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作品对训练幼儿语言的功用

2016-12-05 03:54吴晓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功用童谣文学作品

吴晓蓉

(石城县职业技术学校 江西赣州 341000)

幼儿文学作品对训练幼儿语言的功用

吴晓蓉

(石城县职业技术学校 江西赣州 341000)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是现阶段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幼儿语言训练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将幼儿文学作品,融入到幼儿语言训练之中,即是幼儿教学改革的有利体现。本文通过对幼儿文学作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从中总结出对训练幼儿语言功用的三方面内容,即语言的发音、丰富词汇及句子数量、以及语法的学习。旨在为幼儿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幼儿 文学作品 语言训练

引言

幼儿文学作品包含儿歌、童谣、儿童故事等多方面内容,将幼儿文学作品应用于幼儿教学之中,能够使幼儿通过其中丰富的内容,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收获到充足的知识养料;同时,将幼儿文学作品应用于幼儿教学之中,还能够使幼儿在进行游戏或玩耍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受到相应的品德教育;并且,将幼儿文学作品应用于幼儿教学之中,还能够使幼儿加强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从而激发出幼儿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而将幼儿文学作品应用于对幼儿语言的训练中,则能够使幼儿对语言中语音的判别印象加深,并使幼儿通过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丰富自身对语言中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因此,对于“幼儿文学作品对训练幼儿语言的功用”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文学作品对训练幼儿语言的功用之一——语音训练

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幼儿处于3-4岁时,正是语言发音逐步成型的时期,在此时期内,幼儿的语言发音逐渐增多,而生理年龄达到4岁后,发音发展慢慢回收,并逐渐稳定。而另一研究成果表明:未达到4岁的幼儿通常对于某些特殊或特定的音阶不能进行准确发音(如表一)。

表一 发音错误占比

通过表一不难看出,很多幼儿在对特定声母发音时,都会出现错误或不准确的现象。而若经常对幼儿的发音进行纠正,则会给幼儿的身心来带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孩子害怕说话,害怕出错,严重时还会导致幼儿自闭症的发生。为此,将幼儿文学作品引入幼儿语言训练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儿歌或童谣,使幼儿的发音逐渐趋于规范和正常,同时,还能使幼儿生成对发音训练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受到良好的成效。例如:在幼儿语言训练教学中,学习经常听到的《家族歌》,“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姑姑”这其中就包含着容易发音错误的声母:奶(n)、叔叔(sh)、姑姑(g)等,通过反复的练习,不仅能够使幼儿逐渐掌握此类易错声母的标准发音,还会因这些称呼均是家庭中实际涉及到的,使幼儿在学习和理解上更为容易。从而在纠正幼儿语言发音的同时,也使其了解到更多与家庭相关的内容,增强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1]。

二、幼儿文学作品对训练幼儿语言的功用之二——丰富词汇

由于幼儿在特定的年龄下,所接触和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极其有限,导致幼儿无法运用合理的语言来表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而通过幼儿文学作品应用于幼儿语言训练之中,能够使幼儿通过对儿歌、童谣、故事等的学习,逐渐掌握和积累起一定数量的词汇,这对于幼儿表述完整的意思和思想具有明显的作用[2]。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和词汇最为迅速的阶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加深,使其对于语言及词汇的理解逐渐加强,对于未知词汇的学习兴趣也逐渐提升。而对于幼儿文学作品而言,其正是由众多相互关联且有具有丰富意义的词汇所组成,且此类词汇不仅包含了日常生活所涉及到的口语,更涵盖了进行阅读和书写所用到的书面语,又由于幼儿文学作品的数量众多,因此可以说,进行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无疑是将幼儿融入了词汇的海洋。例如:在幼儿语言教学中,以动物名称为基础教学词汇:“小鸡小鸡叽叽叽,大红冠子花外衣,小鸭小鸭嘎嘎嘎,扁扁嘴,大脚丫。小松鼠,尾巴大,轻松跳上又跳下。小青蛙,呱呱呱,专吃害虫护庄稼”。其中,小鸡、小鸭、松鼠、青蛙等都是动物名称的词汇,同时又是幼儿能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动物,因此,通过幼师反复的教授与幼儿的不断练习,能够使幼儿在背诵童谣时便想起这些动物的形象,且在看到这些动物时,也会自然联想到所学的童谣,使幼儿在丰富词汇量的同时,又增强了对词汇的理解。

三、幼儿文学作品对训练幼儿语言的功用之三——语法提升

由于幼儿在表述思想时,所使用的语言通常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这使得在表述中常常会出现语法错误的现象。这也充分表明了幼儿缺乏对语法和语境的理解和认知,而若对幼儿进行专业语法知识的讲解,则依据幼儿的理解能力会难以达成,而将幼儿文学作品应用于幼儿语言训练之中,则能够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不仅会使幼儿的语法逐渐趋于正确,更会使幼儿的表述更加的连贯和具有条理[3]。儿童故事作为幼儿文学作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语法的理解有着良好的效果。例如: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教学中,讲述儿童故事《小马过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多媒体教学工具讲述小马过河中所遇到的其他动物伙伴,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产生了迷茫的心理,而后通过小马妈妈的讲解后,对过河进行了自身的尝试,并从中吸取到经验和总结出道理。这样的儿童故事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容易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语句的主谓形式,加以区分,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表达,而后再进行反复的语句演练,则能够使幼儿的语法能力大幅度提升,并逐渐对语言进行规范,形成既连贯又具有条理的语句。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幼儿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现阶段,将幼儿文学作品融入进幼儿语言训练之中,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更是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人才综合素质基础。新形势下,幼儿语言训练将幼儿文学作品应用其中,能够提升幼儿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但这对于幼儿语言训练却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广大幼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总结出适用于幼儿语言训练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积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幼儿语言训练的教学迈上全新的历史台阶,做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1]胡滨.幼儿文学作品对训练幼儿语言的功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24:146.

[2]张慧.论将幼儿文学作品融入幼儿语言教育中[J].商,2012,19:210.

[3]文君.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文学作品欣赏的指导[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10:32-34.

猜你喜欢
功用童谣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元代王恽文学功用论平议
功用遮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