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显敏:追求无痕的教育

2016-12-15 01:42
湖北教育 2016年31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师

●本刊记者严芳

吴显敏:追求无痕的教育

●本刊记者严芳

六月的孝感,清凉的小雨和着栀子花的清香,把刚刚升腾起的闷热暑气浇了个沁凉。走进孝南区实验二小,雨水把整个郁郁葱葱的校园浸润得更加干净清亮。来到教学楼顶楼吴显敏校长的办公室,感觉笼罩着一种特别的文化韵味:左墙上是一幅自题的“中和育位”毛笔字匾,中间茶几桌上摆放着罗丹的《思想者》雕塑,正中墙壁挂着一幅仿陈丹青《国学研究院》的油画,清华大学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五位学术大师在棕黄色的画面里沉静地凝视着来访者,一种厚重而深沉的力量扑面而来。

眼前的吴显敏,笑容亲切,儒雅健谈,诚如古书中走出来的谦谦君子。谈及对二十多年语文教学之旅的思考和感受,他用富有磁性的声音侃侃而谈:“我一直追求的理想教育境界是大道无痕、润物无声,可能刚做教师时,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深,之后琢磨琢磨道家,似乎对教育更有启发,更有意思……”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采访中,吴显敏重复频率最高的词大概就是“琢磨琢磨”。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吴显敏琢磨的就是怎样做一名“孩子们喜欢的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琢磨着做一名“厉害”的语文教师;慢慢地,他已不满足于做一名“教师”,他琢磨着做一个“引领孩子走向幸福成长,实现教育真正价值”的实实在在的教育人……吴显敏不仅爱琢磨,更具激情和行动力。

吴显敏是属兔的,他的性格就同他的属相一样,温和、淳朴,脸上总是带着暖暖的笑容。学生们都说,吴老师脾气最好了,很少看到他生气的样子。吴显敏常常说:“我希望我只是孩子们成长历程中的一个最值得信赖的陪伴,如果这个陪伴像狮子一样凶猛,估计没有学生愿意亲近和喜爱。我爱学生,因为他们而快乐,但我从不将‘爱’字挂在嘴上,而是体现在和学生的每一次接触,每一次交谈,每一回游戏玩耍,每一节精心准备的课上……”

休息时,吴显敏会像个大孩子一样,兴致勃勃地陪学生玩游戏、打球;课堂上,他会像个朋友一样,陪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难题;学生高考一个报喜的电话,会让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学生家庭一个小小的不幸,会让他难过得彻夜不眠。他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家人,给予他们无限的关注和爱……每到毕业季,吴显敏和朝夕相处的学生离别时,总有一段时间不适应。他总把这样的感受称之为“失恋”,每送走一届学生,就失恋一次。他笑着说,思念也好,失恋也好,总是一种痛苦夹杂着幸福的感觉。

而已经毕业的学生,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他们魅力十足的“大朋友”。刚从大学毕业的罗浩洋,谈起带过他六年的语文教师吴显敏,语气里洋溢着的都是敬佩和感恩。“当时,我妈带我到实验小学报到,和时任班主任的吴显敏交谈了三分钟,就决定了一定要把我放到吴老师的班上。因为她感觉到,吴老师的脑子里全是学生,是打从心眼里爱学生的。”如今,吴显敏成了罗浩洋读书以来最钦佩的恩师,他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得益于吴显敏的训练;他第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是吴显敏鼓励出来的勇气;他钟爱的各类体育运动都是吴显敏教出来的……

当然,吴显敏还有令学生不得不服的“杀手锏”,他也是他们心目中最厉害的语文教师。多年来,吴显敏执教区级以上竞赛课、公开课达50余节次,有国家级、省级竞赛一等奖获奖经历。参加市区两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基本功比赛、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他多次取得第一名。他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骨干教师”“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湖北省教育科学学术带头人”“湖北省小学语文优秀教师”“湖北省书法教育模范教师”“湖北省网络教研先进个人”“湖北省教科研之星”等。

2010年,吴显敏收获了他教师生涯中分量极重的一项荣誉: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回忆起竞奖过程中的精彩片段,吴显敏至今还显得十分得意,评委们评价他,对学生有天然的亲和力,课前与学生互动的一幕与教学内容紧紧联系了起来,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很精彩。

诗人余光中在翻译西格夫里·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时,译有一经典名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意在表达有大志向、大气魄者,胸腔里亦跳动着一颗细腻温润的心。这用来形容跋涉在教育旅程上的吴显敏颇为贴切。孝南区教育局副局长易周民曾说,吴显敏是一个对教育充满激情和使命感的教师,他既有青年教师的朝气、才气和志气,也有一个为师者独有的细腻和丰富的情愫。

文质并重,言意兼得

作为湖北省特级教师讲学团特聘教师,吴显敏经常到各地讲示范课。很多听过吴显敏课的教师,都对他赞不绝口,说他“形象儒雅,内蕴丰富,具有大家风范”。孝感市教科院的赵洪主任评价说,吴显敏的语文课极富感染力,他将语言形式和内容情感融合得极好,符合美学原则。赵洪回忆,全国小语学会理事长崔峦曾有一次在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上听了吴显敏的课,感叹道:“这小伙子基本素质不错,湖北怎么会有这样的教师,难得!”而让赵洪觉得最难得的是,多年来,吴显敏一直致力于探寻语文教学的本质,在观察、思考和研究中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语文教学思想。

采访中,吴显敏坦率地说:“言意语文贯穿我的教育思想。”“言”,指向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和内在言语素材。“得言”,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以利迁移运用;积累言语素材,形成运用组块。“意”,指向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是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思想、情感等。“得意”,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批文以入情,批文以入境,缘文来悟道,缘文来体验。所以,言意语文倡导“文质并重”的教学策略,达成学生“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

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吴显敏是很奇妙地找到言意结合的路径的。他发现,凡是他上得出彩的课,一般都有得言得意融合在一起的环节,既有语文味,又有趣,既让学生喜欢,也令观课教师欣赏。如今慢慢回顾和思考,以前他拿到一篇课文,在制订目标和设计教学环节过程中,把言意结合起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并不是有心设计。

孝南区实验二小有很多新来的语文教师,每个教师都有自带的语文教学观点。有的教师受传统思维影响,课堂教学重分析理解,轻积累运用,导致学生理解了课文,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有的教师觉得,语文就应该美美地去教,让学生体会到了就行了,但他们发现,学生写起作文来却不能美美的,而是词不达意、错字连篇、语言枯燥等。还有的教师,重视语用,在学生还没有理解课文内容时,就大练“语用”,或者不顾课文的语境和氛围,硬生生地插进几个“语用”训练……针对学校语文教育的种种缺失现象,吴显敏身体力行,推广言意兼得的语文阅读课。

“我上课,你来听”“我当你的点唱机”,两年多来,吴显敏讲示范课20余节次,听课200余节次,学校一大批教学骨干脱颖而出,在市级“课内比教学”竞赛舞台上,屡次代表孝南区斩获一二等奖的佳绩。

然而,对大部分语文教师来说,最有难度的挑战就是,怎么将言意融合得无声无形?对此,吴显敏做了很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吴显敏申报了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并重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利用自己孝南区名师的身份建立工作室,招募优秀语文教师一起研讨完善。不仅如此,吴显敏还写了很多探讨论文,如在《文质并重言意兼得——“言意语文”的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一文中,他非常清晰地阐述了言意语文的概念、言意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课堂教学基本框架以及有效策略。

吴显敏名师工作室的助手,语文教师李丽在设计《清澈的湖水》一课时,几次向吴显敏请教,渐渐对“文质并重”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教学艺术的运用由混沌趋于清晰。如,在拓展环节,李丽设计了两个话题,即“你想对小洁和文中的小孩说点什么”和“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以期达到语言表达训练与思想教育双收的目标。吴显敏审阅后建议,思想品德教育用更语文化的方式会更好,含蓄一些会更有语文味。依此,李丽设置了几个激情式排比问句反问学生,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李丽以《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引入一个情境话题:你们想让文中的小孩变成和大家一样的好孩子吗?那你会怎么对他说呢?吴显敏仍不满意,认为言语教化的痕迹还是较重,不如设计成一个半开放式说话训练,在明理的同时,向学生示范语言的形式之美,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的范本,让学生的语言有一个明确的导向。这一环节渐渐由生硬的思想品德教化课,变成了语言训练与思想熏陶的和谐统一,润物细无声,语文味更浓了。李丽击节赞叹。

关于“文质并重”,吴显敏对此的解读是,首先是对教师解读文本的要求,其次是对教师整个教学设计思想的引领,只有基于这样的思路去思考、教学,才能指引着语文教师更好地坚守语文教学本真,完成“语文”的课程目标。

润物无声,大道无痕

“仙女湖畔,城铁绵长,我们的校园桃李芬芳。

博爱蕴美,激荡梦想,白云之上,立我志向……”

这是吴显敏正在酝酿的、写在草稿纸上的孝南区实验二小的校歌歌词。作为语文教师,吴显敏的兴趣爱好却并不局限于语文学科,他反而有很多关于教学生书法、古诗、音乐的记忆细节。在他看来,教师应通过自己的一切行为来展示教育的内容,正如泰戈尔所说的,“不是槌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就是“水的载歌载舞”。

在孝南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8+8”结对活动进入第二年,吴显敏报名参加了支教,为期一年。当他申请支教时,正是第二届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前的一段时间。当时校长沉吟片刻,有些担忧地说:“你这学期不是有场重要的教学竞赛么?会不会受影响呢?”吴显敏虽然有点忐忑,但在他的琢磨里,一个教师如果缺少乡村教育经验的话,可能对教育的思考也会缺乏底气,他不想有这样的缺憾。

在农村支教,吴显敏看到所在学校并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孩子们还唱些《小草》《打靶归来》之类的歌曲,竟和几十年前的自己唱一样旋律,他不禁有些心酸。吴显敏不是音乐教师,可他热爱音乐,深知音乐对人生活的温度与情绪能产生多大的作用。偶然中,同事慷慨激昂的手机铃声给了他启发——用手机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回城立马行动,选歌,下载到手机,打印歌词,复印成班上人手一份。

听说语文教师要给他们上音乐课了,孩子们一个个乐得笑弯了眼。随即,他们聚精会神,瞪大眼睛等着;拿到歌词,迫不及待地读着,念着。然后,跟着吴显敏手机播放和暂停,摇头晃脑地认真学唱起来。新奇和兴奋写在每一个孩子脸上。吴显敏从没想过,一节蹩脚的音乐课会给孩子们带来这样的快乐。当城里的孩子们享受多媒体、互联网、平板教学、智慧教室的时候,怎会想到和他们相距并不遥远的乡村的孩子们,正陶醉在一节手机音乐课上,这让吴显敏感慨不已。

乡村教育的现状对吴显敏的冲击和影响是深远的。它让吴显敏对教育的思考和审视有了新的角度,教育者应该用一颗温润的心去观察思考教育的艺术,化有形为无形,化浇灌为浸润,才能最终事半功倍。

采访中,吴显敏说,他的博客、QQ、微信名称都是“大道无痕”。这是他一直思考和追求的一种理想教育状态。同时,他也以此警醒自己,大道无痕,大道无形,润物无声,因为这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品行。

吴显敏除了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校长的身份外,他还兼职区人大代表,为教育发声。在区人代会上以及人大代表参加的活动中,他总是有颇多的客观情况和深入的分析意见反馈,他把每一次建言献策当成是为民执言的责任。

“我崇尚的课堂是一个无老师的课堂……”深深触动来访者的,除了吴显敏对学生无限的爱和对语文教学不停歇的琢磨外,还有他那颗矢志追寻美好而单纯的教育本质的初心。

责任编辑严芳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