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设计例谈

2016-12-06 03:35周巧玲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诺珍珠寓意

周巧玲

(南安市国光中学,福建南安362321)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设计例谈

周巧玲

(南安市国光中学,福建南安362321)

以北师大版的一节文学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如何通过赏析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持续性沉默阅读来理解文本信息,然后探究文本,思考讨论故事的寓意,进而关注文本的言外之意,讨论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运用思维导图来增强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与感悟,实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以“图”促写的目标。

文学阅读;理解文本;探究文本;思维导图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在七级目标指出“(学生)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简写本”,八级目标中也提及“(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文学性、文化性、人文性及社会性,符合现代语言教育的要求。文学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英语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语言习得,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最终实现他们英语素养的提高。因此,设计一堂价值性高的文学阅读课来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对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笔者以原创的教学设计为例来阐明如何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大意,如何通过分析探究文本来提高学生对文学文本的赏析能力,体会英语文学的美,并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挖掘英语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最后在总结时再一次借助思维结构导图来分析pearl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将对整篇文学文本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文学阅读体验课教学设计课例研究

以北师大版《英语》(必修模块4)中Literature Spot 4的文学阅读课The Pearl为例,探究如何进行文学阅读体验课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赏析能力以及英语素养。

(一)教学对象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是省一级达标学校,总体而言,学生的英文素养较好,学生学习目标较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而且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适应了高中英语的教学特点,掌握了基本的高中英语阅读技巧和策略。不过,学生们对于英语文学阅读相对不熟悉,平时较少接触典型英语国家的那些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了解作家的写作经历,文学背景,同时适当触及中西文学的比较,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的三条主线,并引导他们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故事的寓意,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科书模块四Literature Spot部分,课型是小说阅读课。在使用北师大版英语教材过程中,由于教学进度,学生层面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更多的是布置学生自己进行课外的阅读,没有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赏析。

自2012年起,福建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都有涉及到文学作品的阅读,课标在七级目标提及“(学生)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简写本”,八级目标中也提及“(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因此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越发地凸显出来。

本课内容是John Steinbeck的小说The Pearl的节选,讲述了一个叫基诺(Kino)采珠人的尚在襁褓的儿子不幸被蝎子所蜇,生命危在旦夕,他们一贫如洗,求告无门的艰难境况一下子摆在了基诺的面前。在妻子乔安娜的一再请求下,基诺去求助于镇上唯一的医生,却因为没有钱而被贪婪成性的医生拒之门外。走投无路之际,基诺去大海中碰运气,不想却意外地采到了一颗“散发着幽灵光芒”的价值连城的稀世珍珠。基诺欣喜若狂,以为就此可以满足他的一切心愿:治好儿子的伤,买一把步枪,给儿子最好的教育等。基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珍珠已牵动了城里所有人的神经。医生不请自来,抢劫者珍珠商们——人人都做起了发财的白日梦,而珍珠真正的主人基诺反倒成了他们的绊脚石。珍珠带给基诺一家的不再是喜悦和憧憬,而是猜忌、恐惧、抢夺、偷袭与追杀。基诺不甘心受珍珠商们的欺诈,打算去首都卖掉珍珠。然而灾难已悄然降临,他们赖以生存的简陋小屋被人放火化为灰烬,祖传的补了又补的小船也被人凿破。在逃亡途中基诺杀死了一名追踪他们的人,而他已脱离危险的儿子也被追踪他们的人所误杀。最终,在众人注视下,基诺与妻子将那颗使他们家破人亡的珍珠抛回大海。文章用词精当简约,悬念丝丝入扣,作者以“珍珠”为题,赋予其深刻的象征寓意,既象征着希望,又暗示着邪恶。

(三)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文本结构,能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read in lines),回答三个有关故事的原始问题,理解小说故事情节。

2.能理清故事的三条主线—the pearl,Kino’s feelings,Kino’s life,完成关于这三条主线的思维导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能深层次理解文本的意思(read between lines),探究文本,弄清故事的象征寓意,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4.能关注文本的言外之意(read beyond lines),讨论开放性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5.能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缩写故事,完成语言输出任务。

6.能提高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欣赏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过程

Step 1 Lead in—导读

1.导主题(3 mins)

教师通过展示关于John Steinbeck个人及其相关作品的图片,介绍John Steinbeck的生平及其作品,进一步将话题集中到John Steinbeck的作品The Pearl上,从而导入到本课的主题。

T:Good morning,class.First,I would like you to look at some pictures about a writer and his relevant works.

(1)Who is the writer?

(2)What is his nationality?

(3)What kind of prize has he won?

(4)Have you read any of the works?What are they?

(5)WhatkindofpeopledidSteinbeckwrite about?

Today,we are going to learn one of his great works The Pearl.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数据以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作者情况的介绍,补充学生的背景知识,增进对John Steinbeck的了解,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语言教学的兴趣原则。

2.导知识(词汇)(3 mins)

T:The three animals below are important in this story.Read the story quickly and match them with the definitions.

oyster,scorpion,coyote

(1)a kind of wild dog

(2)a small sea animal that lives in a shell and produces pearls

(3)a creature likea largeinsect that has a poisonous sting

教师在阅读活动前,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来猜测文本关键词的释义,为学生的有效阅读打下了词汇方面的铺垫,体现了教学的艺术在于“make it easy for students to learn”。

T:I would like you to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gure 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结构,提炼各部分的关键信息,增强学生对文本篇章结构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为写作部分的输出做好了铺垫。

Step 2 Understand the story—持续性沉默阅读

1.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回答问题。(10 mins)

(1)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what kind of life did Kino live and what happened to his baby?

(2)What did Kino suffer after he got the greatest pearl in the world?

(3)What is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这是个Sustained Silent Reading(SSR)即持续性沉默阅读的环节,学生静心,耐心,专心阅读文本,独自整体感知文本,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read in line),感受故事情节,获取故事的主要信息。

2.完成下面表格,理清文章三条主线(5 mins)

比较Kino刚得到珍珠时的和一系列事件之后他对于珍珠的看法,他情感的变化,以及他生活的变化。

学生通过获取信息来完成表格内容,理清文章三条主线—珍珠的变化,人物情感的变化,故事主人公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学生弄清为什么一件看起来美好的事物,人们在不同时期却对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以及它对人们所造成的影响,为学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深刻寓意打下了铺垫。

Step 3 Exploring the story—品读

1.解读语言内涵,回答问题(5 mins)

T:Please,reread the two sentences“There was an enormous and beautiful pearl—the greatest pearl in the world”(para 2 line 5).

And“It was grey and ugly,in the pearl he could see evil faces.”(para 9 line 5)

Then,answer the question“Why did the author describethe same pearl in the opposite ways?”by working out a mind map.

教师在比较学生的答案和思维导图后,呈现自己关于整篇课文的思维导图:

在学生理解文本大意以及理清文章的三条主线后,教师引导他们解读语言内涵(read between lines),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关注文本字里行间的意思。通过分析珍珠为什么由beautiful变为ugly,来更深入地体会Kino前后情感态度的变化,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pearl的象征寓意,既象征着希望,又暗示着邪恶。

2.探究文本,思考讨论故事的寓意(6 mins)

T:Please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 in groups of four.

What is the moral of the story?

Teacher’s opinion—Greed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and money doesn’t necessarily bring happiness.

学生通过对故事寓意的讨论,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有利于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关注文本的言外之意,讨论开放性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5 mins)

If you happened to get the greatest pearl in the world,how would you deal with the pearl?

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回答问题,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Step 4 Conclusion(2 mins)

教师图解“珍珠”

教师对“珍珠”的图解过程,将学生对整个故事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珍珠原本象征着纯洁、美好,Kino不顾一切地保护它代表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美德、纯真、灵魂的保护,象征着希望。但是Kino儿子的死与他讲珍珠扔回大海说明了当时黑暗势力太强大了,不可抵抗,象征着邪恶。

Step 5 Homework(1 min)

1.Draw your own mind map of the whole passage

2.Shorten the passage into 20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文本阅读是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写作练习的设计是语言知识的运用,到达读写结合。学生在积累了更多的语言素材之后,进行简单的语言输出,是对阅读成果的汇报。

三、结束语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文学阅读具有其他任何阅读方式都无与伦比的优势,它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逼真的情境复现和真实的语言表现让学生着迷。[2]因为文学阅读文本不仅语言内容丰富,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情感寓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习得文化,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素养。[3]文本阅读是一种人际交互活动,文本能够创设多重语境,提供正确的语言变量,让学习者模仿真实的语言结构,会产生“用随”的启动效应。课堂设计创设多重语境,强调接触外语结构中人际交互的动态语境,学生能真正参与、融入人际交互中去,达到“卷入”(get involved)效果。

教师应能正确使用思维结构导图能引导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大意以及整篇文学的寓意,引导深层次理解文本的意思(read between lines),探究文本,弄清故事的象征寓意,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能关注文本的言外之意(read beyond lines),讨论开放性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通过对文学阅读的体验阅读和深度解读,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展示文章的脉络结构框架,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篇章结构的理解,[4]并根据思维结构导图及关键词的提示缩写文学文本,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以“图”促写的目标,提高写作能力,最终实现英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1]Widdowson,H.g.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M].London:Longman Publishing,1975.

[2]吴云开.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活动课“三维体验”模式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6).

[3]卢健.基于理解—表达—探究的文学阅读体验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9).

[4]王婷.运“图”帷幄多面开“花”: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

G632.41

A

1673-9884(2016)06-0066-04

2016-04-21

周巧玲(1983-),女,福建泉州人,南安国光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基诺珍珠寓意
“小珍珠”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为了喝到珍珠
做一回基诺人
“种”珍珠真神奇
绿珍珠城(上)
模仿老鹰的乌鸦
基诺山“森林交换”的环境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