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6-12-07 09:06杨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5期
关键词:插管芬太尼动力学

杨宁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广西 桂平537200)

✿论著/心脏及血管病✿

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杨宁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广西桂平537200)

目的观察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78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通道组和常规组,各39例,快通道组患者麻醉经异丙酚3-6mg/kg·h、利多卡因1.5-3mg/kg·min微泵持续输注,术中吸入七氟醚;常规组接受常规麻醉,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1-0.3mg/kg、咪唑安定0.1-0.2mg/kg、芬太尼5-10μg [Ug/kg]、维库溴铵0.2mg/kg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与麻醉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均少于常规组,异丙酚多于对照组,气管插管时间、清醒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

快通道心脏麻醉;心脏手术

心脏手术是外科手术中要求较高的手术,不仅要保证手术医师具备丰富经验及娴熟操作技巧,也对麻醉提出更高要求[1]。快通道心脏麻醉的应用,可保证患者手术效果,并且能够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应用效果显著[2]。本试验对我院78例心脏手术采用快通道心脏麻醉方法与常规心脏麻醉方法进行对照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常诊心脏手术患者78例,入选标准:无手术、麻醉禁忌证;肝、肾、脑等器质性功能正常;无凝血系统异常、精神功能异常者;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男41例,女37例;年龄20-70岁,平均(45.8±12.8)岁;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0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0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8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0min取东莨菪碱0.3mg,吗啡0.1mg/kg肌肉注射,入室后常规心电图监测,密切注意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等变化。取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1-0.3mg/kg、咪唑安定0.1-0.2mg/kg、芬太尼5-10Ug/kg、维库溴铵0.2mg/kg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后,静脉补充乳酸林格氏液。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通气,维持氧流量2L/min,潮气量10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40mmHg。快通道组患者接受快通道麻醉,取异丙酚3-6mg/kg·h、利多卡因1.5-3mg/kg·min微泵持续输注。术后体外循环者根据血压变化吸入七氟醚0.5%-1.5%,待切皮、转机时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常规组接受常规麻醉,患者转机前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2mg/kg,在切皮、转机时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0-40μg/kg。体外循环者根据血压变化吸入七氟醚0.5%-1.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诱导插管(T1)、切皮(T2)及术后(T3)心率(HR)、动脉压(MAP)变化,并记录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清醒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并比较患者麻醉药物剂量。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在检验时采用t、χ2,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见表1。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与麻醉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麻醉用药比较

快速通道组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均少于常规组,异丙酚多于常规组,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各指标时间对比

快速通道组气管插管时间、清醒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3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s)

组别快速通道组(n=39)常规组(n=39)T0T1T2T3HR(次/min)MAP(mmHg)HR(次/min)MAP(mmHg)89±12 86±8 88±11 87±9 88±9 90±7 89±10 91±10 90±11 91±6 89±10 90±7 86±10 89±8 87±9 90±11

表2 两组患者麻醉用药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用药比较(±s)

注:*P<0.05。

组别快速通道组(n=39)常规组(n=39)芬太尼(μg/kg)14±11*47±7异丙酚(mg/kg)16±8*0维库溴铵(μg/kg)0.30±0.03*0.45±0.50

表3 两组患者各指标时间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各指标时间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快速通道组(n=39)常规组(n=39)气管插管时间(min)248.6±12.8*336.9±48.7清醒时间(min)32.1±14.7*156.9±25.7 ICU停留时间(h)5.8±2.4*17.1±7.4

3 讨论

心脏手术对麻醉提出较高要求,需保证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快通道麻醉的应用,患者能够在术后1-6h拔除气管插管,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3],改善患者预后。在使用快通道麻醉时,确保麻醉深度维持在足够状态,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也能够在术后早期拔除导管,使患者术后较快恢复。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与麻醉前对比,P>0.05。快速通道组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均少于常规组,异丙酚多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对心脏手术患者采用快通道麻醉,可减少患者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提高患者麻醉安全性。

阿片类药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较大影响,在心脏手术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但在广泛使用阿片类药物时,术中大剂量使用芬太尼,会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延长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使患者ICU停留时间明显增加[4]。因此采用快通道麻醉,可减少芬太尼使用剂量,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促进患者较快清醒,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本次研究中,快速通道组气管插管时间、清醒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心脏手术患者采用快通道麻醉,明显缩短了患者气管插管时间,使患者能够尽快转到普通病房,相应减少了患者住院费用。

心脏手术患者拔管时间在术后6h以内,采用快通道麻醉早期拔管可促进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复,对患者恢复起到积极促进意义。而且通过复合麻醉,以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共同维持,在体外循环前后应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麻醉深浅程度,使患者麻醉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高患者手术麻醉安全性,促进患者较快恢复。总而言之,在心脏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促进患者较快清醒,使患者早期拔管,对患者术后恢复起到积极促进意义。

[1] 冼明海,梁荣鑫,廖益永.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13(5):798-799.

[2] 王薇,吴新俊,李晋,等.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155-156.

[3] 邱友庆.先天性心脏病术中运用快通道心脏麻醉的效果观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3(5):12-13.

[4] BarkerMC.CombinedSpinal/GeneralAnesthesiaWith PostoperativeFemoralNerveBlockforTotalKnee ReplacementinaPatientWithFamilialHyperkalemic PeriodicParalysis:ACaseReport[J].AANA Journal,2010,78(3):191-194.

杨宁,1983年生,女,广西桂平人,本科学历,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或发展方向为心血管麻醉。

猜你喜欢
插管芬太尼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