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读:让孩子徜徉于“书海语林”

2016-12-21 09:29杭斌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曹文轩亲子师生

杭斌

伴读是阅读领域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合作学习在阅读领域的应用。简单地说,就是两人或多人共同阅读的一种学习方式。近一年来,我校将伴读引用于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采用了师生同读、生生陪读、亲子共读、假日伴读这四种形式,让孩子徜徉于“书海语林”。

一、师生同读

钱伯斯说:“读者也是由读者造就的。如果能够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小读者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以轻易地排除横亘在他眼前的各个阅读障碍。”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率先垂范,与学生共同阅读课外书,在心理上是对学生的一种莫大的激励。我们提倡将儿童阅读纳入课程,直接用上课时间将阅读进行到底。引领学生“每日诵读”,利用课前两分钟,以师生吟诵的方式让学生亲近古诗;开展“每周一课”,每周一安排“优秀读物推荐课”,采用师生“导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推行“每周一会”,利用周五大课间活动,组织师生“读书沙龙会”,邀请部分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来交流分享本周阅读的成果。我们主张“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教学,学习《莫高窟》时,带领学生品读余秋雨的散文《莫高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海伦·凯勒》时,品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课文和自传的区别。我们倡导营造浓郁的师生同读氛围。每到读书时间,我们总会手拿自己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站在讲台前认真阅读;课余,我们寻找一切时间主动和学生交流,跟他们谈一谈自己最近读了什么书或文章,说说这本书或这篇文章怎么好,学生受到影响就想亲自读一读;或者给学生讲书中的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给学生设下悬念,他们急于想知道主人公的命运或故事的结果,就迫不及待地想读。“师生同读”好似春风化雨,唤醒了学生心中好学的天性,使读书爱好悄悄萌芽。

二、生生陪读

“生生陪读”是我校的课外阅读特色系列活动之一,有两种形式:“一对一陪读”和“手牵手陪读”。“一对一陪读”是针对同一班级而言。在同一个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或多或少存在厌恶读书的“小石头”和读书比较慢的“小蜗牛”,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部分学生的阅读状况,帮助提高他们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我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优等生辅助单个学生一起阅读的学习活动。“手牵手陪读”旨在通过高年级带领低年级学生,“大手牵小手”地进行伴读活动,提高全校学生阅读兴趣。我校班额差不多,班级人数几乎相同,这是实施的先决条件。主题学习馆中,操场上,走廊里,一群群高年级学生带着低年级学生结伴而坐,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哥哥姐姐们声情并茂地读着精彩语句,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还不时传授自己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弟弟妹妹们侧耳倾听,时不时还向“小老师”提出许多问题,时而津津乐道地谈阅读的收获,懂事的“小老师”还会在他们的《智慧阅读存折》上写上评语,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的陪读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是毫无思想负担的,无拘无束的“零负担阅读”,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就是家长用最温暖的方法,用最不着痕迹的方法,让孩子掌握“阅读”这种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武器。通过亲子共读,父母和孩子不仅仅获得了知识和快乐,而且融通了亲子感情,家不仅仅成为一个物质的存在,还真正成为一个精神的栖息地。我们运用了很多的办法去促成亲子共读达成目标:利用家长会,积极阐释我们的观点,希望家长支持孩子看课外书籍,并在其遇到问题时以“朋友”的身份予以帮助;营造读书氛围,让家有浓郁的“书香门第”的味道;共同参与孩子课外阅读计划的制订,明确看书的时段、页数、成果展示的方式等;鼓励大人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写写读后感和博客,在周末举行“家庭读书会”分享阅读成果,交流不同体会;在学生中评选“每周阅读之星”活动,把喜报寄到家长单位;每期“读书沙龙会”时,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一起制作展板,让家长经常讲讲自己阅读的故事。借助校信通等手段,结合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教给家长一些方法……总之,“亲子共读”重在家长,优在兴趣,乐在过程,趣在形式,贵在坚持。长此以往相信每个家庭都会弥漫着书香,每个家庭都会因为书香的浸润而更加和谐。

四、假日伴读

盐城市是一个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现代文明较发达的城市,学校附近比比皆是开放式的书店以及店内摩肩接踵的“淘书人”,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提供了最佳的阅读场所。这是极佳的教育资源,弃之不用太可惜了。于是,在节假日里,我们都会布置一些与读书有关的作业,鼓励低年级学生由家长陪伴,中高年级学生按阅读兴趣结伴而行,走向社区,走进书店,去探寻知识的奥秘,去收获读书的快乐。值得提醒的,“假日伴读”的书籍一般由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家长做好监控;同时学校请资深教育工作者、儿童文学作家根据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阅读兴趣的差异,向学生推荐一批精品图书,引导小学生的假日阅读;还可以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情,突出主题阅读。例如:著名作家曹文轩回家乡与小读者见面时,孩子们有了和大作家亲密接触的经历,掀起了一股“曹文轩”热。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题材,我们趁热打铁,布置学生利用暑假,扎进书店,钻进书海,好好品读曹文轩的作品。开学后,各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有的开展了“纯美句段诵读会”、有的开展了手抄报评选活动、有的班举行了寻找“作者成长的足迹”摄影展……这些丰硕的成果,没有大量阅读作铺垫,何来如此扎实?“假日伴读”是一方富含养料的沃土,给学生提供了生态阅读的空间,也为学生培养终身阅读的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上面的实践,我们相信,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人为地创设一种适宜孩子读书的生态环境,通过伴读方式为孩子的阅读开辟一块滋养的土壤。当然,伴读包含的内容还远远不止以上这些,随着孩子的逐步成长,他们需要拥抱自然,需要接触社会,需要和人交流,这些才是更广泛意义上的阅读。

猜你喜欢
曹文轩亲子师生
亲近厚实大地,疗愈澄澈童心
两袖清风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吃相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