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时代文学语言的应用研究

2016-12-16 04:03王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8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文学语言应用

王伟

摘要:大众传播时代,文学语言从传统的被少数人阅读的消费模式,变成大多数人用它表达的生产模式。现代社会,文学语言应用在宣传商品、记录生活、语言类工作和游戏等各个方面,这实际上是现代社会对大众的文学素养提出的挑战。

关键词:大众传播;文学语言;应用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91-02

文学从远古走来,记录了人间美好的情感和生活画面,是过去知识分子最主要的精神生活方式之一。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电影、电视、电脑等大众传播媒介,全面介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近几年,智能手机的使用,使手机媒介和网络媒介合二为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当人们使用这些电子媒介工作、生活、娱乐的时候,传统的阅读纸质文学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少。正如人们所言:大众传播时代,文学变成了现代人们文化生活中的灰姑娘。但是我们也欣喜的发现,文学语言的应用日益增长。本文探讨大众传媒时代,文学阅读消退的情况下,文学语言应用兴起的原因、应用的范围和形式。

一、文学语言

文学是通过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语言是文学的表达媒介和表达内容,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既然文学和语言关系密切,那何谓文学语言呢?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在全民族的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和规范的共同语,即标准语”;另一种是“专指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前者突出了文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口语表达中出现的不规范的用语相区别,后者限定文学语言使用的范围,实际也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在大众传播时代之前,正是这种文学作品的语言承载了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儿女情长,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文学作品的语言究竟有什么特点而具备如此大的吸引力呢?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总少不了用“简洁、生动、形象”等特征进行描述。有研究者指出“形象性、情感性”是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征,也有研究者从作用上指出文学作品的语言要能够“描绘出具体感性的、生动的、具有美感的人生图画”。这里我们暂不讨论文学作品语言的具体特征,但是可以肯定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染力强,吸引观众的眼球,和严谨、平实的科学语言相区别。本文所指文学语言,即是具备文学作品语言“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征的语言,它符合共同语经过加工和规范的要求,但又不限定于一定要出现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具体文学作品中。

二、大众传播时代文学语言的兴起

高等教育扩招使运用文学语言表达的人数迅速增加。1997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一直在增长,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改变了过去文学艺术为少数上层阶级垄断的状况,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也具备了用文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大众不仅是阅读文学语言的消费者,同时是写作文学语言的创造者。大众传播媒介使大众公开的表达机会增多。大众传播时代,人人都可以使用电脑、手机等传播媒介,电视也不乏求职、演讲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不乏让观众参与其中的互动性栏目。这使人们利用网络分享自己的表达,或是通过电视转播自己的表达,变得容易且频繁,并且大众传播媒介的表达,有大量的受众群体,传播的速度快,改变了过去一对一的交流模式和随意的表达内容,变成公开场合的规范表达,且都要斟酌词句,以提高表达效果。激烈的竞争对人才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1世纪,我国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分配的人才使用模式,将高校毕业生放到市场上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毕业生要遵守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激烈的人才竞争,对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挑战,而工作能力大部分体现在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上。

三、大众传播时代文学语言的应用范围

大众传播时代,文学渐渐让位给图画,成为人们更喜爱、更容易接收的信息输入方式。虽然文字失去了大众传播媒介之前主导的信息传播地位,但是人类有声语言表达的情感性、亲和力,文本解读的间接性、多元性、广阔性是图画所不能替代的。

诱人心魄的广告宣传语。文学在历史上发挥了政治宣传工具的作用,在现代商业社会,一切行为都是以销售商品获取利润为目的,文学语言也充分发挥了宣传商品的作用。传统的宣传主要是在包装袋上印上说明性的文字以及一些增加美感的印花图案,而现在的宣传,除了包装袋,还有宣传海报和电视宣传片,用书面文字或有声语言评价该产品的使用价值,在同类产品中的地位,内容五花八门,直指消费者的内心,勾起他们的消费欲望,文学性很强。比如2015年“五一”上映了几部电影,《左耳》是其中一部,其宣传海报上的文字表述为“甜言蜜耳说给左耳听”、“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这几句充满哲理和玄妙的宣传语,调动了民众的观赏欲望。文学语言除了用于对影视作品进行宣传,对其他各种产品、旅游景点等进行宣传更是不乏其例。如宣传桂林风景好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宣传长城非去不可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宣扬福建旅游好处的“福来福往”等,这些语句从各个方面挖掘所宣传景点的特点和价值,煽动人们前去观光。

情真意切的生活感悟。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便捷的交通,互通与开放的生活信息,不断的激发人们的思想和感悟,这些思想和感悟很快会形成为在QQ上发表的说说、日志,微博、微信上的精美文章。从人们每天浏览着的QQ、微信等交流平台中,我们不时的能看到经典的美词美句,如激人向上的“爱与美乃人间极品”、激人智慧善良的“心明则世界明,心暖则世界暖”;2015年刚出现激励人旅游的“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吧”,就又看到勉励人回家与亲人团聚的“世界再大,也要回家看看”。这些文字配在相应的图片上,很有说服力。如“再精致的食物,也比不上妈妈熬的汤”,是给图片背景为红黑色,正中为一个白瓷碗,内装大半碗冒着热气的红枣筒骨汤配的文,这样一个图文并茂的画面,情景交融,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声情并茂的工作用语。语言首先是各种职业人员工作的工具之一。每种职业都有相应的服务群体,都要与自己的服务群体进行沟通和交流。运用或优雅,或通俗,或亲切的文学语言进行表达,能增加表达魅力,起到更好的工作效果。在2014年央视网的《中国公开课》中,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课的点击量曾一度排名第一。第1节课她的开场语是:“此刻的窗外呢是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但是走近我们这个教室啊,却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因为我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脸上,看到了自信和热情的笑容……”这一段充满文学色彩的教师口语的导入语,显示了教师亲切的人格魅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其次,不少电视节目都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各类综艺节目、娱乐节目包括解说性的节目,都要有精确、新颖、触动观赏者思维的语言表达。比如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把中国饮食文化拍成视频,配上了巧妙的解说,才激起了很多中国人的味觉体验、对童年的回味、对母爱和家庭的憧憬和向往。再次,各种真实的招聘会,或是各类求职、应聘的节目,对参加人员的口语表达提出了挑战。北京卫视《职来职往》有一期节目,一个女孩应聘工作没有成功,在求职后的感言中说了这样一句话:“门是窄的,路是长的,求职的路上我是孤独的,但内心是坚定的。”这一句话虽短,但是却让人记忆深刻,警醒有力,给人们留下深深的印象。

游戏性、创新性的网络流行语。大众传播时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于是“游戏”成了缓解劳累、娱乐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席勒认为,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受到物质的与精神的两方面的束缚,得不到自由,因此,人们总想利用剩余精力创造一个自由的天地,这就是游戏。语言、文字天生是一种思维的游戏,文学本身又是思维游戏的一种表达方式,这让文学和游戏必然的发生联系。如当我们从左到右看一幅字写的是“斗室陋”,再从右到左看这一幅字时,又成了“陋室斗”,表意相差无几。创新又是语言、文字使用者一直的追求。网络时代,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语言产生的影响极大,加上用键盘或是手机输入等输入工具和输入方法等因素,使新造词、新造语层出不穷,将语言文字的这种创新和娱乐精神发挥到极致。2012年的新造字“囧”,以及近几年流行的“压力山大”、“给力”、“弱弱地问一句”,2015年新造词“暖男”、“女神”,无不通过语言、文字的游戏精神来传达某种心理诉求。

四、结语

大众传媒时代文学语言的应用范围很广,从商业销售的宣传语,到各类职业用语和专业语言,再到普通人撰写的生活感悟和网络上的流行语,这种应用均以实用性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主,同时包含大众传媒时代的娱乐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启刚.浅淡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J].大众文艺,2008,(10):106-108.

[2]禹存阳.中国文学语言研究[J].短篇小说(前沿观点与争鸣),2014,(11):11-12.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文学语言应用
现代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维度研究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语言整合现状简析
中国独立电影的跨文化调和与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