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类大学英语ESP与EGP教学模式融合的研究

2016-12-16 05:02王雪燕颜士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8期

王雪燕 颜士军

摘要:本研究采用李克特式问卷,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本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与需求进行了调研,并提出艺术类大学英语应采用ESP和EGP相融合的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艺术类英语;ESP;EGP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25-02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需要。

艺术类英语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意在巩固艺术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增加相关艺术英语知识。艺术生具有专业学习目的性强、英语学习主动性不足和英语基础较弱的特点,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实施基于艺术英语知识的ESP+EGP教学模。

EGP指的是以教授基本的语言技能为目的的英语语言课程,是指为了满足英语学习者具体的需求所采用的英语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是ESP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体现“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的特点。EGP与ESP教学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ESP与EGP是为了同一个教学目的而构建的不同层面,EGP为ESP的学习奠定了基础,ESP则是EGP学习的深化。

二、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与需求调研

(一)方法与结果

为了了解艺术生英语学习情况和需求,于2014年10月面向本校艺术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本次调研问卷的核心采用李克特式问卷,包括学习动机(10题)、学习态度(5题)、学习效果(10题)及考核方式(4题),共29道。问卷中的1、2、3、4、5,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和非常同意。

(二)问题与讨论

1.学习动机倾向ESP教学。对艺术生入学后英语学习动机的调研,为本校艺术类英语改革明确了方向。方向一:与专业相结合,坚持ESP教学模式。“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均值为3.59。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当教学符合学习动机,教与学都会事半功倍。无论是艺术学部还是表演学部,都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了大量与专业内容相关的课堂活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已经被艺术生接受,也必须坚持下去。方向二:继续引入英语歌曲和英文电影等教学资料,并设计配套的听力练习和口语输出活动。“对英语电影的爱好使我对英语产生了很大兴趣”和“对英语歌曲的爱好使我对英语产生了很大兴趣”的均值分别为3.63和3.58。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一直是表演学部听说教学的主要材料来源,也需要继续纳入到统一后的听说教材中。

2.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经调查发现,艺术生英语学习积极效果有:“英语课堂活动让我有了更多练习口语的机会,有助于我口语水平的提高”等。然而,也存在一定的消极效果,即“通过英语听说的学习,我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均值为3.49,虽接近3.5,但仍可以从学习态度调查中找到相关原因,“学习大学的英语课程后,我更愿意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了”的均值只有3.30。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为口语交流意愿是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前提,不愿意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则无法谈及。要改变艺术类“哑巴英语”的现状和提高艺术生口语交流意愿,就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其愿意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

3.考核的形式有待改革。对于考核方式,艺术生认同度较高的是:“每学期两次口语考试的内容与平时所学紧密相关”,均值为3.68;“每学期两次口语考试能督促我平时进行更多的口语练习”,均值为3.60。认同度较低的是:“我喜欢口语考试丰富的形式”,均值为3.44;“我更喜欢口语形式的考试,比如英语小品、表演、唱歌等”,均值为3.43。

可以看到,学生对口语考试的作用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是对于口语考试的形式,却出现了偏低的认同度,因为形式丰富的考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口试的正常发挥,因此口语考核形式有待进一步改革。

三、艺术类英语ESP和EGP相融合改革

1.教学理念的改革:调整教学大纲,增加ESP教学内容。艺术类大学英语ESP与EGP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促进英语教学与艺术知识的联系,使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实际使用英语的目的,提高学生用英语谈论艺术或者从事相关艺术活动的能力。通过调查充分了解艺术生的学习需求后,调整了本校大学艺术英语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艺术英语1侧重于艺术与生活,艺术英语2侧重于艺术与大师(历史),艺术英语3侧重于艺术与职业。在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中,除了英语语言部分外,还单独列出艺术专业英语部分的教学要求,充分体现了ESP与EGP相融合的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2.教学内容的改革:编写艺术英语教材,满足ESP教学要求。由于目前市面上的教材无法满足本校ESP与EGP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因此本研究进行了教材建设,编写出了互动性强、让艺术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大学艺术英语1》和《大学艺术英语2》已经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并用于实际教学中。该教材以“真实性、实用性、职业性”为原则,以艺术内容为依托,同时提高学生英语基础和用英语进行艺术活动的能力。读写教学,以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但选取的读写文章均与艺术专业相关。读写教学的练习形式与EGP保持基本一致,包括Vocabulary、Sentence Structure,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Grammar等。听说教学,以真实目标情景任务下的听说活动为主,不仅目标情景涉及相关艺术内容,如音乐文化和影视文化等,而且直接将英文歌曲和影视片段编入教材,突出了教材的ESP性,也涉及到EGP的基本内容,包括Phonetics and Phonology和Listening Skills等。

3.教学方式的改革:丰富教学方法,提高ESP教学效果。在ESP教学中,英语主要呈现的是工具性作用,就教学方法而言,它与EGP教学存在许多共同点,适用于EGP的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ESP教学。本校艺术类大学英语主要采用交际互动式教学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主要教学方法有合作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在上课时把学生分成3~4人的小组,并将一些综合性任务,交由小组讨论解决。案例式教学法:提供成功艺术家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吸取成功经验和一些教训,以提升自身素质。除了每个单元的补充视频外,教材中Pre-class Reading和Text B的课文,都是案例式教学的素材。

4.评价体系的改革:细化评价模式,形成多元化评价。ESP与EGP相融合的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更要改革评价体系,建立以形成性评估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强调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融合笔试与口语、个人与集体。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采取口试来考察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集体考核主要在期末口试中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排演英文短剧,或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影配音,等等。在成绩构成方面,实行成绩构成的模块综合法。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阶段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阶段考核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

四、结语

EGP与ESP相融合的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改变了以往重基础、轻实用的英语教育模式,使英语学习与艺术专业知识相结合,明确了艺术类英语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不仅充分调动了艺术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ESP和EGP相融合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本校艺术类英语教学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章木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ESP+EGP混合教学模式探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01):78-81.

[2]邓春梅.论高职院校EGP与ESP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150-151.

[3]摆玉萍.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用途英语课程学生相对满意度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37-141.

[4]侯淑声,李洪斌.基于ESP与EGP的接续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想[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