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讯

2016-11-30 00:10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重庆大学歌剧院双年展

◎简 讯

● 国际动态

扎哈·哈迪德回顾展将于威尼斯双年展举办

5月28日,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拉开帷幕。今年双年展的重磅项目包括3月底去世的知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回顾展。这是扎哈去世后首个关于她的展览。展览将于5月26日至11月27日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同期举办,地点位于卡瓦利·弗兰凯蒂宫,将对扎哈35年的建筑师生涯作一个整体的回顾,从早期未曾实现的项目到代表作,也有未竟之作。展览由历史悠久的、致力于推广玻璃制作艺术的Berengo基金会赞助。去年10月,Berengo基金会的主席Jane Rushton在伦敦与扎哈会面,双方首次沟通了合作意向。原本的展览构想是做一个更多关注建筑设计中的新科技和计算机设计方法的主题展,但扎哈突然去世后,她的工作室决定将展览扩展为一次回顾展。除了建筑作品外,展览还将包括扎哈的3D打印物件、照片、视频和绘画等。此前,扎哈曾于2006年和2015年分别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举办回顾展。(整理自:ABBS建筑论坛)

威尼斯双年展大奖颁布,西班牙夺魁

2016年5月28日,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正式对公众开放,普利兹克奖的新科得主、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担任本届双年展的策展人,以“来自前线的报道”作为主题,在军械库以及拿破仑花园贾尔迪尼(Giardini)进行,展览将持续至11月27日。同一天,双年展的各个奖项也逐一揭晓,西班牙馆的“未完成”捧杯金狮,日本馆和秘鲁馆分享了银狮的荣誉。此次双年展将囊括65个参展国家,其中,立陶宛、尼日利亚、菲律宾、塞舌尔和也门是第一次参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始于1974年,1980年,当时的策展人意大利建筑师Vittorio Gregotti成功说服军方将废弃的军械库(Arsenale)租借给双年展作为展览空间,就此形成了建筑双年展两大场馆的格局。由当年策展人策展的主题展在两个展区都有呈现,国家馆则各有分布。在滨海的拿破仑花园,也就是贾尔迪尼展区30多个国家馆在这里坐落,有如世博会一般,在具有各自各色的建筑场馆中阐述对主题的理解。位于军械库的国家馆主要利用原有的仓库作为展示空间,中国馆就在这里,还有一个独立的“处女花园”。除此之外还有遍布全城的平行展。(整理自:优尔城)

森林城市,国际都市新模式

森林城市的战略地理位置毗邻经济强国新加坡,旨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商业和文化新集群。设计旨在增强生活与工作平衡的生活方式,吸引金融机构、高新科技研发、公司总部与各类创意产业,为马来西亚南部建立一个创新、可持续、能容纳22万人就业的基地。城市建设采取混合功能的开发方式,把生活和工作安排在紧凑、适宜步行的多功能都市环境中,同时将一系列多样化的公共、文化和娱乐设施置于一片繁茂的、具有热带风情的景观里,令森林城市成为新一代马来西亚人的理想之地。随着多种公共交通模式的建立,森林城市得以与世界连通。这其中包括一个庞大的航运网络、同新加坡捷运系统相连的轻轨交通系统以及马来西亚拟在建设的直达吉隆坡的高铁线路。森林城市位于马来西亚南部,与新加坡通过包括铁路和渡船在类的多种交通方式相连。森林城市包含商业、居住以及市政设施,为马来西亚南部打造了一个创新的、可持续的新型城市,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整理自:优尔城)

BIG建筑事务所设计的2016蛇形展馆与4座凉亭开放

2016年蛇形画廊(Serpentine Pavilion)由 BIG 建筑事务所设计,于今日在伦敦海德公园(Hyde Park)对公众开放。作品名为“未上拉链的墙(unzipped wall)”,笔直的管状玻璃砖墙体在顶端向两边波状分开,承载主场馆功能。这是由BIG建筑事务所设计的2016 年蛇形展馆,如今已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蛇形画廊对公众开放。此设计是由管状玻璃纤维砖组成,外观宛如“一条未拉上的链”般的墙,在墙的顶端被分成两个呈波浪形的边线,内部布置了展馆的功能项目。

这是第一次蛇形展馆与四座亭子结合的方式呈现,这四座亭子分别由Kunlé Adeyemi, Barkow Leibinger,Yona Friedman和Asif Khan设计。展馆和亭子会在6月10日向公众开放,并展示至10月9日。BIG设计的展馆是由通过拉挤成型的玻璃纤维砖创建的,光线和视线能通过每一道墙壁渗透至室内。室内地板和家具都是由木头构建的,加上半透明的玻璃,感受到“每一面都伴着温和的光晕以及线性的纹理。”从里面看,每块砖的偏移创造了有趣的光影效果。(整理自:筑龙网)

洛杉矶城“50公园计划”第二个公园设计花落OMA、MLA和IDEO设计团队

洛杉矶市政府最终选择了景观设计公司米娅莱尔景观事务所(Mia Lehrer + Associates (MLA))和其合作伙伴OMA和IDEO在洛杉矶市中心一街和百老汇街设计一个新的公共公园。新设计的“FAB公园”将连接洛杉矶市政厅和现有的格兰特公园(Grand Park),成为洛杉矶最重要的市民活动场所之一。

FAB公园设想通过多样的主题如食物、艺术和土地来彰显洛杉矶城市的多样性。由OMA设计的餐厅将通过一个连绵曲折的楼梯和公园相连。这个错层式的新建筑将成为周围的白领、政府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新的午餐场所。为缓解加州炽烈的阳光,沿着OMA设计的如雕刻般的景观棚,我们种植了当地的橡树和悬铃木。在这天然屏障下,凉爽的户外空间将为公园的游客提供小型的团队聚集地、食物市集、装置艺术展览和其他社区活动的场地。新的用户体验元素将被加入到该公园的设计中去,灵感来源于 IDEO公司和Marc Pally的艺术策展。设计团队还采用时候整体可持续理念的和本土种植的策略,争取到达“零碳(net-zero)”能源指标并解决所有现场雨水收集、处理和渗透。

这个1.96英亩(7931.8m2)的场地由洛杉矶城市公园和游憩部门负责规划,是城市的“50公园计划”的一部分。继备受瞩目的潘兴广场竞赛项目由法国公司 Agence Ter赢得,这是对外公布的第二个洛杉矶市中心公园设计。FAB公园将在2019年向公众开放。(整理自:archdaily)

RMIT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发人员使用烟蒂制造出了一款更加好用的轻型砖头

垃圾可以成为其他人的建筑材料。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RMIT)日前开发出了一种技术,使用世界上最顽固的污染物——丢弃的烟头来制造砖头。该项目由Abbas Mohajerani 博士领导一个团队进行研发,他们发现,如果1%的烧制砖采用烟头制作则可以完全抵消一年全球香烟的生产量,同时也能够得到更轻和更高效的砖材。

烟蒂是世界上最难处理的环境难题:每年在世界各地有数十亿吸烟量,同时每年将有数百万吨含有金属砷、铬、镍、镉的废弃毒物会被释放到土壤和水域中。据Mohajerani 博士说,“全球每年约生产6万亿支香烟,这将导致产生120万吨废弃的烟头。而这些数字预计在2025年将会增长50%,主要是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导致。

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在黏土砖烧制前加入这些回收来的烟蒂。同时也为环境带来了好处,Mohajerani 博士的研究小组发现,添加了烟蒂的砖头还能够在砖头烧制过程中减少58%的能源消耗。而成品砖能够保持正常砖的结构属性,但更加轻盈,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在烧制过程中还能够处理掉香烟内有毒污染物,从此它们不会再污染环境。

“将烟蒂放入砖块中可以有效地解决全球烟蒂垃圾回收问题,这些烟头在砖块内部不会再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Mohajerani 博士说到。“而且由于能耗的减少也使砖头的制造成本降低,随着越来越多的烟蒂合成进来,能源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整理自:archdaily)

● 国内资讯

倒计时!见证中国第一座海上歌剧院诞生!

凭海临风、选址独特、投资10.8亿元、海上歌剧院“日月贝”、中国唯一的海上歌剧院……这些关于珠海歌剧院的“关键词”,当地群众早已耳熟能详并引以为傲。今年7月,这项人们期盼已久,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中营都市研究院总设计师陈可石教授主创设计的经典文化工程,经过8年精心打造将华丽现身。

近日,陈可石——这位在国际性歌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竞标中获得头奖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向本报介绍了珠海歌剧院的主创设计过程,阐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创性和艺术性”原则及内涵。

珠海歌剧院由陈可石教授担任主创设计师,这是中国目前唯一建在海上的歌剧院,于2010年4月28日动工建设,预计今年7月竣工并迎来首演。

无论从招标规模、周边景观、设计施工质量还是应用前景上看,它都远远超过了之前被吹上天的哈尔滨歌剧院。后者未经招标,直接由哈市政府打包给马岩松事务所(总共3个项目,另有木雕博物馆与哈市工人文化宫),而落成后的演出(即便是国际级规格的演出)也不对外开放购票,乃至迄今未有公开官方信息发布与购票渠道,恐怕又是一场通古斯民族传统式闹剧:哈市歌剧院早在2015年8月的“俄罗斯音乐节”就已启用,到年底哈市政府又宣布正式开幕并有一系列演出,到2016年3月20日又莫名其妙地用一场“唐宋诗朗诵”来宣布“盛大开幕”——因为这是第一场、也是迄今唯——场开放给市民的演出。

与自身的血统与历史相衬,珠海歌剧院自始至终走的都是理性、透明、平等的路线。陈可石介绍,珠海歌剧院取名“日月贝”,源于2008年的全球建筑设计方案竞标。当时,珠海市人民政府面向全球征集歌剧院建筑设计方案,吸引了包括北京国家大剧院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在内的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等国30余名著名设计大师和机构竞标。最终,北京大学陈可石教授和设计团队完成的“日月贝”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并被确定为实施方案。

珠海歌剧院项目选址于香洲湾野狸岛上,临山听海,与繁华城区一桥之隔。其占地面积57680m2,建筑总面积59000m2,投资约10.8亿元人民币。歌剧院包括大、小两座剧场,呈日月双贝造型,又称“大贝壳”、“小贝壳”,建筑物最大高度90m。陈可石提出的“日月贝”方案运用象征主义的设计手法,以珠海盛产的日月贝作为建筑设计构思主题,以名画《维纳斯的诞生》为设计灵感。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诞生于贝壳,珠海歌剧院塑造了一双巨型贝壳从海面升起的意象。(整理自:优尔城)

全球最大“青花瓷”建筑南昌亮相

2016年5月28日,江西南昌,大连万达集团全球首个万达茂及主题公园示范区正式开业,世界最大青花瓷建筑“万达茂”正式亮相,宛如一只只巨形青花瓷大缸,上面细致逼真的绘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中国传统文化味儿十足。南昌万达茂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以“青花瓷”为造型,是由英国著名设计公司Stufish负责造型设计、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何炳钦先生负责青花瓷纹饰设计,彰显了中国悠久的瓷文化,是世界最大的青花瓷建筑。万达茂“青花瓷”外立面率先开创“造型设计+工艺创作+数字临摹+数字优化+建筑艺术+工程设计”五位一体的跨界组合工作模式,成功解决传统艺术创作与计算机数字临摹、非标准化与标准化等多项难题,体现了传统和科技的融合。据介绍,南昌万达茂建设有世界级标准海洋乐园、国际一流的电影乐园、国内顶级配置电影城、时尚美食街以及汇聚国内外时尚前沿品牌的商业中心。(整理自:中国日报网)

北京故宫发现明早期宫殿建筑遗迹

近日,故宫对外发布了考古新发现,故宫在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基建勘探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一处明代早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包含由一条东西向明早期墙基,及其底部的地钉(立桩)、排木(卧桩)组成的桩承台、夯土夯砖层、建筑基槽等遗迹。据了解,这是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墙基以及建筑基槽遗迹。据介绍,在这个东西向宽2.5m、南北向长5.4m的探坑内,大体量墙基在层位关系、施工工艺、出土遗物等方面与慈宁宫花园东侧发现的明早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基本一致,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为明早期,废弃年代为明后期。

虽然这段墙基的东西向长度和南北向宽度目前暂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与南侧约60m的慈宁宫花园东院明早期大型宫殿基础在功能上有密切关系,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宫廷分区功能的大型墙基。

相关专家现场勘察后还认为,此处墙体基槽底部的黄沙层和含有青灰色有机物的生土层是距今3万年至5000年前,后海、北海至中南海一线古高粱河道的自然遗存。因此,该处遗迹对研究北京城市变迁、紫禁城历史、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也对公众深入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有力参考。(整理自:ABBS建筑论坛)

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重庆大学召开

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于2016年5月28—29日在重庆大学成功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承办,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协办,年会主题为“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方法再深入”。

年会开幕式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泉教授主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士工作室主任王庆宣读了邹德慈院士的贺词。邹院士表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已进入重要的转型期,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重要的基本国策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次年会选择“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方法再深入”为会议主题有深远意义。对于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和实践,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肩负重要职责。本次年会于重庆大学召开也具有特别意义,已故重庆大学教授黄光宇先生开创了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在城市生态规划领域做出了许多奠基性的贡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司长孙安军代表规划司向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孙安军司长指出,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的城市发展指导思想,生态规划委员会的各位同仁必须要转变规划理念、改变规划方法、提升规划水平。重庆大学建筑学部副主任胡学斌教授代表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张四平教授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重庆市规划局副局长王岳介绍了重庆这几年在生态城市规划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并期望这次年会的召开能对重庆这座城市的生态规划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李和平教授表示,年会的召开向我们提供了向专家学习的良好机会,一定会为学院一流学科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大会主题报告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勇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孙安军司长以“改革完善城市规划,引导生态城市建设”为题,指出了中国生态城市工作的发展变化及生态城市建设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新举措;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泉教授分享了2015年低碳生态与城乡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概况;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清基教授对城市生态规划生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邹军院长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两个指标即可再生能源占比和再生水利用率进行分析研究;重庆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邢忠教授与大家分享了黄光宇先生的学科贡献、学术思想和规划实践。

会议随后举办了《黄光宇教授学术思想集》首发仪式,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赵万民教授主持仪式,黄光宇教授遗孀袁文琼女士参加了新书的首发仪式。

28日下午举行的年会专题报告会由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清基教授主持。专题报告会有如下报告:重庆市规划院总规划师彭瑶玲、北京市规划设计院教授何永、广东省规划院总规划师马向明、清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饶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总规划师张一成、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颜文涛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李浩、浙江大学副教授李咏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凌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29日上午的工作坊自由讨论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闫水玉教授主持,有来自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学者参加,自由讨论按照生态规划理论工作坊、技术工作坊和实践工作坊进行。《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执行主编曾卫教授作了题为《地质生态环境与城镇建设关联性研究》的报告,获得专家一致认可。本次年会,汇聚全国多所知名高校、规划设计单位的学者、专家和一线规划师代表,共同深入探讨了当下生态规划领域的重大前沿理论和实践热点问题。(撰稿人:袁李姝)

猜你喜欢
重庆大学歌剧院双年展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2020亚洲物流双年展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Who Is The Master?
重庆大学 区B法学院办公楼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