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视角下的西方文化转向研究

2016-12-16 04:03唐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8期
关键词:西方文化英汉翻译语言

唐琳

摘要:在长期交流和融合过程中,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特点、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理解,但经常需要英汉翻译,若翻译不当或翻译失误会严重影响中西在文化方面差异的趋同,由于中西文化在语言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需要以英语翻译为视角深入研究和分析西方文化的转向问题,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的精髓和实质。

关键词:英汉翻译;西方文化;语言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93-02

一、翻译在西方文化转向中的意义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或文化活动的言语产物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中,困难不在于语法结构或句子的难易程度,而是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活动的负迁移。语言起到传承、表述、体现文化的作用,是文化的灵魂,没有不根植于具体文化土壤的语言,也没有脱离核心语言而存在的独立文化,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使我们必须重视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深刻理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内涵,才能跨越语言的鸿沟,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承载的文化思想。

由于社会历史和发展背景不同,中西方文化观念差异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在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翻译工作,提高学习者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准确的翻译能够拓展西方文化的实质内涵,翻译的范围和角度应广泛,涵盖领域要包含主客观、内外部以及古今发展历程等各个方面,全面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做到吸取精华、为我所用,对不适宜的文化部分则在理解中逐渐摒弃。

西方文化也包含在思维方式和习惯表达等方面,中国历来注重句法关系的意合,也就是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或者语义来充分表现,而西方则注重形合,即句子结构的严谨和逻辑性。翻译家傅雷也说过,西方人和东方人思想方式存在分歧,东方人含蓄暗示而西方人则强调唯恐不尽,从翻译的句子结构也能清晰可见,英语句子严密紧凑,分句之间以及短语之间都有关联词将其连接起来,差异关系完整,关联词要清晰表达出来;而汉语句子则在长短句中游刃有余,较为灵活和自由,句子以意统形,形态松散,内容完整,句子关联词则位居其次了,这对我们翻译西方文化也大有裨益。

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翻译的最大障碍,理想的翻译是要保留形式和内容,正确看待文化因素。要保持源文化底蕴,做到译文文本的本土化,通过翻译了解西方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在比较中体现相同和相异。

二、西方文化翻译转向的内涵

翻译研究的深入使我们摆脱原有的翻译习惯,不仅要研究西方文化翻译的作品、电影等文本材料,更要研究文化现象的翻译,特别是文化层面的表层和深层的翻译问题,重点还是文学作品本身的翻译研究。翻译涵盖背景、动机、过程以及存在的制约因素等现象和内涵,因此理解西方文化的翻译转向重点是将西方文化作为动态的、综合的、历史的角度加以研究,考虑语境、历史等相关因素,体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才能为正确认识和评价翻译文本提供重要依据,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这也可以在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拓宽学术视野,调整知识结构,变换视角去观察和思考西方文化体现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理解西方文化翻译转向的内涵,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方文化翻译多出现于文学领域。有学者指出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并非源自翻译研究领域,而是兴起与比较文学领域,揭示了文化与翻译的相互作用,强调并突出了文化对翻译具有很深的影响作用,通过赫尔曼(Hermans)及其《文学的操纵:文学翻译研究》(1985)可以直接了解到译本不可能是原作内容的翻版,译作不能代表原作,深刻的说明翻译和文化的重要关系。文化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巴斯奈特与勒费维尔于1990年合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标志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加之勒费维尔出版的《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和巴斯奈特出版的《文化建构——文学翻译论集》都说明了文化翻译学派的观点是:翻译应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应停留在以前的语篇上,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译码——重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交流行为,不应局限于对源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等。

西方文化翻译构建的是某种社会需要的文化工具,这也是翻译文化功能的体现,将西方文化翻译作为建构某种社会需要的文化工具,意思指的是将源语文化真实的再现并转移到译语文化中来,从而达到对译语文化的改造和理解,促进源语和译语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的进步。这是翻译作用于文化所产生的功能和力量,既然并非是直译或者死译,关注的就是译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功能的等值,这样一来,“文化的转换”就成为必要,即当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发生冲突时,译者要用译语文化替换源语文化,体现译者的主导作用和塑造改造作用等,这就成为构建所需的文化工具。我们进一步理解这其实不是原作固有的价值,而是译者通过对文化理解后操纵原文所产生的价值体现等。巴斯奈特指出:“翻译就是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这深刻说明了一点,使翻译成为译者随意处理源语文化的因素,以便为构建某种社会所需文化服务的工具。

西方文化翻译体现出了译者与原作者的同等地位,尽管翻译是两种不同文化交织和互换的过程,但在翻译文化问题时,翻译的本质并非翻译研究的基础而是一种符号的替代,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再现源语文字符号之意义、源语文化之形态,符号运用不正确不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会使翻译变得无章可循。文化翻译必须保证译者和原作者地位的平等性,即译者具有改写和操纵原作,并理解原作文化因素的权利,不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对原作所进行的文化层面上的改写,提升译者的主体地位,使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文化内涵和韵味,并能够通过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凸显译者的地位和角色。

近几十年来,各种流派理论为翻译提供了不同研究视角,文化学研究蓬勃兴起,这两股思潮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导致了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三、西方文化翻译转向的策略分析

通观中外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可知,译作呈现的一切信息应无限靠近原作,即译作应无限忠于原作。

首先,要克服单一学科框架内对术语正确译名的追求,西方文化专业文化词汇和术语要予以重视和强调,不能硬译,由于翻译只涉及到稳定的语境问题,所以不需要考虑不同场合而意义不同的翻译问题,在学术语境内将固定的正确的文化体现表达出来即可。

其次,每一个文化术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掌握了就可以在文化翻译中直接使用,体现通用意义,按照通用定义翻译出来就可以,体现出西方文化翻译中的通用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将特定的文化现象以专门的文化术语表示,限制在特定的文化范围内。西方文化需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由于各学科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利用,自成体系的各个学科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各学者文化交流中研究方法和出发点不同,也需要在翻译中不断交流逐渐走向一致。

最后,注意西方文化的隔阂。新的意义生成系统在各学术语境的设定、认识、视角和态度的交织下相互依托、相互强化、相辅相成,成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学术文化,影响着西方文化翻译的转向,使各类文化在一定的文化框架内得以确定,其表述、解决和理解也成为终极框架,通过体验、参与和实践加以内化,避免误差,避免文化翻译的隔阂,进一步促进西方文化翻译的转向,在文化不断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体现中西合并、相互促进的实质,推动西方文化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宁.文化研究语境下的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余通.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对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0,(1):222-223.

[4]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孙圣勇.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取向、文化初识与文化转向[J].外语学刊,2010,(4):137.

[6]刘亚猛.风物常宜放眼量:西方学术文化与中西学术翻译[J].中国翻译,2004,(11):46-48.

猜你喜欢
西方文化英汉翻译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融入西方文化元素,助力初中英语教学
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研究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