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泥鳅有机生态种养模式的探索

2016-11-29 01:00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泥鳅稻谷稻田

刘 海

(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5400)

水稻、泥鳅有机生态种养模式的探索

刘 海

(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540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在此背景下,农技干部应积极探索新的农业产业,以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文章结合临江镇的农业环境,选择水稻、泥鳅有机生态种养殖模式,经过1年多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有机 水稻 泥鳅 供给侧改革

1 稻田选择及整治

1.1 稻田的环境要求

水稻、泥鳅有机生态种养殖模式所需要的稻田及水源,要远离污染源,少泥沙;有充足、稳定的水源,宜靠近河流(修建堤灌)、水库、山坪塘等地;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地势低洼,利于灌溉;稻田平整,利于改造;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

1.2 土壤的治理

有机生态种养殖模式,需要进行土壤的治理。应进行土壤含量的测定然后对症下药。(1)要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修复土壤;(2)要调节土壤酸碱度,使土壤保持中性;(3)以水稻、泥鳅有机生态种养殖基地为中心,周边尽量大面积搞有机生态种、养殖业,避免交叉污染。

1.3 稻田的标准化改造

稻田标准化整治。整治后效果应达到田块方格化,灌溉硬底化,田埂应加宽、加高、夯实、硬化,田埂横截面应达到底宽0.6 m,顶宽0.4 m为宜;田埂边开挖水沟约0.6~0.8 m深(当地气温越高,开挖越深),底部0.8 m宽,顶部1 m宽,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但,要控制总水域面积占整个稻田的25%左右;水沟三面用薄膜覆盖,防止稻田泥土垮塌和泥鳅入土或逃出,且便于捕捞。

1.4 蓄水、消毒设施建设

泥鳅养殖对水源要求严格,不能缺水。所以,应尽可能的保障水源的供应。可利用当地的条件,如整治山坪塘,新建蓄水池、堤灌站等设施,并在稻田中修建消毒池,以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

1.5 “天罗地网”建设

为防止鸟、蛇、家禽、动物等的侵害,应采用物理方法隔绝,天上用尼龙网覆盖,周边用铁丝网隔绝。

2 水稻、泥鳅有机生态种养殖模式探索及种养殖技术

2.1 水稻、泥鳅有机生态种养殖模式

该模式采取种植与养殖合二为一的有机生态立体经营模式。稻田养殖的泥鳅吃掉水里和稻谷里的虫,确保稻谷能优质健康生长,避免农药及病虫害对人体的伤害,更具有生态性,具有养生的价值。稻谷及水田中的虫害及藻类生物又是泥鳅的天然饵料,为泥鳅的成熟,提供了最佳的环境,有利于泥鳅的生长,营养价值等同于野生泥鳅。

该种、养殖模式是以泥鳅养殖为主(经济效益较高),水稻种植为辅,水稻种植全过程辅助泥鳅养殖。在种植、养殖全过程,稻田只施用有机肥,不施用农药及化肥,并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理,使稻谷、泥鳅达到有机食品标准。根据当地地理条件,选取合适水稻品种,在1季稻成熟后,只割稻株的上2/3部位,收取稻穗,留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使其再长出1季稻子,利用2季水稻,养殖2批泥鳅。

2.2 有机水稻种植的技术要求

(1)选取良种。水稻的种子,要选择抗逆性好(主要是抗病虫危害)、分蘖力强、偏大穗、富营养、商品性好、优质米,早稻为宜切再生稻,性状表现好。

(2)适时播种。当气温稳定在5℃时,即可播种,4月底前播完种。当气温稳定在13℃时,开始插秧,提高插秧质量,做到边起秧,边插秧,浅插,插直,插匀,合理密植。发现缺苗断空地方,及时进行移苗补栽,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在1季稻成熟后,继续培育再生稻。

(3)合理施肥。有机种养殖模式只能施用有机肥,施底肥要质优量足,每667 m2可施300 kg发酵好的天然鸡粪,施入均匀,不能积堆,以免烧苗。追肥要少量多次,主要追施优质农家细肥,最好追施饼肥。根据地力、长势和底肥多少,合理追肥,主要追好分蘖肥、调节肥、穗粒肥,保证供应水稻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4)科学用水。有机水稻必须采取清洁水灌溉,绝不能用生活污水或工业用水灌田,稻田水位高度以水稻生长各时期需水量为标准进行调节。

2.3 有机泥鳅养殖的技术要求

(1)泥鳅简介。泥鳅,属鳅科,形体小,细长,只有10~13 cm,且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也可入药,被称为“水中之参”,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品种主要有:真泥鳅、大鳞副泥鳅和中华沙鳅等。在选择泥鳅品种时,必须根据地理位置及实际情况进行。

(2)泥鳅放养。稻田有机养殖时,苗种放养密度要适当降低,一般为2万~3万尾/667 m2。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

(3)食物来源。利用“肥水膏”激活有益微生物,繁殖和激活藻类细胞分裂及孢子萌发,促进单胞藻类(硅藻和绿藻)新陈代谢,协调藻相和菌相平衡,促使水体迅速肥沃和维持水质稳定,丰富水体天然饵料,提高泥鳅苗成活率,促进泥鳅生长。同时,有效防止浮头或泛塘,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含量,减少疾病发生,保证泥鳅食物供应。在种养殖过程中,实时观察稻田中虫类及藻类等生物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施用“肥水膏”。注意“少量多次”施用。

(4)病害防治及日常管理。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泥鳅苗和水质管理,定期在消毒池中配置消毒液消毒,保持水质呈中性或微酸性。特别是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大部分沉入底部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此外,要经常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经济效益

计算过程均以6.67 hm2为例。按照水域面积占总地面积的25%计算,水稻种植面积5 hm2,泥鳅养殖面积1.67 hm2。前3年,由于土壤农药残留等原因,不能申报有机食品认证,而第4年则可以申报有机食品认证。

3.1 第1年

(1)前期投入估算:稻田标准化整治50万元(开挖12万元,筑坎夯实8万元,硬化30万元)、“天罗地网”搭建8万元(含人工)、地膜覆盖10万元(含人工)、消毒池建设3万元,共计71万元。

(2)种植、养殖投入估算:土地承包费450元/667 m2×100=4.5万元;农用物资费4.3万元(其中,种子费0.3万元、有机肥4万元);水电费约1万元;人工成本费15万元(含日常管护人员工资);农机作业费3.15万元(其中,水稻脱粒1.8万元、稻谷烘干0.3元/kg×450kg/667 m2×100=1.35万元);泥鳅苗0.13元/尾×4.5万尾/667 m2×25=14.625万元;饲料及肥水膏1 500元/667 m2×25=3.75万元;稻谷、泥鳅运输成本4万元;其他费用5万元。共支出55.325万元。

(3)水稻毛收入估算:由于有机生态养殖不施化肥,产量较低。水稻1季稻单产约有300 kg,再生稻单产约有150 kg,共计450 kg,按照市场稻谷收购价2.6元/kg,水稻毛收入450 kg/667 m2×2.6元/kg×75=8.775万元。

(4)泥鳅毛收入估算:每一年两季,第1季投放2.5万尾/667 m2;第2季投放2万尾/667 m2,存活率约80%。捕捞时,泥鳅按平均0.05 kg/尾,泥鳅市场平均价30元/kg,泥鳅毛收入为(25 000+20 000)尾/667m2×80%×0.05 kg/尾×25×30元/kg=135万元。

(5)纯收入为8.775+135-71-55.325=17.45万元。

3.2 第2年至有机食品申报成功前

(1)前期投入估算:“天罗地网”维护5万元、地膜维护7元,共计12万元。

(2)种植、养殖效益估算:种植、养殖投入(同第1年)55.325万元,水稻毛收入(同第1年)8.775万元,泥鳅毛收入(同第1年)135万元。

(3)纯收入为8.775+135-8-55.325=80.45万元

3.3 有机食品申报成功后

(1)前期投入估算(同第2年):共计12万元。

(2)种养殖投入估算(同第1年):共计55.325万元。

(3)水稻毛收入估算:由于有机生态养殖不施化肥,产量较低。水稻1季稻单产约有300 kg,再生稻单产约有150 kg,共计450 kg,按照市场有机稻谷市场价9元/ kg,水稻毛收入450 kg/667 m2×9元/kg×75=30.375万元。

(4)泥鳅毛收入估算:每一年两季,每年第1季投放2.5万尾/667 m2;第2季投放2万尾/667 m2,存活率算80%。捕捞时,泥鳅按平均0.05 kg/尾,有机泥鳅市场价60元/kg,则为(25 000+20 000)尾/667m2×80%×0.05 kg/尾×25×60元/kg=270万元。

(5)纯收入为30.375+270-12-55.325=233.05万元

4 结语

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要以县、市为单位进行合理规划,控制协调好各农业产业的发展规模,避免农产品产能过剩,并选择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大力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 龙力涛,彭澧丽.稻谷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10)

猜你喜欢
泥鳅稻谷稻田
泥鳅笼
谦卑的稻谷
稻田摸鱼记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捉泥鳅
捉泥鳅
稻谷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