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掌控小学生合理运动负荷

2016-12-21 09:31戚峰火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情心率负荷

戚峰火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科学设计教学程序,能够合理掌握学生运动负荷,提升学生运动技术和技能,防止出现运动伤害事故。小学生身体基础素质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教师要细心观察,做好学情调查,针对学生身体实际展开教学设计,通过科学检测检查学生运动负荷配置情况,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学生合理参与体育运动提供科学参数。

一、精心备课。展开多元学情调查

学生运动负荷是不是合理,需要多种评估指数进行佐证,教师要从学生个体先天身体基础和影响运动负荷大小因素等方面展开学情调查,精心备课。首先是关注学生身体基础条件,小学生年龄差距较大,身体基础素质也不一样,身体素质强的,其承载运动负荷能力也较强,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在运动负荷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其负荷承载能力。其次是做好教法设计,不妨准备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提升不同群体学生运动负荷匹配度。

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身体个体差异也较大,这是教师教学备课最需要关注的因素。在队列训练课堂备课时,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身体健康情况进行整体调查,学生中有没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有没有休克病例,有没有血压异常现象,还要考虑学生室外活动环境因素,如太阳光强烈照射,或者是闷热性气候条件,都有可能给个别学生造成运动伤害。在队列训练中出现昏倒、休克现象并非是个例。

教师针对教学实际展开学前学情调查,为科学匹配学生运动负荷做好前期准备。教师不仅要对班级个别学生特殊身体素质进行调查,还要对学生参与运动的环境因素展开调研,这些都是科学掌控学生运动负荷是否合理的重要参数。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弱,教师不可轻易突破其临界点实施教学,这样很容易诱发运动事故,对学生带来的身体损伤和心理伤害都是特别严重的,科学备课,展开多重学情调查,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度。

二、细心观察。及时调整负荷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个性表现,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胜任的运动,不代表适合所有学生,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完成训练任务的质量、准确性、协调性和控制能力等角度展开观察,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呼吸、出汗、脸色异常,需要及时停止运动,主动询问学生感受,做出学生运动负荷匹配评估。确认学生运动负荷异常,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体现教学差异性和个性化。

在耐力跑训练时,学生运动素质存在差异,其运动表现会特别鲜明。教师要展开细心观察,如果发现有学生出现呼吸急促、脸色变红,或者是脸色出现失血现象,都要及时终止其运动,其运动负荷已经严重超标。教师可以近前观察,看其呼吸调整是不是顺畅,或者是询问其身体感受,是不是出现了诸多不适,筋骨是不是酸软,心跳是不是加剧等,然后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重新匹配运动内容,及时调整运动负荷。

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观察结果,很快对出现运动障碍的学生进行负荷调整,展开近前观察和询问,对学生运动负荷适应度做出科学评估,然后展开运动负荷调整。这都说明教师教学操作是合理的,给予学生的关怀是适度的。小学生有好胜心,特别是参与一些比赛性运动训练,为夺得好名次,往往会靠意志支撑坚持运动,教师要注意学生表现,鼓励学生锻练意志力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出现任何形式的运动损伤。

三、实际测量。科学掌控负荷指数

学生运动负荷是不是合理,需要教师展开多种形式的实际检测。学生在参与运动时,其心率会快速提升。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小学生最佳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钟,一旦超出了太多,则是负荷过重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掌握学生平均心率有很多现实困难,因为学生心率呈现动态性,在实际测量时,只能找到学生即时心率数据、教师还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科学设计课堂运动间隔,体现运动张弛合理搭配。

学生参与耐力跑、球类比赛时,其心率变化剧烈,教师要及时展开心率测量,防止学生出现意外事故。有些学生怕别人笑话,身体出现耐力极限也不声张,很可能会引发运动伤害事故。也有些学生为争夺好名次,运动负荷超标了也不认输,很有可能带来多种形式的运动伤害。教师要及时跟进展开细心观察检测,从不同方面评估学生耐力度,这样可以快速得到学生运动负荷匹配情况分析。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给出纠正措施。包括各种动作指导、运动项目调整、休息方式选择、心理问题疏导等内容,这些都属于学生运动负荷调整的范畴。

教师针对不同群体学生不同表现及时展开各种指标测量,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运动负荷匹配情况,针对性调整运动时间、运动方式,分析其负荷不匹配情况产生原因,并及时进行包括心理辅导在内的多种教学设计优化,以提升运动负荷匹配度,引导学生科学训练,健康运动,塑造良好身心素质。

小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各种机理还不成熟,合理运动可以促进体质成长;不合理运动,或者是过重运动负荷,都可能带来严重运动损伤。教师要精心备课,展开多种形式的负荷检测,为学生设计适宜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确保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适合性。

猜你喜欢
学情心率负荷
心率多少才健康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离心率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