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状及其分析

2016-11-26 14:59权小芹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师德新媒体高校

权小芹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状及其分析

权小芹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人们开始关注和应用这些媒体,高校青年教师积极的接受新媒体带来的变化,及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当中。这些新变化会对高校青年教师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建设,需要我们对这一现状的了解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教师 师德

一、新媒体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20世纪60~70年代,互联网在美国出现。随着1981年美国IBM公司推出第一代微型计算机IBM-PC开始,当时只有几台十几台计算机联网的网络随着计算机用户几何式的倍增迅速成为了连接世界的互联网。计算机的微型化预示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时代来临。中国在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在80年代后开始推广,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中国在1994 年4月得以进入互联网。随后建立在微型计算机下的新媒体出现了,包括了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等。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在新媒体的时代下的现状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随着老一辈教师退出历史的舞台,80、90后占主导地位的青年教师队伍逐渐壮大,这一代人受到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技术的更新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教育革命,在新媒体下,人与人之间更近,知识与人不再是以前有量级的空间能储存,各种模式在发生着变化,大家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信息传播的速度可以做到同步,受众面更大,也使得新一代的青年高校教师更快更新的接收到新思想,新的生存工具的应运而生。加强青年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尤为重要,新一代的教师有许多从国外留学归来,有着新的开放性思想,怎样把控教师的师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教育素质,有利于学生爱国爱党的正确思想认识,有利于国家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新媒体的产生给高校带来诸多变化。首先在教育理念上,从应试教育到现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树立,再到素质教育、创造性教育、个性教育、开放多样的教育;其次在教学模式上,从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到教师的角色从主要传授者变为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学到知识的引领者,因网络发展而侧重于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再次从教育设施上,以前是用黑板,现在是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各种先进器材来配套教学。

在新媒体的时代下,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缺乏重视,部分高校在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上不够重视。现阶段的状况是高校在选择教师人员上面,只注重学历,在选择人才时缺乏有效的手段考察思想品德,没有针对教师的心理进行测定。很多高材生智商高,情商却很低,缺乏教书育人的意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在人才选拔方面建立一整套的有效方法,尽量避免前人遗留下来的一些学术腐败的影响。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三、新媒体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影响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高校青年教师道德的建设有了新的元素,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起以身立教的榜样,着重培养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富有责任感、时代感、使命感、正义感的时代需求的人才,强调幸福感、荣誉感、自豪感的建立,同时加强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每个老师都应该有教书先育人的职业态度。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极快,信息传播的成本降低。许多高校青年教师努力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转变,但还未能完全转变过来。传统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信息和知识以爆炸的方式迅速增加,每个人接受的信息有限,所以应当采取授之以渔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学会学习方法,汲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学生们应当自己通过新媒体进行自主学习。

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媒介传播手段的增加,信息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广大群众既是传播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移动设备的普及,一方面方便人们快捷的获取新闻和知识,另一方面不辨真伪的流言也会通过这些途径传播,误导无知民众,给社会带来不安因素。信息的正确性,需要高校青年教师的辨别,阻止流言在学生中传播,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当共享知识、交流平台,自由议论的平台。新时代的学生,衍生出新时代的教师,教师从学生中来,新教师更能适应新学生,职业态度需要重新审视。

参考文献:

[1]罗良忠.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的创新研究[J].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4).

[2]钟小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手册[J].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院级课题,课题名《新媒体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课题编号:Yb201510。

作者简介:权小芹(1981-),女,汉族,河北平山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东方语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考古学与博物管学区域考古。

猜你喜欢
师德新媒体高校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致良知与师德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