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事

2016-12-21 09:28黄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一事童话校园

黄辉

海师附小是一所百年老校,从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便开始了童话教育的研究。当新教育的春风吹来时,我们适时地抓住机会,将完美教室缔造、课程研发、生命叙事等,有机地渗透进童话的因子,用童话的手段为新教育的推行推波助澜。

每月一事,是新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最常态的德育工作,我们将“每月一事”做成了童话教育这个故事中最夺人眼球的微视频,既圆满地完成了每月一事工作,又让童话故事更显精彩。

一、环境创设。让校园成为全景拍摄的基地

我们竭力做好校园的环境布置,让校园成为每月一事微视频全景拍摄的基地。

我们建造了金钥匙雕塑,告诉学生要做个乐观、自由、进取、博学的孩子。

随后,我们又陆续完成了更多的环境布置,童话壁画起来了,童话窗开起来了,童话林建起来了,各班自行创作的“班级图腾”,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造舞台。

“小金娃”是从金钥匙文化催生出的一个卡通形象。我们将环境布置都与其联系起来。金钥匙画廊、闪亮小金娃展示、附小之星、班级之星,“小金娃在成长”评价手册等。“小金娃提示语”出现在我们学校的楼梯口、草坪中、操场上……句句提示温馨亲切,号召学生做个明理的小金娃。

“小金娃”形象阳光、乐观、自由。教师们想着要把附小小金娃们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在校园里,于是“笑脸柱”诞生了。100多张最灿烂的笑脸,围绕着笑脸柱绕梁而上。人生就该快乐。

当然,每月一事的倡议也是环境创设的重头戏,每次活动前,我们都把鼓动人心的倡议竖在校门口,激励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

二、人物塑造。让师生成为情景剧中的主角

童话离不开人物,每月一事也需要主角。这里的主角有两个:一是教师,二是学生。

对于教师,我们提出了要做故事教师的观点。生动又饱含深意的故事是明理、导行、动情的最佳桥梁。开学典礼、散学典礼上校长讲名人上学的故事;国旗下讲话,教师讲爱惜粮食、诚实守信的小故事;课堂上,教师讲精彩的绘本故事、数学故事、音乐故事。

我们还建立了学校班主任QQ群,取名“附小养心室”。学校希望班主任以轻松愉快的心态管理班级,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每月一事,都有一个主题,主题阅读就成了无法割舍的板块,我们分五步走,让师生既融合又独立地参与进去:

一是师生共读。语文教师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与学生们共读一个故事、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并上好阅读指导课。

二是网上阅读。学生们在教师的推荐下,在学校电脑房或通过家庭电脑,进入相关网站,进行网上阅读。

三是同伴共读。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光”,同伴间可以针对活动主题共读,也可以交换文章或书,边读边交流讨论。

四是亲子阅读。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教学开放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书香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家长们言传身教的作用是无穷的,孩子在家长陪同下的阅读收获是颇多的。

五是写好读后感悟。我们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阅读,写下感想,虽只是三言两语,但都是真情流露。

三、活动展示,让养成成为波澜起伏的情节

多年来,我们将每月一事嵌入德育微活动,在波澜起伏的曲折情节中,学生们实现了长才干、辨是非、明道理的目标要求。

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文明用餐“三字经”。把学校的规定、礼仪要求都编排在通俗易懂又风趣幽默的三字经里,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感悟。

为了营造“整洁教室”,我们开展了“小金娃爱劳动”活动;为了整顿上下学路队,我们开展了“小金娃守规则”系列活动;为了开展友善活动,我们让学生每人制作了心愿卡,送给父母、老师、同学、门口保安、交警叔叔……

为了让好习惯在学生们的心中留痕,我们采用“四步法”:用行动体验;用心灵书写;用事实阐述;用艺术表达。

以“公益植树”为例:

(1)用行动体验。

六年级到新城区北京路植树;五年级每个班种一棵“童话树”;四年级走进社区调查、宣传,栽种的盆花送给福利院的老人们;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在校园里领养一棵最喜欢的树,给树挂领养牌,领养牌上用童话形式介绍该树的习性、特点,有领养宣言,有领养人姓名。这一次次亲身经历的活动,表现了同学们对绿色的热爱,也使他们尝试到了献出爱心参加公益活动的乐趣。

(2)用心灵书写。

3月,同学们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为小树写下诗歌、童话、幻想作文,写下的是文字,收获的是能力与习惯。

(3)用事实阐述。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什么?校园里的树你了解吗?我们这个城市的绿化现状如何?学生通过请教科学老师、上网查找阅读资料、去农业局采访专家等各种渠道,把对各种树木的了解及绿化现状用最恰当的形式记录、表达和交流。搜集的是资料,收获的是习惯。

(4)用艺术表达。

树为我们提供了氧气、挡住了风沙、调节了气候。那我们用什么来赞美这片绿意呢?学唱植树的歌曲、进行主题想象绘画、完成黑板报一角、布置绿色童话窗,高年级同学还进行了绿色公益徽标设计评比,等等。大家用各种艺术形式,传递对绿色的尊敬与喜爱。展示的是风采,收获的更是习惯。

四、课堂渗透,让梦想成为生命行程的闪回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归顺学生“野性”的主战场。用课堂上的不停“闪回”,才能激发学生心中的那个德育梦想。传统课堂是主阵地,我们把其称作德育小课堂。

开学初,每个班级都会举行开学班会课。告诉学生每月一事的重点,再利用每天的晨会课进行梳理,利用各学科加强渗透。学期中,各班对每月一事活动进行小结与调整。同时开发德育卓越课程。我们编写了晨诵读本《金色的小螺号》、亲子阅读课本《亲亲我的宝贝》、校本阶梯教材《童话六边形》,社团校本读物《童话暖色调》等。我们把阅读渗透进课堂,学生们在这些童话校本课程的王国里增长智慧、飞扬思维。

我们还把课堂延伸,立志上好德育大课堂。

1.人生导师制

学校设计了《我的未来我做主——人生导师选择申请表》,四、五、六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喜爱、兴趣、特长选择一位除班主任以外的“人生导师”。各位导师每学期为自己的学员准备一次集中讲座或活动,给予他们人生的正能量。学校再通过投票选出“最佳人生导师”。

2.童话剧编排

每次童话剧的编排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以童话中的真善美,勉励学生学会坚持、学会谦让,学会合作。

3.社会大炼炉

让学生走出校园,拥有社会的眼光甚至是世界的眼光。四年级同学来到常乐张謇纪念馆,参观张謇创办的颐生酒厂,了解悠久历史,感受伟大精神;三年级到南海路草莓基地,参加“相约春天、走进自然”的摘草莓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享受春天的明媚,体会劳动的快乐;一二年级同学到东灶港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海洋文化来个亲密接触;五六年级同学来到园博园,研究植物,享受春光。

习惯是规训的结果,美德是濡染的结果。每月一事,一方面在规训学生的习惯,一方面在濡染学生的美德。用童话教育的手段,借每月一事的平台,我们牵引着学生的目光,朝着立德、追梦的方向前行,再前行。

猜你喜欢
一事童话校园
浅谈“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
执一事,尽己生
午夜童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