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见

2016-12-16 04:35张坚马琳李先宽谭世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8期

张坚 马琳 李先宽 谭世强

摘要:探索《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改革。从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补充、先进教学模式与理念的引入、学校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利用、实习基地建设等开展中药资源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药资源学;教学理论改革;教学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06-02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空演化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药用动物、植物、微生物、矿物资源等[1]。作为中药学的二级学科,《中药资源学》教学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作为国家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的新专业,学科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关于中药资源学的学科性质、定位、教材编著、课程设置等,国内学术界一直在不断进行探讨[2]。

由于该课程内容涵盖非常广泛,所以如何协调本课程与相关课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众多的信息量,并利用实习及实验课获得相关技能训练,深化对本课程的认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如下经验,以期达到相互交流、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分析理论教学知识点,补充背景知识

中药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中药资源学知识体系是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土壤学、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中药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上,吸收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并兼有管理科学性质的新兴边缘学科。知识点多、分散、涉及交叉学科多是本课程的特点,也是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知识背景有限,而背景知识的缺失必然影响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掌握,从而影响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所以我们针对这个特点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知识点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将背景知识分为学生已掌握或具备的背景知识和学生未掌握的背景知识,已掌握的知识又分为横向交叉学科学生学习过的知识和纵向(课程内)前后知识间的衔接所涉及的知识。通过知识点的分析,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已掌握或具备的知识来对未知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如中药资源调查研究中涉及到植物药资源的调查时,我们紧密结合学生学习过的生态学内容进行联系和展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药资源的调查方法;在介绍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内容时,我们结合学生在药用植物栽培学及育种学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植物类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的基本操作程序,而学生知识背景中不具备的知识则可以通过必要的扩充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把握,但展开范围控制在学生能够理解与中药资源学新知识点直接相关的内容。如中药资源自然分布和区划需要学生在气候、土壤、地理、生态等领域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而这其中很多背景知识学生并不具备,如果直接讲解课程内容,势必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使学习变成单纯的死记硬背,所以这类知识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及时补充了相关背景知识,并将这些背景知识上传学校BB平台,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过程中参考和学习,教师会适时安排作业进行督促和检查。

二、引入PBL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PBL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又称任务问题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素质方面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符合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筛选出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通过自学可以理解的内容展开PBL教学。按照“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理念进行问题(或专题)设计,组织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分组学习讨论,课上教师按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演讲、质疑、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补充。讨论过程结束后,再由教师对整个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对学生参与表现进行评价。如在道地药材专论这部分内容中,我们按照资源区划筛选出五种道地药材尝试进行PBL教学。问题设计紧扣中药资源自然分布与区划、道地药材成因、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中药资源保护和更新以及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展开,要求学生将中药资源学课程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运用到具体药材的资源研究中,通过查阅文献及与课本理论知识的结合,最终独立完成这一教学过程。从教学效果看,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查阅文献、讨论、质疑、表达、团队组织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并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充分利用学校BB网络平台资源的载体功能

由于本门课程涵盖众多的知识点,融合了多学科的交叉,很多知识不可能在课堂获得掌握,所以我们就一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如动物类药材的规范化生产、中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中药资源保护所涉及到的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等),为学生提供相关参考文献,上传学校BB网络教学平台。对交叉学科所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学生都可以通过学校BB平台进行拓展学习。另外,我们将教学课件及相关视频、图片等直观材料及文献上传到学校BB网络平台,让学生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和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搜集资料,将与该课程有关的资源上传BB平台,以共享的形式供同学共同学习。为了让网络平台真正能够被学生所用,我们对积极参与平台互动的同学给予平时成绩奖励。

四、将实习基地的资源优势变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理论与实践的纽带

安国药材市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药材集散市场,同时也是药材种植和加工重要的基地。作为我校中药资源学课程实习基地,制订出针对性强的“安国药材基地实习方案”。根据制订的实习方案编写“安国药材实习指导手册”,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实习工作。我们根据实习方案和实习指导手册,编制“安国药材实习基地数据库”。将药材市场、药材种植场(含GAP基地)、药材饮品加工厂这三个实习功能区进行文字、图片和视频采集,在此基础上建立“安国药材实习基地数据库”。此数据库中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会不断积累和更新,并通过学校BB平台向学生展示实习内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真实、直观的感性材料。

目前我们先后与安国药材种植试验场、安国国药乐仁堂河北药业有限公司、安国霍庄村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合作,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为学生开拓视野、丰富感性认识、开展中药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五、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中药资源学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们在实验课中安排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涵盖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且要体现实用性和科学性。比如在设计性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对学校杜仲林进行资源调查(包括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设计杜仲药材加工炮制工艺及杜仲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案;杜仲加工品质量检测设计方案。学生通过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确定杜仲群落多度、频度、株高、胸径、蕴藏量、伴生植物、群落类型、生境等。根据文献查询和市场分析明确了杜仲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杜仲皮、杜仲叶、景观行道树),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方案对杜仲皮和杜仲叶进行加工炮制,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通过该实验让学生将资源调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品质评价等内容有机的结合。由于实验将教材多个知识点进行串联,且案例更真实更有针对性,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枯燥抽象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中药资源学》作为一门多学科、跨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需要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领域不断的深化教学改革,摸索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并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提高《中药资源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先元.中药资源学教学之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3):256-258.

[2]肖培根,王永炎.中药资源与科学发展观[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