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拉松赛选手猝死事件调查研究

2016-12-08 10:27肖克凡董广新
体育教育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半程马拉松赛马拉松

肖克凡,董广新

(1.广州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500;2.广州体育学院 田径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我国马拉松赛选手猝死事件调查研究

肖克凡1,董广新2

(1.广州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500;2.广州体育学院 田径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为研究我国马拉松赛选手猝死现象,对我国2004年到2016年马拉松赛选手猝死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马拉松猝死事件18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猝死者年龄偏低,平均年龄为30.47±12.36,其中以20-29这一年龄段居多;猝死者职业分布较广,以男性为主;参加半程马拉松选手发生猝死较多,且多数选手无参赛和长跑经历;马拉松选手猝死多发生在冲刺时段和终点后;猝死原因主要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影响选手运动猝死的因素有:运动负荷、天气、自身疾病或遗传因素、心理应激。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提出预防马拉松选手运动猝死的相关建议。

马拉松赛;运动猝死;马拉松选手

本文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对马拉松选手猝死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猝死病因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以期预防马拉松赛猝死事件的发生。

1 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2004-2016年间马拉松选手猝死事件18例,最早一例为2004年10月的北京国际马拉松,最近的一例为2016年4月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2个省市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见表1)。

1.1 人群分布

在调查的18例猝死事件中,除1例年龄不详外,其他17例猝死者平均年龄为30.47±12.36,年龄范围在20-64之间,其中主要集中在20-29这一年龄段,占61.11%。年龄和性别分布见表2。

在18例猝死案例中,只有1例为女性,其余17例均为男性;职业涉及大学生、教师、公司职员、实习工程师、退休人员、长跑俱乐部队员、退伍军人、工人等,其中大学生和公司职员猝死居多。

1.2 参赛项目与跑步经历

在调查中发现:在18例病例中有3位选手参加的项目为全程马拉,占16.67%;其余15位选手参加的有半程马拉松,5km跑、10km跑迷你马拉松,占83.33%。有1位猝死者生前曾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有3名猝死者经常参加业余长跑。参加全马的选手通常跑龄更长,对自己身体也更了解,能够合理分配体力和配速;而半马以及迷你马选手的参赛经验相对缺乏,容易盲目追求速度,加上对自身了解不够,出事的概率反而更高。

表1 我国历年马拉松赛选手猝死事件一览表

时间赛事年龄性别参赛项目位置2004-10-17北京国际马拉松24男半程马拉松17km处2004-10-17北京国际马拉松64男半程马拉松终点100米处2005-10-16北京国际马拉松26男全程马拉松27km处2008-11-30上海国际马拉松25男半程马拉松终点200m处2012-2-5香港马拉松26男半程马拉松冲过终点后2012-11-18广州马拉松21男10km冲过终点后2012-11-27广州马拉松25男5km终点1km处2014-3-31苏州环金鸡湖25女半程马拉松18km处2014-5-25昆明马拉松20男半程马拉松16km处2014-7-19张家口·康保50男半程马拉松18km处2014-11-10台湾米仓田中45男全程马拉松31km处2014-12-13珠海马拉松20男半程马拉松20km处2015-1-25香港马拉松24男10km终点100m处2015-10-25合肥马拉松30男半程马拉松临近终点2015-11-15上饶马拉松20男半程马拉松冲过终点2015-12-5深圳马拉松33男半程马拉松终点400米处2015-12-20福州马拉松40男半程马拉松10.5km处2016-4-10杨凌农科城马拉松不详男全程马拉松41km处

表2 猝死选手年龄和性别分布

年龄段男(例)女(例)合计(例)比例(%)20-291011161.1130-3920211.1140-4920211.1150-591015.5660-691015.56不详1015.56合计17118100

1.3 猝死时段

通过对18例猝死者发生猝死的位置可以看出,猝死多发生在冲刺时和到达终点后。在最后4公里内猝死的有11例,占61.11%;到达终点后猝死的有3例,占16.67%;其余4例均发生在比赛途中,占25%。大部分选手在长时间的比赛中都会出现“极点”,心跳、呼吸加快,产生放弃比赛的想法,这时需要选手适当调整速度,减轻身体负担。如果盲目冲刺容易造成机体供血不足,心脏负担增加,对未经训练或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极其危险。此外,心脏具有泵血功能,通过肌肉强有力的收缩,使大量的静脉血迅速回流到心脏,心脏再把有营养的动脉血压送到全身。若剧烈运动一结束就停下,静脉血易淤积于静脉中,造成心脏缺血,从而导致心跳的骤停。

1.4 猝死原因

在本次18例猝死事件调查中,由于突发性心脏病猝死的有4例、休克3例、心脏骤停4例、抱病参赛而引发猝死有1例、猝死原因不详2例,另初步诊断为心源性猝死的有4例。由于猝死事件发生后均未做尸检,大部分猝死都无法确定具体病因,只能根据猝死者体征表现、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进行初步诊断。

2 马拉松猝死的具体归因分析

2.1 马拉松猝死发生情况

相对于其他竞技项目,马拉松猝死率总体来说并不高,有研究指出,美国2001-2010年间有近1100万人次参加半马或全马,猝死率约为1/15万,半马的死亡率为全马的40%,日本1989-2012年间共有154人猝死,每25万人出现7人心脏停止;伦敦马拉松平均每8万人出现1人心脏停止。我国2014年约90万人次参加比赛,其中参加全马或半马的有26万人次,以90万人次计算猝死率为1/18万,以26万人次计算则猝死率约为1/5万。

2.2 马拉松猝死的影响因素

2.2.1 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诱发运动猝死的重要因素,运动猝死与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关系,运动猝死的风险随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马拉松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在比赛中机体需要大强度、长时间的持续工作,消耗体内大量的能源物质。机体在过量运动时心脏循环系统会承受很大负担,需要的血流量和氧气量也会增加,但供给量却不足,在这种血、氧供不应求的状态下,容易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2.2.2 天气情况

天气对马拉松比赛具有很大的影响,气温不仅对马拉松运动员的成绩有影响,还会使机体产生敏感的冷热反应,所以参赛的适宜温度为10-15℃。若选手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比赛,容易因身体大量出汗,体内产热增多,热平衡失调,代谢紊乱而导致中暑。同时,在热平衡失调状态下,机体需要促进散热,周围血管扩张,造成皮肤血液循环量增加,内脏血流量减少。当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汗液的流失,血液浓度增大,心血管系统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内脏器官衰竭。此外大量出汗,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氯离子流失,也易引起肌肉痉挛。

2.2.3 自身疾病或遗传因素

运动能力与心脏猝死有较高的遗传度。遗传学研究发现,心脏猝死与某些基因多态性相关,如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β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离子通道基因及内皮素-1等基因。这些基因在体内易病变或转换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发生改变,与心源性猝死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此外,人体在患病的状态下参加大强度、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容易使体内产热速度增加,造成体温增加,机体调节功能失常,抵抗力减弱。

2.2.4 心理应激

有研究指出,情绪激动是运动猝死的重要诱因,容易造成心室颤动易损性的增加和激发冠状动脉痉;运动负荷过大,会增加潜在应激的风险。大部分马拉松猝死者属于初次参赛,训练量不足,运动量一时过大,心理容易紧张,在比赛中往往会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此外,临近终点时,人的兴奋度也会达到最高,不自觉地让机体超负荷运行,使心脏承受过多负担。心理反应和情绪应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猝死的发生。在长跑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被周边跑友、观众的情绪所感染,要保持自己的节奏。

2.3 马拉松猝死的主要原因

2.3.1 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血管性疾患所致,也是大多数运动猝死的主要病因。美国马拉松赛在2000-2010年10年间,42例患者由于心脏骤停而最终死亡,其中肥厚性心肌病是主要死因。有研究表明:35岁以下猝死者以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居多;35岁以上猝死者以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居多。人体在进行紧张剧烈的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肌需氧量增加,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缺血若超过30min,有可能发生心肌缺血坏死。此外,运动时体内电解质、激素内分泌的改变和代谢产物的堆积,也易引起血液理化特性的改变。

2.3.2 脑源性猝死

脑源性猝死主要是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等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引起的猝死。诱发机制是由于剧烈运动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收缩压升高,从而易造成原有动脉硬化、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死亡。

3 马拉松猝死的预防

3.1 加大对马拉松选手参赛资格的审查与体检

由于马拉松赛事规模较大、参赛选手较多,因此,国内不少马拉松比赛组织混乱,对选手参赛资格审核不严。虽然不少马拉松赛事组织方在赛前会要求选手提供医院出具的体检证明,或者有以往半程马拉松以上的参赛经历证明,但即便是上海、北京、厦门等在国际上颇有名气的马拉松比赛中,也存在顶替他人报名资格、伪造体检合格证明或者参赛经历证明的现象。优质赛事资源紧俏,参赛名额不能满足人们需求、赛事结构上的不平衡导致许多马拉松爱好者“蹭跑”。在2014年举办的张家口-康保草原国际马拉松赛中一名50岁左右的男性“蹭跑”选手在参加半程马拉松跑至18km处时猝死。“蹭跑族”的出现增加了赛事管理难度,扰乱了赛道沿线补给配备,为赛事安保带来更多难度。“蹭跑者”们不曾向组委会提交体检报告或完赛证明,无法被纳入赛事的保险体系,也无法被医疗保障所覆盖,一旦出现意外,自身危险性更大。因此,马拉松选手需对自己的身体足够了解,对自己负责,赛前应进行全方位体检,筛查有无家族或遗传病史,加强对心血管系统的检测。赛事组委会要加大资格审查力度,尽可能地避免“蹭跑”和使用他人参赛名额的现象,保障选手生命安全。

3.2 提高对马拉松参赛风险的认识,加强赛前培训

马拉松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运动,其魅力在于挑战自我和享受运动过程,参赛马拉松需要长时间的系统训练。长时间超负荷运动时,身体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温度、湿度和当时的状态都会左右体感。许多跑步爱好者盲目追求速度和名次,还有的人去跑马拉松只是为了在朋友圈中炫耀,不清楚自己的局限和比赛的难度,因此不建议没有一定跑步基础和心理准备的人参加全程马拉松。组委会应加强赛前马拉松常识以及安全方面的培训,增强选手的自我保护意识。如赛中出现胸闷、心悸、出虚汗等症状,要减慢速度、调整节奏或者停下来在就近的医疗点寻求帮助。及时补充水和糖,让体力稍微恢复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比赛。建议在赛前两周内积极调整比赛状态,保证睡眠,调整作息,饮食也要有针对性,避免赛前短期过多的训练。如有条件可在跑步时佩戴心率带或心率表,时刻监测心率。

3.3 转变政府服务理念,完善赛事医疗保障体系

马拉松赛是对城市最直观的推介,同时具有资源整合功能,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建设健康城市、城市旅游、城市文化、推动全民健身都有着积极影响作用,在展示城市形象和魅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马拉松赛事是一项系统工程,赛事涉及组织管理的各个政府部门要进行鉴定和评估,需要调动全城交通、安保、医疗、传播、志愿服务等资源。政府在打造城市名片的同时,更应该提高赛事的软实力和办赛水平,重视赛事的管理与组织,更好地为参赛选手服务。

东京马拉松自2007年举办至今零死亡,8届赛事中累计发生7位选手心脏骤停,但救治成功率却高达100%;一旦有人在赛中倒下,现场医疗志愿者能够在2分钟内实施急救,并且全程配备体外除颤器,保证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消除患者的心室颤动。心脏停止供氧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抢救越及时,猝死发生率就越低。因此,组委会要加大赛道医师和急救医疗设备配置,设立定点急救站和移动急救人员,对志愿者急救方法的培训,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急救设备和急救经验,鼓励医师跑者参赛,提升赛事医疗服务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我国马拉松选手猝死有以下特点:

(1)猝死者年龄偏低,平均年龄为30.47±12.36,其中以20-29这一年龄段居多。

(2)猝死者职业分布较广,以男性为主。

(3)参加半程马拉松选手发生猝死较多,且多数选手无参赛和长跑经历。

(4)马拉松选手猝死多发生在冲刺时段和终点后。

(5)猝死原因主要是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

(6)影响选手运动猝死的因素有:运动负荷、天气、自身疾病或遗传因素、心理应激。

针对以上运动猝死特点,对今后预防马拉松选手猝死提出以下建议:

(1)主办方或组委会应加大对选手马拉松常识和运动猝死知识的普及,提倡科学跑步,科学健身理念。

(2)重视赛前体检和资格审查,参加半程以上的选手需以实名制的方式提供以往参赛经历或个人心电图,加强对选手心血管疾病监测。

(3)政府应加强对赛事的监管和组织工作,服务跑者;完善马拉松赛道医疗保障和急救措施。

[1] 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 Kim Jonathan H,Malhotra Rajeev,Chiampas George etc.Cardiac Arrest during Long-Distance Running Races[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2012(2):130.

[3] 刘青健,王清生,刘永祥.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38-41.

[4] 刘承宜,刘刚,康琰琰.系统体育学:运动与健康[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6):27-29.

[5] 李之俊,冯曙明,陈文堉.上海和华东地区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3):211-214.

[6] 武雪莲.气温对马拉松成绩影响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5):16-20.

[7] 常芸.马拉松运动与健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58-78.

[8] 沈七襄,洪丰颖.马拉松与健康[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83-84.

[9] 徐昕,高崇玄,张丽申,等.我国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2):99-102.

[10] 张登峰.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2-14.

[11] 吴琼.我国户外运动救援队队伍的建设[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1):60-62.

Investigation of Sudden Death of Marathon Athletes in China

XIAO Kefan1, DONG Guangxin2

(1. Graduate Dept., Guangzhou Inst.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510500, China;Track and Field Dept., Guangzhou Inst.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510500, China)

Investigation is made for the sudden deaths of the marathon athletes from 2004 to 2016 and 18 cases are analys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the sudden death people are more of young age with average age of 30.47±12.36 and the people between 20 to 29 years old occupy the biggest part; the sudden death people have various occupations and most of them are men; many of the sudden death people are the ones taking part in semi-marathon and most of them have little marathon competition experience; many sudden deaths occur in the sprint period and after the finish; the causes of the sudden death is cardiac heart diseas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sudden death include sports load, weather, disease or genetic factor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The paper proposes ways for the precaution of the sudden death of the marathon athlet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marathon; sudden death during sports practice; marathon athlete

G822.8

A

1672-268X(2016)05-0018-04

2016-08-11)

猜你喜欢
半程马拉松赛马拉松
冰上马拉松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发达国家货币的2019年“下半程”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蕲春烟坡寨
泉力跑!跑出PB!法国碧欧泉助力上海半程马拉松
一起来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