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工艺简说

2016-12-21 02:45许建均
关键词:景泰蓝珐琅工艺

许建均

景泰蓝工艺简说

许建均

景泰蓝学名为“金属胎掐丝珐琅”,可谓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后起之秀,至明代才迎来兴盛期。要制作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工艺精品,需要工艺师们经过周全的设计,主要工序包括制胎、掐丝点彩、烧制和磨光。每一件景泰蓝都是是匠人拼上铁杵磨成针的耐力完成的

珍品,古时只有皇家和贵族才能享用。现今制作景泰蓝的工艺水平在不断地进步,已成为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四大名旦”之一。

景泰蓝 金属胎掐丝珐琅 工艺美术

景泰蓝在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可谓是后起之秀,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外观晶莹润泽,以蓝色基调为主,色彩艳丽,具有极强的立体效果。现今制作景泰蓝的工艺水平在不断地进步,比如在工具方面,这离不开当前的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然而现今景泰蓝仍不适宜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传统工艺技术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景泰蓝学名为“金属胎掐丝珐琅”,也有“珐蓝”之称,是一种在金属(通常是铜合金)表面用玻光釉料进行豪华装饰的工艺,其工艺涉及金属和釉彩两个方面,尤以釉彩工艺最为关键。按照传统的说法,附着在陶或瓷胎上的玻璃质材料叫作“釉”,用于建筑砖瓦装饰配件上的称为“琉璃”,而覆盖于金属制品表面的玻璃质材料谓之为“珐琅”。制作景泰蓝是在制好的铜胎或其他金属胎上焊上用镊子事先做好的细金属丝盘曲而成的各种纹样,再将各色珐琅彩用铜丝锤制而成的小铲填充点嵌好。这道工序完成后才是反复烧结,磨光镀金。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经过历代艺人的刻苦钻研,融合了瓷器、铜器、漆器、木艺等传统技法,成为传统工艺的一朵奇葩,如今也是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四大名旦”之一。

按照学术界较为流行的说法,景泰蓝在我国起源于元代,盛行于明景泰年间,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也有人认为景泰蓝唐代就有了。藏于日本正仓院的一件唐代掐丝珐琅镜就是采用了景泰蓝的工艺。还有人认为景泰蓝产生于明代早期。多数学者都认为景泰蓝在明景泰年间已经盛行起来。在皇权统治的时代,只有皇家和官宦才能享有景泰蓝。明清两代北京是首都,致使当地景泰蓝工艺尤其出众。近代皇权衰落后,宫廷景泰蓝工艺就流入民间。如今在北京的老手工作坊内,我们仍能看到景泰蓝制品,经过改良的景泰蓝手工艺作为传统的标志被人们收藏,特别是景泰蓝工艺画,它凭借着古朴典雅的风格样式和与时俱进的新兴艺术创新造型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其制作流程难度高、工艺复杂,是一种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适用于高雅场所(如家庭、宾馆、会客室等)的豪华装饰,更能充当礼品。一幅好的景泰蓝画是制作人心运其灵、手熟其巧制成的工艺品,能将文人书画、山水人物、人物百态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的境地。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学术界一致公认,我国的景泰蓝工艺是从西亚和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而来的。蒙古西征后,大批伊斯兰世界的工匠东迁中国,其中不乏制作景泰蓝的高手。文献记载,景泰蓝工艺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传入中原地区,它在中国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元代早中期(也有可能更早),最早的景泰蓝在中国出现;第二阶段是元末明初,景泰蓝在中国开始发展;第三阶段是景泰年以后的明代,景泰蓝在中国迎来兴盛;第四个阶段是清代,景泰蓝工艺继续发展;第五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景泰蓝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流行于社会中。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要制作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工艺精品,需要工艺师们经过周全的设计,主要工序包括制胎、掐丝点彩、烧制和磨光。每一件都是呕心沥血完成的精品,是匠人拼上铁杵磨成针的耐力完成的珍品。旧时的景泰蓝艺术品专供皇家享用,它是地位的象征。昔日皇家行宫里才可以看到的有关景泰蓝的家具用具如今也已流传在民间小巷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明代的景泰蓝工艺,是继承了前代工艺技术而发展的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艺术风格的手工艺品。主体装饰图案习惯以缠枝莲为主。景泰蓝为数最多的工艺制品属明宣德年间。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圆盒、瓶、盘、碗、炉、香熏、蜡台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纹样一般有蕉叶、饕餮、狮戏球等等,西番莲和大明莲最多。釉色多以湖蓝为主色调,配以少量红、白绿、黄等色。其制品以掐丝珐琅器出戟尊、掐丝珐琅器双陆棋盘等为代表,色调艳丽、釉质厚实。

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制品,制胎水平已达到了相当完善的高度。景泰年间宫廷内的御用监(皇家厂坊)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景泰年款的景泰蓝传世较多,制作的胎底样式有方有圆,造型适用范围也逐渐拓宽,如景泰蓝材质的花盆、面盆、炭盆、灯饰、蜡台、樽、茶壶等器形;纹样技艺上大明莲的纹样也日趋丰满,枝蔓形状活泼有层次,除了大明莲为主题的纹样题材,还有龙戏珠、夔龙夔凤等寓意吉祥的题材以及云鹤、火焰等表现道教、佛教内容的丰富题材。釉色搭配也出现了葡萄紫、翠蓝和紫红三种新色。在装饰手法上为器物的边边角角(盖、耳、足边线处)添加了錾活装饰。总之,“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是对这一时期景泰蓝发展给出的最中肯的评价。

清代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使得掐丝珐琅工艺的发展进入又一个高峰期。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设造办处用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当时,清宫造办处产生了许多高水准的杰出作品,特别是广州景泰蓝技术的突破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扬州景泰蓝作品。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首饰挂饰、床上的帐钩,大到屏风,佛塔,以及桌椅、床榻、砚台、笔架等等,无所不备。采用的材料也有了区别:分为金胎金丝,银胎银丝,铜胎铜丝,依此区分,主要适用于不同身份的人。花纹的内容也更为广泛,花鸟虫草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大明莲也演变成精美细秀的勾子莲,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珐琅作品。这个时期的工艺制作水平较之明朝虽无大发展,但这时的丝工技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产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而且粉碎研细技术的提高对点润技术和工艺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作用,釉料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嘉庆道光年间,景泰蓝已开始衰落,遗存的作品仅见盘、碗之类。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后,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景泰蓝制品曾受到西方人的青睐,开始作为重要商品出口外销,呈现出较为繁荣的景象,但这种形势如潮汐般起伏升降。民国时期,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期只有“老天利”、“德兴成”作工细、质量好。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精品。据记载,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曾再度使得景泰蓝走向兴盛,呈现一派繁荣景象。1915年,宝鼎炉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总体看,明代胎体铸胎显厚重,造型以仿古为主。所用釉料为天然矿物质料,将蓝中透紫的钴蓝釉料与蓝中透绿钴蓝釉料并用,色彩深沉、逼真而新奇。此时的丝比较粗,鎏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尤其是靠近掐丝的地方。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的款识,底款、边款均有。清代的景泰蓝胎体略薄,景泰蓝的品种也增加了许多。掐丝较之明代更细,釉料也比明代鲜艳丰富,镀金部分金水较薄,无论是在技艺上还是在风格上都略胜明代一筹,在不断的探索中继承发展了明代景泰蓝古朴、庄重、雅致的特色。

一件古代的景泰蓝与今天生产的景泰蓝差别较为明显。当今的制品在丝工、蓝工、磨工以及外观的精细程度都比古代有了明显的改善。今天的景泰蓝仍是手工操作,上下大小工序达百余道。一件景泰蓝的工艺制作流程都要走过制胎、掐丝、粘丝、点蓝,烧蓝、磨光这几个必要工序。现代景泰蓝工艺,造型多样,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加之工艺大师们的亲力亲为,竭力创新,主要表现在:在历史的基础上塑造新奇器形,设计前所未有的题材内容和色彩;挖掘传统文化,以现代人的人文思维和审美意趣重新打造、再现,产生“质”的飞跃;广泛与姊妹艺术融合,发挥景泰蓝最大的潜质;充分利用珍贵的材料,结合其工艺特点,以提高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1] 陈鸿俊.中外工艺美术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周旭,朱和平.艺术设计概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忠强.景泰蓝.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许建均,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景泰蓝珐琅工艺
La eterna belleza del cloisonné chino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乾隆款景泰蓝花开富贵 加座兽足天球瓶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燕京八绝”之首的景泰蓝色彩研究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何谓景泰蓝?
弗得一窥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