,他们在送餐时有闯红灯、逆行乱穿马路的现象。有的“低头族”手机迷,在行车或者走路的过程中会看手机,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可能会引起交通事故。这样,也使我和学生想到了公民实践教育关于“低头族”的话题。品社学科的综合实践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并整合了学科教学,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过程,增长了智慧,发展了能力。

(四)综合实践,锻炼能力

再如:我们开展《畅游书海 沐浴书香》活动前,我布置学生去了解南京的读书好去处有哪些并重点了解一处。

在课堂上,我问学生:你对南京图书馆有了解吗?我发现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实地考察等。大家结合教材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南京图书馆”。通过交流,大家进一步知道了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藏书总量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南京图书馆楼层分布是这样的。负一

层有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及六朝遗迹展示区。一层有总咨询台;综合服务区;报纸阅览室;少儿、视障借阅室;作家作品馆 。二、三层是书刊借阅服务区(中、外文图书借阅,中外文期刊阅览等 )四层有专题文献服务区、自习室。五层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欣赏室、古籍阅览室。七层是典藏文献服务区 。

通过交流学习,大家进行了归纳概括:南京图书馆最有特色的为盲人和弱视人设计的“视障人书刊借阅室”;最新建的、最美丽的是作家作品馆 ;最大的是中外文图书借阅室;最现代的是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欣赏室;最古老的是古籍阅览室; 馆藏图书最多的是典藏文献服务区。南京图书馆很大,藏书很多,绝对能满足同学们和南京市民的读书需求。

三、围绕主题内容,引导学生搜集资料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反复强调:学生是最重要的资源,如果失去这一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品社老师要努力开发学生的资源。

我们所说的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发挥、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为了上好六年级的《我的这六年》,我是怎样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呢?

(一)源于现实,挖掘校内资源

老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师可将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可以适当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我们老师的亲身体验就是一种资源。新课程更多的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现有的学习和生活水平。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和体验,比老师空洞说教更能打动学生的情感。

我校的校园网站里有一笔丰富的德育资源,学校新闻、班级群都有孩子们的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源,这为我们上好《我的这六年》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利用网络,挖掘校外资源

学生的活动天地是巨大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们走遍天下,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资源。作为品社老师,我们要学会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学会观察、总结、分析。我们身边的任何事情都是品德与社会学科老师的教育资源,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材的应用,已经由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现在的“用”教材。用教材的过程就是要对教材进行深开发,如果我们把对教材的开发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就形成教材拓展性校本课程。目前,各学科所进行的学科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拓展性校本教材。校园内容、家庭、社会生活、网络信息的利用都可以成为我们品社课学习的有效资源。

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制作《我的这六年》PPT,大家选取的材料不但有校内的,而且有校外发生的事情。于是,我们的课堂交流在孩子们的眼中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四、改变学习模式,争做课堂学习主人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要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这样活动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如:我上《我的这六年》,我是这样让学生改变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争做课堂学习的主人的。

(一)课前布置,收集整理资料

结合经验,我在新学期开学前就布置学生,联系校内外的生活结合,自己想办法寻找制作我的这六年PPT的制作材料,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制作PPT文件。学生六年的小学生生活,如果是有心的班主任,她会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的素材的。如果班主任教品德,资源更丰富,对于非班主任,我就发动孩子一起去寻找,无论是自己和同学、老师、家人的校内生活,还是校外发生的有趣、有意义、值得回忆的事情都可以作为资源做在PPT里面在班级中交流。

课外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自己收集、处理信息资料,并制作成PPT,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受教育、感悟的过程。

(二)课后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当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PPT,说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时,是无比幸福的。学生上台一边介绍自己的这六年成长经历,一边展示自己的制作效果时,听的老师、同学都尊重发言的人,欣赏她(他),最后老师、同学给予掌声的激励,拉近师生关系,这样鼓励学生今后扬起自信的风帆,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课堂也变得踊跃和亲近。

当然,在学生播放PPT后,我也会启发大家进一步改进做好PPT的方法,让孩子们学有长进,制作的一个比一个好!学生们把从入学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逐渐成长的过程都做在PPT里面,通过展示自己的PPT,重温了昔日的幸福班级生活。一张张熟悉、开心的笑脸,一幅幅难以忘怀的场景,不仅创设了教学情景,感染了学生,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历,更激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和想要倾诉的欲望,加深了对母校的感情。

五、结语

总之,《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就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有意义的生活化的活动。学生在生活中活动,在活动中生活,并在活动课中成长。我们的品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是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课堂教学,重视课外拓展(含活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贤。

[1]赵亚夫著.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作者单位:南京市立贤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武文宝:品德传承三晋文化 精心酿造善美智爱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