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碎片时间使用行为研究

2016-12-02 10:46刘岩松李洪亮
山东工会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学生

王 帅,路 晶,刘岩松,李洪亮

(1.济南大学 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2.山东管理学院 机电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3.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山东 济宁 272067)

大学生碎片时间使用行为研究

王 帅1,路 晶1,刘岩松2,李洪亮3

(1.济南大学 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2.山东管理学院 机电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3.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山东 济宁 272067)

碎片时间以其不可避免性、个体差异性、随机零散性等特征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对碎片时间的运用也开始逐渐从商业向各个方向扩展。大学生碎片时间的使用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可持续发展培养的重要突破口,合理引导大学生使用碎片时间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以山东省五所高等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心理学理论制定调查问卷,获取了关于大学生时间管理意识与行动、碎片时间认知程度和使用方式等第一手资料,总结了大学生碎片时间的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引导方案,最后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和高校学生培养目标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碎片时间使用时的方式和载体等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碎片时间;时间管理;可持续发展

碎片时间(Fragmented Time)无处不在、不可避免。其缺乏明确的定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对效率重视程度的提高,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一般化地总结为日常工作、学习之余闲散的、零碎的时间①。相较于完整的集中时间,碎片时间容易被随机、零散的使用。这些使用方式无法被主观地判断对错,但这部分时间的确给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口。商业领域是最为敏感的领域之一,在将目标市场开始向长尾市场转变并带来了可观收益之后,其产品设计也开始关注用户的“长尾时间”即碎片时间,加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之能够顺利落地并且蓬勃发展,尤其体现在游戏类、购物类、资讯类手机APP的迅速产生和备受追捧。随后,一些教育类手机APP应运而生,同样是瞄准碎片时间的利用,积攒了大量的用户群并收获了用户群较高的满意度。这为将碎片时间使用于学习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可行性支持和实践经验。

大学生是碎片时间较多的一个群体,也是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观念相对较弱的一个群体。一方面,大学生课程安排紧凑度较高中有了显著降低,课余时间增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丰富使得其会面等人、外出等车、乘车时间等碎片时间增加。另一方面,学业压力的下降和尚未承担家庭责任使其对效率的重视程度减弱,时间管理的迫切性不明显。

因此,合理引导大学生使用碎片时间并将其纳入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要做到有针对性、目标性、客观性的引导和教育,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生碎片时间的行为现状,然后再对现状反应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探寻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移动PC端使用的盛行并非碎片时间的产生原因,而是对碎片时间的一种使用载体,即使在目前其使用占据了大部分的碎片时间的情况下,对碎片时间的使用应涵盖但不局限于此种方式,这是探寻解决方案时需要打破的路径依赖。

一、大学生碎片时间使用现状

大学生碎片时间使用现状的分析基于对山东省五所高等院校②学生的问卷调查。被调查学生年级涵盖大一到大三,有效问卷1082份,平均年龄20.3岁。被调查学生有以下特点:第一,学生组成涵盖理科和文科两部分;第二,学生年龄与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平均年龄一致;第三,被调查学生来自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故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可作为对大学生碎片时间使用现状分析的可靠参

考。

(一)时间管理现状

对碎片时间使用的调查首先从时间管理入手,因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需要先从更广泛的时间管理角度调查大学生在意识与行动两个部分上的具体表现。继Friedman和Rosenman[1](1974)提出的A型和B型性格开始将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异问题相联系,后续的心理学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概念,并将此划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2]。关于时间管理现状的问卷设计以此为基础,力求挖掘大学生时间管理之谜。

1.时间管理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也是行动的源动力。在对可支配时间的自我觉知上,如图1所示,平均超过60%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缺乏可支配时间,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明确认为缺乏可支配时间的比例依次增高。这反映出大学生对时间价值感上的高倾向性,其对可支配时间不充足的感知评价来源于对时间价值的肯定判断。当然,这一结果同样反映了大学生对获得更多可支配时间的需求。

进一步,如图2所示,针对大学生时间管理意义的调查结果显示,78%的被调查大学生认可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这说明在大学教育实践中,对于时间管理的潜在意识已经较为成功地深入大学生思想。这一结果,是时间监控观以外显活动良好体现和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时间效能感的重要保证,为落实时间管理行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2 针对大学生时间管理意义的调查结果

2.时间管理行动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首先明显体现在课堂上,当外界干扰增多时,能否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是保持时间高效利用和保障运筹时间能力的保证。对课堂听讲时间的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认真听讲时间集中于10-20分钟,且随着年级升高,能够保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比例逐渐降低。这显示出大学生自律能力的下降、个体利用时间的能力较低的问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刚好与碎片时间相匹配,为碎片时间高效利用提供了可能。当然,这一可能实现是具有前提的,即锻炼时间监控观。

图3 平均每节课认真听讲时间

对自身时间管理现状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仅22.3%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满意自己目前的时间管理状况。对时间管理现状的不满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丧失对自身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预期,降低时间效能感,成为制约时间监控的推力,形成恶性循环;二是刺激科学管理时间的需求,推动自身实现高效时间管理行为的形成。高校学生管理者需要探寻如何引导学生向第二类结果的靠拢,避免第一类结果的产生。

表1 大学生对自身时间管理现状满意程度调查结果

3.小结

对时间管理现状的调查结果,从受众群体方为大学生碎片时间管理提供了可行性支持。一是自我知觉可支配时间不充足带来的时间价值感认同和可支配时间需求;二是根植于大学生心中的时间管理重要性保证了引导其进行碎片时间管理的思想基础;三是在能够有效锻炼时间监控观的情况下,大学生注意力时长

与碎片时间时长匹配为高效利用碎片时间提供可能;四是在时间管理方面大学生表现出的思想在前、行动滞后,为引导学生提高碎片时间利用效果提供了进步空间。

(二)碎片时间使用现状

针对碎片时间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知程度问题,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完全不了解这一词汇的被调查大学生仅6%,这可能是由于全社会对碎片时间关注度的提高以及各类媒体资讯的广泛传播,为大学生接触到这类信息提供了来源,也为进一步利用碎片时间提供了可能。绝大多数的被调查大学生对碎片时间有所了解,但其中真正关注碎片时间的使用问题的学生仅占被调查者的18%,还有很高的上升空间。

图4 大学生对碎片时间认知程度的调查结果

进一步,在阐明了碎片时间的含义后,针对碎片时间的使用方式和渠道这一开放性问题,被调查大学生的答案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集中总结为手机游戏、社会性网络服务(SNS)、学习教育类APP、购物类APP、新闻资讯APP和其他(如阅读纸质书籍、发呆、听歌等),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载体方面,几乎全部集中于手机终端上,手机在碎片时间使用中的频次几乎达到峰值;内容方面,游戏和社交占据了超过60%的比例,体现出大学生对娱乐和社交的自由选择倾向性。除此之外,购物类APP的使用也几乎占到两成,体现出商业营销在瞄准青年用户的碎片时间上的成效;学习教育类APP的使用超过一成,说明有部分大学生对碎片时间的学习效果是持肯定态度的,并且在付诸行动。

图5 大学生碎片时间使用方式的调查结果

二、大学生碎片时间的分类与特征

根据调查结果和随机抽样访谈结果,大学生碎片时间可按学生类别、学生行为等不同进行分类。以期为引导学生运用碎片时间提供更为精准的理论依据。

(一)按照学生类别进行分类

对大学生碎片时间使用行为的研究,服务对象和主体都是大学生,因此,需要按照主体特征的不同,将碎片时间进行分类。不同特点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其产生碎片时间的原因和时长就各具特点,故处理和使用碎片时间的方式不同。各类碎片时间分布特点如图6所示。

图6 按学生类型分类的碎片时间分布特点

1.计划类学生

计划类学生指对时间管理具有了解,并且愿意付诸行动的学生,具有时间价值感强烈、时间监控观较高、时间效能感较强的特点。这类学生的碎片时间极其零碎,时间长度短,具体的碎片时间类型为课间、等候开会、排队候车、乘车区间等。

2.中庸类学生

中庸类学生指对时间管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自主管理时间上缺乏行动力和执行力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碎片时间最为多变,因其存在制定计划却未能实施或者改变计划的行为,时间长度长于计划类学生。具体的碎片时间类型在计划类学生的基础上增加了等候同伴、改变计划造成的空白时间等。

3.懒散类学生

懒散类学生指对时间管理不感兴趣,更没有对时间使用进行计划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碎片时间时长最长,利用程度最低。具体的碎片时间类型在计划类学生的基础上增加出因无计划产生的错过班车、会面时间错位等。

(二)按照学生行为进行分类

按照学生行为,碎片时间可分为出行类、学习类和休息类三种[3],其特点如表2所示。

表2 按学生行为分类的碎片时间类型及特点

三、科学引导大学生使用碎片时间的方法和建议

(一)按碎片时间类别精准引导

碎片时间的类别不同,要使引导的效果更突出,分门别类的精准化引导必不可少。且需要明确引导的目的,不同分类下针对碎片时间使用的引导目的各有不同,其最终的也是最理想的目标是实现全体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③。因此,引导目标应跳出向理论知识学习引导的局限,应注重多元化、全面化的引导。

1.按学生类别引导

针对计划类学生,因其对时间管理已重视并且付诸行动,只需指导其寻找更为科学有效的碎片时间运用方式与途径,为了避免时间紧迫感给这类学生带来过多压力,引导时更需适时向身心调整、适度放松方向进行。

针对中庸类学生,因其容易制定计划却缺乏执行力,其产生碎片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计划改变,其决定容易受外界干扰。故对这类学生的引导产生效果可能最为明显,引导内容应偏向个人制定计划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

针对懒散类学生,其产生碎片时间和导致时间使用效率低下的最重要原因是无计划性,因此,引导其提升时间价值感势在必行,还需对科学时间管理知识进行科普。以期刺激其产生时间管理的动力,体会时间管理的效果。

2.按学生行为进行引导

学生行为的不同,决定了碎片时间的发生地点、时长、外界干扰程度等要素的不同,这些对碎片时间的运用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甚至对碎片时间运用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各类型引导侧重点如表3所示。

表3 按学生行为分类的碎片时间引导方向

(二)注重鼓励引导,形成良性循环

对大学生碎片时间使用的引导,不仅需要在内容上配合注重不同类别的特点,还需要在方式上注重科学。形成时间管理倾向需要个人心理和信念力量的推动,成就动机⑤(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形成这种力量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心理学者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中,运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⑥”(TMD)、“成就动机测量表⑦”(AMS)对240个被调查对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也就是说,善于进行时间管理的大学生,拥有更高的成就动机;相应的,成就动机得分高的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能力也越强。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碎片时间使用引导时,要运用这一规律,突出鼓励的作用,围绕碎片时间使用的各个环节,制定不同的鼓励措施,力求通过成就动机的增强,实现“时间监控观提升——时间效能感提高——时间监控观提升”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

(三)以大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倡使用载体的多元化

在大学生碎片时间的使用方式和渠道现状分析中发现,目前大学生碎片时间的载体几乎全部集中于手机终端上。需要注意的是,移动PC端使用的盛行并非碎片时间的产生原因,只是对碎片时间的一种使用载体,对碎片时间的使用应打破这种路径依赖,即涵盖但不局限于此种方式。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当代高校“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使命的具体实现方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引导大学生使用碎片时间、对碎片时间进行整合利用,要注重选取手机终端优秀的软件或服务作为载体,以满足大学生们碎片时间的学习、资讯、休闲、沟通需求。还要善于运用高校和社会现有的资源,整合升级,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社交、体育锻炼、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载体,拓宽碎片时间使用渠道,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注释:

①根据在线汉语字典(http://xh.5156edu.com/html5/ z66m44j372150.html)的定义。

②被调查对象为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学生,其中,理工类学生577名,文史类学生505名。

③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要具备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从而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

④系统分步式学习,指有计划、成体系、分模块的进行学习,适用于外界干扰较弱、时长较为固定的的碎片化时间,有利于学习的连贯和学习效率提升。

⑤成就动机:个体在自己所特有的良好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动力。

⑥由黄希庭编制。

⑦由Gjesme.T和Nyard.R编制,包括追求成功动机(Ms)和避免失败动机(Mf)两个分量表。

[1] Friedman,M.,Rosenman,R.H..Type A Behaviour[M].New York:Alfred A.Knopf,1974.

[2]古玉,谭小宏.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4): 51-53.

[3]王君珺,闫强.碎片时间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7-52.

[4]钟慧.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4):747-748.

(责任编辑:王友才)

本文系济南大学学生工作科研项目“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XG1416)、济南大学学生工作科研项目“碎片时间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山东省高校的调研”(项目编号:XG1513)、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碎片时间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AJY009)的研究成果之一。

G434

A

2095—7416(2016)05—0132—04

2016-09-20

王帅(1986-),男,山东济南人,文学硕士,济南大学商学院讲师;路晶(1982-),女,山东济南人,管理学硕士,济南大学商学院讲师;刘岩松(1982-),男,山东济南人,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硕士,山东管理学院讲师;李洪亮(1963-),男,山东日照人,大学学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大学生管理学生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管理的另一半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