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NT proBNP、hs-CRP与LVEF的相关性

2016-12-07 09:06龚金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衰心功能冠心病

龚金营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人民医院,广西 崇左532400)

✿论著/心力衰竭✿

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NT proBNP、hs-CRP与LVEF的相关性

龚金营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人民医院,广西崇左532400)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NT proBNP、hs-CRP与LVEF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自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50例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设置为观察组患者,并且随机的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照组患者,检测两组患者的NT proBNP、hs-CRP与LVEF水平,分析NT proBNP、hs-CRP与LVEF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T proBNP、hs-CRP水平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NT proBNP、hs-CR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NT proBNP、hs-CRP与LVEF的水平变化是老年冠心病心衰病情发展的指向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老年、冠心病心衰、NT-proBNP、hs-CRP、LVEF、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心衰:发病后,心脏不能有效的搏出可以供患者机体组织正常代谢的血液,导致血液静脉回流,引起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下降,最终使得患者心脏的血液输出量锐减(不能满足患者身体机能所需),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本次调查研究立足于本院自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NT proBNP、hs-CRP与LVEF之间的相关性,作出以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本院自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观察组),以及随机选取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他们的年龄为(63-89)岁,平均年龄为(75.2± 6.5)岁,对这50例患者进行心功能评级,心功能1-2级的患者有5例,心功能3-4级的患者有21例,心功能4级以上的患者有24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5例,他们的年龄为(65-87)岁,平均年龄为(74.3±6.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首先要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病史、体格以及胸部X片检查,然后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心理、精神疏导;卧床休息知道、低盐饮食指导等,常规治疗完成之后,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为:地高辛(洋地黄类制剂)。患者每天口服0.125-0.250mg的地高辛,1次/d,根据患者的病情好转程度,进行适量的调整。对于部分患者,患者每天静脉注射1次-2次的0.4mg的毛花苷C类西地兰,静脉注射3天后,患者改口服地高辛以及25mg的氢氯噻嗪(利尿剂),每天服用1次,或者,改为每天口服1次20mg的呋塞米。针对另一部分患者,要每天进行1次-2次的40mg呋塞米(静脉注射),而且要每天口服1次20mg的螺内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及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实时的监护患者的心功能变化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测),而且在上述的临床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分别采集患者的前臂静脉血,并且置入洁净无毒的塑料试管中,在室温下放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血标本的变化情况。

NT proBNP、hs-CRP水平测定:检查室温,并将检测卡标号;在1h内尽快使用检测卡;将检测卡平放在干净的水平台面上,做好标记;利用移液器采集120L样本;待紫红色条带出现,定量判读,取最佳NT proBNP、hs-CRP水平测定值。

1.3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采用(±s)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T proBNP、hs-CRP水平变化情况

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T proBNP、hs-CRP水平明显下降,而且两组患者的NT proBNP、 hs-CRP水平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另外,观察组治疗前后,其NT proBNP、hs-CRP水平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而LVEF水平,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NT-proBNP、hs-CRP与LVEF的相关性

观察分析表1,发现,患者的NT proBNP、hs-CR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即,NT-proBNP、hs-CRP水平上升,反而LVEF水平下降。

表1 NT proBNP、hs-CRP水平变化比较(±s)

表1 NT proBNP、hs-CRP水平变化比较(±s)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 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NT-proBNP(pg/mL)142.8±26.7 1129.5±581.3 864.7±482.5 13.257<0.05 hs-CRP(mg/L)2.4±1.1 17.8±12.1 8.2±5.4 10.218<0.05 LVEF(mm)47.6±4.3 0.31±0.08 0.45±0.12 9.675<0.05

3 讨论

近年来,有相关研究报道称[2],NT-proBNP、hs-CRP与LVEF的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心衰病情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NT-pro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能够在压力超负荷及血容量增加的前提下,提升患者的心功能,而且对患者的心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hs-CRP则是冠心病心衰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独立),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心力衰竭危险分层[3]。

有相关研究证实[4],心力衰竭50%是由冠心病引发的,而且在冠心病心衰患者中,有50%以上为老年患者,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且临床预后效果较差,会引发一系列的其他心血管事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大临床治疗的投入力度,研发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降低NT proBNP、hs-CRP水平变化,提高患者的LVEF水平,促进患者心肌功能的恢复、促进血液循环[5],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临床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NT proBNP、hs-CRP水平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的NT proBNP、hs-CR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NT proBNP、hs-CRP与LVEF的水平变化是老年冠心病心衰病情发展的指向标,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1] Wang Jixin,Wang Daqiang.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PCI, NT-proBNP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F hs-CRP,[J].,2012,22(3): 59-62.

[2] 孟竹,崔国方,付丽娜等.冠状动脉狭窄患者NT-proBNP/hs-CRP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 (6):524-526.

[3] 曲华清,唐强,姚瑾秋等.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hs-CRP、NT-proBNP与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刊,2014,(11):1371-1372.

[4] 徐英,姚健辉.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钠尿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1):1205-1206.

[5] 曹丹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NT-proBNP、hs-CRP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3(7):112-113.

猜你喜欢
心衰心功能冠心病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