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小学体育课中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016-12-21 09:30戴玲强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育运动体育课

戴玲强

体育课中经常发生扭伤、搓伤、碰伤、拉伤等运动性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安全事故,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带来痛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会给家庭、学校带来巨大危害,给社会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中小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频繁出现的人身安全和意外伤害事故,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地预防中小学生在体育运动时的伤害事故,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试图从成因、预防等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1.学生服装不规范

在很多的普通家庭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没有专门的运动服装,上体育课时,时常会穿些宽松肥大的便服或影响下蹲的牛仔裤等,都可能造成在运动过程中摔倒跌伤、踝关节扭伤等。特别是有很多学生因为爱美,喜欢穿紧身的牛仔裤上课,使得在进行跨越障碍的运动项目中极易发生伤害事故。还有的学生喜欢在手腕上戴首饰或手表,留着长长的指甲,口袋中装有尖锐和硬的物品等,都很有可能在运动时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

2.学生睡眠或休息不好

很多学生因为头一天晚上睡眠或休息不好,导致自身肌肉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脑子反应迟钝等。在这种情况下,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极易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另外,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好也容易导致运动伤害的发生,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急于求成等,都可能因动作失误而引发伤害事故。

3.学生身体素质或肢体功能状态不佳

身体素质的好与坏,是决定学生能否完成运动技能学习的基本条件。左右肢体肌力发展不平衡、主动肌与对抗肌力量不平衡等,容易发生运动伤害事故;投掷铁饼时旋转速度掌握不好、跨栏时双腿摆动不规范导致双脚着地不稳等,很容易造成身体摔倒而引起半月板损伤。

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或者是技术难度和运动强度较大,体育教师需事先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果保护措施不当,或做得不到位,也会导致学生发生身体伤害事故。

值得指出的是,现在有一些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消极的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软禁”的手段敷衍了事,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我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去减少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在体育课中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几点措施

1.高度重视安全和纪律教育,让“安全”二字警钟长鸣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从自己的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安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麻痹和大意。要从心里关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防范摆在第一位。因为有许多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麻痹大意造成的。要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尤其是在课前,体育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们强调各项安全问题和课堂纪律,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这一点极其重要。目前,有一种现象值得学校领导重视,有一些体育教师存在怕苦怕累的思想,上课时,丢给学生们几个球,或是一堆球拍,让学生们随意去玩,而自己则躲到一边休息。殊不知,这种“放羊式”的体育课,很容易让学生失去监管而发生安全事故。

2.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训练量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训练强度,做好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布置、运动器材的准备等。在正式上课之前,要指导学生高质量地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并善于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在运动负荷上,将学生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钟。不能偷工减料,更不能拔苗助长。

3.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保持与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的沟通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制定本学期各年级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了解自己所任教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状况,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的沟通。应在开学之初,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学生生理功能状况、病史、运动史等内容建立详尽的档案,并报送学校存档。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育运动体育课
从陕西省司法案件数据看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关键点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体育运动
体育课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亮相台反思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剖析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