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关键期”研究

2016-12-16 03:36符双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8期
关键词:关键期大学生发展

符双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的思想行为特征逐渐显露。大学四年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存在几个思想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包括“理想间歇期”、“心理断乳期”、“动机缺失期”、“思想转型期”和“价值重塑期”。这些“关键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学业、生活、心理等方方面面的困惑,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绝佳契机,启示高校工作者应多途径整合贯通,积极引导学生在“关键期”中适应和平衡、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心理学视角;大学生;发展;关键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46-02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以后,“90后”群体以主体的方式步入大学校园,8年来,“90后”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特征逐渐显露。与之前的大学生相比,影响“90后”大学生心理、思想以及行为发展的主、客观环境均发生较大变化,也意味着高校教育者的思想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引导策略等将受到全面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与前几代青少年相比是成长环境最优越的一代,他们出生、成长在信息时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他们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不断受到冲击并重新建构,形成了新一代大学生独特的精神形象、价值认同和生活方式。那么,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关键期?关键期在哪些阶段?这个问题正日益受到高校教育者的关注。

二、大学生发展“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的概念源自生物学,原指生物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行为的习得和发展特别容易且迅速。大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指大学生心理、思想及行为发展的关键点和关键阶段,这一思路的基本假设是:大学四年,大学生的发展并非等量齐观、价值同一,而是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大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任务,大学生的发展伴随着每一个发展阶段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或事件更为关键,抓好了这些关键点或关键阶段,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及行为发展起到因势利导、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大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及其启示

1.适应与探索的关键期——“心理断乳期”和“理想的间歇期”。(1)心理断乳期。“心理断乳”的概念源自发展心理学,是指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个体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独立自主的过渡阶段,也是个体思想发展、人格完善的最关键阶段。我国高校大一新生的平均年龄为18岁,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大多数大学生远离家乡,独自到异地求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业内容的同时,也迎来了人生中诸多的“第一次”。他们必须要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不断的适应与探索并实现最终的心理和生理平衡。这个阶段,青少年非常容易出现心理矛盾甚至危机事件,其心理调适能力也在应对这些矛盾和危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进步,是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必然过程,也是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伴随着“心理断乳期”的完成,大学生不断探索和体味着独立与成长,并最终达到身心平衡的良好状态。(2)理想间歇期。“理想间歇期”,它主要表现在“心理适应”方面,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理想的满足与缺失”。高考结束步入大学之初的第一年,新生们多年苦读,终于等来一朝“金榜题名”,往日“考大学”的理想已经实现,而新的理想尚未建立,新生普遍出现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心理,主要表现为入校后没有目标、迷茫又彷徨等,这些症状往往出现在入学之初,此阶段为“理想的真空带”。第二层含义指“理想的冲突和停滞”。以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大学校园总是被描绘成完美、理想的“象牙塔”,大学似乎是“轻松、快乐、自由”的“圣地”……抱着这样心理的“准大学生”入校后,不能尽快调整心态。学生在大一阶段适应“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缺乏学习动力等,这个时期甚至出现了暂时的“停滞”甚至“倒退”现象,此阶段为“现实的缓冲带”。“心理断乳期”和“理想的间歇期”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几乎在入校之初就是“暴风骤雨”式的冲击,因此,这一阶段大学生发展的最主要任务便是“适应与探索”。

2.定位和规划的关键期——“动机缺失期”。步入大二阶段,大学生对自己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学习上,大二的学生开始逐步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在生活上,他们更加关注自我之外的环境和社会。此时,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学习并投身其中,成为大二学生的重要分野,而影响他们是否顺利实现自身主动成长的关键问题便是“动机的缺失”。目前,我国心理学家对大学生动机缺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动机缺失上,包括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和学习动力不足两大问题。在对西安高校大学生2011—2014年连续四年开展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没有目标感的学生比例2011年为23.8%,2012年为24.5%,2013年为29.5%,2014年则达到36.6%。目标缺乏性动机缺失的比例逐年上升,大学生在入校后存在“动机缺失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的重要原因。较之大学之初,大二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规律,经过一年的“适应与探索”,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动机缺失期”带来的困惑和苦恼,其主要的发展任务转变为明确合理的“定位和规划”。

3.思考和转变的关键期——“思想转型期”。大三阶段,大学生已逐渐认同了自己“老生”的身份,而其思想经历了大一和大二的发展,在大三期间完成转型的过程。进入思想转型期,大学生首先表现的特点就是思想活跃。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与中学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主动发展的充分空间,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极为广泛,从书本到网络,从教师到朋友,从校园到社会,从身边人到榜样力量……他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既有新的理念,更有新的行动,为思想结构的变动奠定了基础。思想转型的第二个阶段表现为思想动荡。尤其是步入大三,大学生开始认同自己的“老生”身份,随着对大学生活的不断深入了解,大学生活的神秘面纱也逐步揭开,学生对诸多问题的思考少了理想的色彩而更趋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冲击在这个阶段最为强烈,大学生面临着思想内容体系的重新建构,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调整以及诸多观念的转变等多重矛盾,思想结构发生重大变动。思想转型的第三个阶段表现为意识形态和行为的变迁。大学生在入校之初面临的往往是适应性的问题,包括生活适应和心理适应,因此,新生最初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往往表现为积极的适应大学生活带来的种种问题,这种适应包括改变和妥协。而任何系统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以平衡作为其目标的,新生一方面要处理好与大学生活的适应性问题,另一方面则不断解决现实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以达到整体平衡发展的状态。在不断的适应—平衡这种意识形态和行为的变迁过程中,大三学生最终实现了思想的转型与发展。

4.选择和提升的关键期——“价值重塑期”。大四的学生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选择和提升,面临着未来人生道路的重要抉择,正是大学生的“价值重塑期”。随着多元价值观念的潜移默化,传统价值体系不断面临冲击和挑战,大四学生迎来了选择和提升的关键期——“价值重塑期”。这种重塑,既包括传统价值观不断的选择和强化,也包括不同价值观间的转变和过渡。大学生价值重塑的方式,既有渐进式的,也可能是爆发式的。这种重塑,是在多元的价值观标准下,大学生在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方面,经历不断的冲突和选择,不断的提升和重塑,最终形成其稳定的价值观念,并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从“价值迷失”到“价值重塑”,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经历了三年多的大学生活,大学生的心理、思想以及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稳定和多元的价值观逐渐形成。大四作为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大学生选择和提升的关键期,如何在大学生价值重塑的关键期,给他们最及时有效的指导,切实弘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摆在所有高校面前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恒滨,石兆,常韬.四位一体,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0,(02):6-8.

[2]万美容,曾兰.“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8):10-13.

[3]陈晓斌,赵玉晶.关于大学新生教育模式的心理学思考[J].江苏高教,2013,(02):122-123.

[4]李天奇.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新机制探讨[J].教育评论,2014,(02):64-66.

猜你喜欢
关键期大学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学生之歌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