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墨香,为了每一个儿童的生长

2016-12-21 09:26缪永留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墨香书法校园

缪永留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燮的《扬州慢》千古流传,竹西小学因此而得名。坐落于此的扬州市竹西小学,东倚大运河,南临古邗沟,西傍瘦西湖,北枕蜀岗余脉。自建校以来,一代代竹西人在碧水修竹的滋润和怡养下,躬耕杏林,潜心育人。竹韵墨香,只为每一个儿童的生长;种桃植李,倾心打造一所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竹娃”校园。

一、我们的理念——“为了每一个儿童的生长”

学校坚守“竹”的气节,涵养“墨”的芳香,瞄准打造融合“竹”“墨”等特色元素的现代学校文化的办学目标,摒弃“浮光掠影”的德育,立足校园特点,以“竹”文化为突破口,深度挖掘,从“竹”的品格中汲取教育的力量,在“墨”的余韵中营造教育的氛围,以“办一所为了每一个儿童的学校”为宗旨,不断探索,努力实现解放每一个儿童的理念,服务每一个儿童,实现成就每一个儿童的教育愿景。

1.我们的理念:解放每一个儿童

以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为支点,竹西小学以“办一所为了每一个儿童的学校”为目标,把课程的设置放在服务教育的核心位置上。以儿童为中心,让课程真正为儿童成长服务,解放儿童的时空、解放儿童的身心,让儿童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实践、自由地游戏、自由地体验,为儿童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2.我们的课程:服务每一个儿童

卢梭强调“教育即自然生长”,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基于此,竹西小学立足国家课程,积极开发富有“竹韵”、蕴涵“墨香”的校本课程,从多个维度构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让课程贴合每一个儿童的天性,服务于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在学习中成长。

3.我们的愿景:成就每一个儿童

学校以“丑小鸭童话节”为契机,组织召开了邗江区“童子功”修身行动现场会。学校把童话引进校园,让孩子们保持童真、守护童心;和兄弟学校交流了修炼孩子“书写功”“诵读功”“演说功”“清扫功”“健美功”的做法,多方面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夯实基本。我们用实践回答什么是“为儿童而教”,让儿童站在课程的最中央。

4.我们的口号:“写端正的字,做有节的人”

翻开竹西小学的文化历史,70年风雨兼程,70年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张扬儿童个性,彰显学校特色。竹西人始终用行为诠释着“写端正的字,做有节的人”的校训、“端正、有节”的校风、“正直有爱、虚心有恒”的教风和“思能静、行有节”的学风。

二、我们的校园——“竹韵养操节。墨香生华气”

学校致力打造“端正”的墨香文化和“有节”的精神文明相结合的文化校园,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个角落能育人。置身于竹西小学校园,书法文化墙、墨香长廊,墨香标志石等自成校园中最为靓丽的风景;竹西路、月明路、淮左路、绿杨路和“竹西八景”等院内景观细述着历史的风流;教学楼中悬挂的文化诗句、图画故事诉说着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围绕“写端正的字,做有节的人”的校训,学校提炼出“竹西四德”——端正、有节、虚心、有恒。从做人的品格、做人的原则、做人的态度、做人的坚守四方面对竹西学子进行无声的熏染。

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孩子的良好品德的培养,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让竹西学子体味“竹”的精神,承载着“竹西梦”去追寻幸福人生。

三、我们的文化——竹有疏影映桃李。墨绽清香满园芳

一草一木暗香浮动,一字一画德育无声。学校践行五大校园文化建设,即标识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特色文化和课程文化建设,让学生获得新的文化教育生长点,享受精神的幸福。

1.标识文化:渲染美誉的标识印记

学校精心设计了校徽、吉祥物,创作了校歌,着力建立丰富形象的标识文化体系。

校徽。以绿色为基调,根据文字“西”字变形而来,令人印象深刻。以竹为叶,以笔为竿,重新构造出竹西之“竹”,营造水墨意境,又有毛笔的笔刷之感觉;而“笔”中有节,彰显了特色——写端正的字,诠释了校训——做有节的人;竹叶相互依偎,寓竹小师生共同成长,突显了学校“为了每一个儿童”的核心理念;“竹”背后弯曲的流线型图案代表流淌千年的古邗沟之水,生生不息,滋润万物,标明了学校的地理特征。校徽将文字与实物结合,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主题,整个设计简洁流畅,一目了然又不乏生动。(如下图)

校歌。表明了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邗沟河畔、学校的基本理念——解放每一个儿童、学校的愿景——成就每一个儿童等元素。朗朗上口,便于诵记。

吉祥物。吉祥物是学校的象征,体现了学校的理念和精髓。学校广泛征集,设计了两个竹笋娃娃作为学校的吉祥物,以突显“竹文化”。两个竹娃分别取名为“节节”和“静静”,取自于学风“思能静,行有节”,以期学生思考问题时能冷静,言行举止要有理有节。两个竹娃娃手拉手,张开双臂,寓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友好相处,相互合作,并且以最大的热情接受新事物,广交新朋友。吉祥物的形象活泼可爱,新颖独特。(如下图)

2.环境文化:点缀墨香的肥沃土壤

“学校无闲地,处处可育人”。近几年,学校先后改造了校舍,美化了校园自然环境,营造了特色人文环境。

“同沐满园竹韵,共掬一缕墨香。”学校教学楼借助有关竹的知识、诗句、图画、故事进行文化布置,并配以文字解说。每层楼都有各自的主题。学校围墙建筑沿用书院格调,追求古朴高雅。围墙内侧篆刻“诗”“书”“画”“谜”等4个特色板块,并配有历史溯源的详细解说。校园内多处竹园(林)景点,操场南面“七贤林”,主干道周围有“和园”“趣园”“健园”“融园”“雅园”“本园”等竹西八景,每处景点都配有园林特色介绍。孩子们每天行走在竹林下,与竹为伴。师生在欣赏、了解竹子的同时,从中汲取竹子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质。

因地处“竹西佳处”,学校提炼出古诗词中的扬州别名及景点命名校园主干道,传承历史文化。如竹西路;月明路;淮左路:绿杨路等。校园内一个个角落、一面面墙壁、都在诉说着“为了每一个儿童”的理念。这是竹西人实践着的教育行动,是全校师生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3.精神文化:润物无声的涓涓细流

精神文化是师生精神自由成长的指示航灯,学校依托“竹”文化底蕴,从“竹”的精神品格中汲取教育的力量,构建了“端正、有节、虚心、有恒”的“竹西四德”,让全校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而获得提升。

“竹韵之声”广播台是学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窗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周四晨会约15分钟播报。广播台通过报道校园新闻、名人轶事、哲学童话、卫生常识等内容,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校报、校刊是由学校出版的阅读刊物,渗透着学校的办学追求、教育理念,记载师生的校园生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校报取名《春筱》,筱,小竹之意,寓意竹西的孩子像春天的小竹子一样打好基础,积蓄能量,充满活力。读者主要面向学生,月刊,包括校园新闻、教研团队、翰墨飘香、德育之窗4个板块,定期为大家呈现最新校园新闻,团结奋进的教科研团队、优秀的学生作品及缤纷的德育活动;校刊取名《竹迹》,为竹西教师的成长记录下印迹,读者是教师,每学期两刊,内容包括学术争鸣、管理智慧、名师手记、课改沙龙、案例经纬、教师艺文等,既反映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也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4.特色文化:助推成长的温馨摇篮

特色文化,是学校前进的强力引擎。学校重点从“竹西九节”和“墨香特色”两个方面进行特色文化打造。

竹西九节包括阅读节、书法节、童话节、英语节、数学节、体育节、风筝节、艺术节、科技节。这些节日贯穿全年。阅读节让孩子驰骋书海,体验文字带来的快乐;书法节上,孩子们“练书法”“写书法”“品书法”“赏书法”“讲书法”,充分展示自我,享受着书法带来的乐趣;童话节上,孩子们扮演童话故事人物,惟妙惟肖;英语节让孩子体验西方文化;体育节在增进学生体能,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同时,也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风筝节中,孩子们体验大自然的自由,享受生活的愉悦;科技节上,学生进行动手大比拼,开展科学素养知识小竞赛,听取科普讲座。“竹西九节”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和成长,成为办学的一大特色。

“墨香文化”是我校的另一大特色。学校每个班级都是以著名书法家命名,教学楼过道里,教师的粉笔字一一排开,成为了学校的一景。学校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师生的书法作品,整个校园俨然成了一座“书法园”。书法校本教材《翰墨书法》,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人手,体现了书法教学的内在规律以及写字、识字、语文知识积累之间的关系。学校将课堂教学班、年级兴趣班和校级书法班作为整个校本课程的推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着力打造“墨香文化”。学校是“全国书法特色学校”、“江苏省书法等级考试优秀学校”、“江苏省书法教育先进单位”。

(五)课程文化:引领梦想的远航动力

学校以“解放每一个儿童”为理念,以“办一所为了儿童的学校”为目标,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文化体系。

学校站在儿童的立场,以保证国家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前提,通过加大教学密度,提高学习效度,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解放儿童的时间。学校以“兴趣激发、能力培养、素养形成”为基点,倡导“以生为本、关注生成”的生态课堂,逐步形成了“直入主题、建立模型、即时练习、当堂反馈”的教学路径和“注重细节、层次分明、张弛有度、简约明快”的教学风格。

学校立足孩子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菜单式”校本课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每周五的下午的“幸福课程”、每周四下午的“精品社团”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幸福课程丰富多彩,有适合低年级孩子的绘本阅读、软陶、硬笔习字等,有适合中年级的演讲与口才、剪纸、软笔书法、声乐等,还有在高年级开设的扬剧、葫芦丝、科技制作、电脑绘画、黑白线描、篮球、足球等。学校编写了《竹西文化》《竹西四德》《黑白线描》《墨香流韵》等校本教材,以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竹西小学的老师怀着“为每一个儿童”的心,让“竹”在这里生根发芽。课堂上,孩子们的钻研劲如同竹笋破土般,开启了梦想之门;操场上,孩子们的嬉戏声如同竹叶般,在风中飞翔。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生本课程的深度开发、课堂教学的深入改革……竹西小学校园文化的生动实践,给竹西娃娃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长空间,老师们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成长方向。

为了每一个儿童的生长,竹西人一直行走在路上。

猜你喜欢
墨香书法校园
书法
书法欣赏
孕出墨香乐育人
书法
知是荷香慢墨香 从「青藤白阳」到海上画派
书法欣赏
墨香
两行文字书心迹 数载春秋伴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