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现代诗歌予高中语文课堂

2016-12-12 07:07欧瑄梅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激发兴趣美育

欧瑄梅

[摘要]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存在一些弊端,甚至被边缘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地位不高,教与学失位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体味现代诗歌的美,结合古典诗歌在比较中感悟”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代诗歌教学 激发兴趣 美育 古典诗歌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06

人教版编的高中语文课本在《必修一》里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学习现代新诗,收录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四篇经典现代诗歌,这几首诗无论是从思想还是从形式上来说,都堪称经典。在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单元,即安排了现代新诗的学习,可见编者的用心良苦,但笔者发现,整个高中阶段的必修课本中,只有这一单元四篇现代诗歌的学习,其他单元均无涉及。而在教授这一单元现代诗歌的过程中,有多少教师花大功夫去引领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风采,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地对现代诗歌感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高中语文老师深思的问题。

一、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现代诗歌地位不高

相比较有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典诗歌而言,现代诗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确实不尽如人意。人们只知有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但不知有顾城、海子、戴望舒、卞之琳、穆旦等现代诗人。现在幼儿园的稚子都可以背诵几首唐诗,但成年人能出口成诵的现代诗句却不见得有几句。在这种大环境下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地位可见一斑。

再加上高考语文试卷并未将现代诗歌作为重点,甚至是有些排挤。例如诗歌鉴赏考察的是古典诗词的赏析;作文写作,出题者就会注明,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当代社会是个功利社会,一切以高考为指挥棒,既然高考都不考了,何必要花大力气去将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作为重点呢?久而久之,现代诗歌的地位岌岌可危,几乎已被边缘化了。

2.尴尬的教与学失位

语文教师的诗歌素养关乎现代诗歌的教学质量,这点毋庸置疑。但当今一部分语文老师对现代诗歌的疏远也显而易见,这跟中学语文教师缺少现代诗歌的知识储备有很大的关系。不少语文老师获取诗歌的体验其实是自己在学生时期从自己的老师那里继承来的,基本没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再加上工作的繁忙与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接触现代诗歌的机会较少,文化素养较为匮乏,这种种原因导致了中学教师在教授现代诗歌过程中照本宣科,就诗论诗,层层剖解,很少落到文本中去真正的解读文本,结果教师讲不好,学生听不懂(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学,只求能够记忆成诵,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这些都完全抹杀了学生原本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诗歌教学实践探析

语文教学质量是要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而不是培养“解题高手”或“应试超人”,学习现代诗歌对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必须引以重视。虽然现代诗歌发展的尴尬处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我们不能让这种现状持续并任其发展,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具体联系《必修一》的几篇现代诗歌,谈谈在现代诗歌教学上的一些见解。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感受学习是现代诗歌教学成功的关键。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先成为一个有诗意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平时的教学中,时不时脱口而出的经典名句,对诗歌独到的艺术见解,以及偶尔下水写作的诗句,均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有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现代诗歌,不断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偶尔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自己创作新诗,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现代诗歌的热情。

比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我在课前导读用幻灯片展示三首诗作《咏蛙》,请学生判断哪一首是毛主席的作品,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对伟人的诗歌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授诗歌的过程中,我陆续展示了毛主席的书法作品,还邀请了几位学生朗读诗作,然后评选最优秀者,看谁能读出毛主席的伟人霸气,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比如说,我在教授戴望舒的《雨巷》时,播放音乐视频《丁香花》,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感受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忧愁落寞的象征——丁香。

2.引导学生体味现代诗歌的美

“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情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怎么去发现美、把握美?笔者认为感悟现代诗歌的美,离不开闻一多先生的“三美原则”,即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以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为例,整首诗歌音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乐美;句式灵活自由、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具有建筑美;夕阳下的柳树,随波起伏的青荇,倒映着天上彩虹的拜伦潭......这些意象融合作者化不开的情感,构成的美妙意境可以让读者陶醉其中,极具绘画美。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真正的美育不是空喊的口号,也不是刻意的教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贯穿美育教育,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美,语文的美,生活的美,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涵养孩子的性灵。

3.结合古典诗词,在比较中感悟

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不同,有些教师为了图省事,采用驾轻就熟的古典诗歌教学模式来教授现代诗歌,这种做法实不可取。但如果将二者完全割离开,笔者也认为此举失智。

不管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找出意向,探究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如果在教授现代诗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形象获得审美愉悦体验的同时,结合古典诗歌的意向,使鉴赏系统化,那么现代诗歌的教学将会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教授《沁园春·长沙》中,可以结合古典诗词中的秋景诗句,如“万里悲秋常作客”、“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毛主席笔下的秋景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为何在萧瑟的秋天里万物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再比如教授《雨巷》的时候,可以结合古典诗词中的丁香花的意象,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在教授《再别康桥》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古代离别诗,在比较阅读中,古今融合,让知识得到合理的迁移。

中学语文的教学不仅要将课本的知识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我们在教授现代诗歌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还现代诗歌予课堂,还现代诗歌予学生,用诗歌教学来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做个有诗意的人!

[ 参 考 文 献 ]

[1]王品玲.语文教学中被疏远的另类——现代诗歌教学[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2]蓝玉.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的“一石二鸟”[J].语文教学通讯.2016(6).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激发兴趣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美育教师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