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危机教育的内涵与模式浅析

2016-11-30 06:36瞿信柏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内涵模式

【摘要】危机教育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核心,是高校危机管理构筑的第一道“防火墙”;同时,危机教育的常识与技能也是高校学生的人生必修课,是其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对高校危机教育的内容及模式予以简要的探析,试图为高校构建恰当的危机教育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危机教育 内涵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32-02

做好高校校园的预防和预警,对危机及时缓解和钝化,不仅能够提前弱化危机叠加效应,释放潜在的压力,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潜在的危机隐患,降低校园和社会的风险成本 。在高校危机管理中,如何有效的避免危机的发生、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减少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等,最主要的途径是充分发挥师生在危机各个阶段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救助及对他人进行帮扶的能力,因此,强化高校的危机教育,深化师生的危机管理意识,掌握危机管理的基本知识,强化应对危机的能力,构建全方位的危机教育培训模式,势在必行。

一、高校危机教育的内涵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的载体,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改革的深入,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在增多,安全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安全概念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大幅的扩充和加深 。按不同的视角,高校危机教育的内涵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按内容划分高校危机教育

高校危机教育主要包括国家安全教育、卫生与救助常识教育、自然灾害危机教育、人身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等。

2.按能力划分高校危机教育

高校危机中的能力有两类:一是对危机的认知能力,即通过对高校师生危机教育的理论教育,让师生对高校危机的概念、类型、特性等有较深的理论认识;二是应对危机的处置能力,重在高校师生应对危机的处置能力,在危机各个阶段的应急反应能力。

3.按途径划分高校危机教育

高校危机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稳定、威胁着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会对高校师生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影响着师生的正常学习、工作与科研等秩序。因此,高校危机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对师生的危机常识与处置能力的培训教育;二是对师生的常规心理培训与危机心理疏导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高校危机教育的主要模式

1.高校危机教育的主体模式

(1)以管理团队为主体的常规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团队多采用网格状的常规教育模式,这主要是由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决定的。我国高校多是院—系—班级的科层次管理结构,横向层面上可分为学校、院系、班级等层次;纵向层面上以各行政处室进行垂直沟通。因此,高校危机管理团队的常规教育模式也包含两大类:一是横向层面上,建立有各层级的危机管理与处置机构,如学校层面,有以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为主、包含各相关单位负责人的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各下属院系也同样成立了以院系党政负责人为主,包含各相关人员的危机管理处置小组。在这横向网络中,各层级管理机构均是危机管理教育的主体;二是纵向层面上,由学生、保卫、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的危机教育。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辅导员队伍,深入学生一线,时刻掌握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动态;可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危机管理教育,如通过谈话、谈心、主题班会、知识讲座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危机的预防预警工作。保卫处主要应对校园治安事件,主要依托校园110指挥中心、校巡逻队等,加强对校园安全的保卫警戒工作,但同时应做好关于师生人身安全的教育工作。后勤部门也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单位,加强学生的宿舍管理、强化消防安全检查等,形成管理网络的全覆盖。

(2)以思政课部为主体的统筹教育模式

高校课堂是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危机常识教育、应对处置方法训练的最主要场所。思政课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其主旨是通过马列主义经典理论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因此,部分危机管理的内容,应该而且必须融合进思政课堂,如对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保密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前景与规划教育等。这样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对现实拥有正确的认知判断能力,避免学生对社会、人生等产生一些偏激的、错误的认识,进而避免部分危机的发生。

2.高校危机教育的环节模式

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认为,从最广泛意义上说,危机管理包含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因此,危机教育虽然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学校的全面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秩序,但在危机事件的各个阶段,其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1)危机预警阶段——事前教育模式

危机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即使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控制了危机,但危机依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做好危机的预警,加强对高校危机的预防、早期干预,控制,并消除隐患,这是危机预警的追求。而危机预警除了做好危机预案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加强对师生的危机教育与危机意识的培养。

1)危机常识教育

高校危机常识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网络体系。高校应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域环境、校园结构、师生心理状况等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危机常识教育的重点,如地震、洪涝、台风等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应做好相应的常识教育;高校如果拥有几个校区,或者位于城乡结合部等治安状况比较复杂的地区,应做好治安管理等工作并以此为重点;同时,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监测,管控,并逐步让这种监测管控常态化。高校管理层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师生开展危机常识教育。并在日常管理、班团活动、课堂教育等生活中逐步加以强化,并充分利用校园橱窗、校园网、广播等媒体,加大宣讲力度,营建良好的危机常识学习氛围。

2)危机心理教育

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是对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采用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 。

3)危机能力教育

学生危机应对能力教育是针对危机发生时,学生如何在危机中学会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的自我安全教育。在危机发生时,学生首要的是保护自身生命安全,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降低危机损失最直接方式。二是学生有效参与危机应对与救助的能力教育。学生参与危机的救助,必须是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这包括必要的应急救助知识、医疗救助常识等的学习。

(2)危机处置阶段——事中教育模式

危机发生阶段,也是对危机的控制与消除阶段。危机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可预测性的特征,如何有效的控制事态,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强化危机教育应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在该阶段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对危机发展中,对师生人生安全的教育,这不仅是对预警阶段师生人身安全知识的强化,更是对应对危机时各种知识、技能的直接指导;同时,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社区以及媒体之间的沟通,及时通报危机的状态,避免因缺乏沟通而造成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二是加强对师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应采取对危机当事人面对面的重点辅导、和对全校师生利用网络通讯广播等多种方式的普遍辅导相结合的模式,以尽量减少师生面对危机时的恐慌心理;

参考文献:

[1]陶应勇.论高校公共安全建设中的危机管理[J]. 江苏高教, 2007(5):56~58.

[2]秦琴、齐福荣. 高等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6):154~157.

[3]于海达.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构建[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269~270.

作者简介:瞿信柏:男,1972年11月出生,汉族,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讲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现任鄂州职业大学学工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内涵模式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木木相册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