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诗意感悟魅力

2016-12-21 09:32赵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省略诗句古诗

赵炜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备受人们的喜爱。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向小学生推荐了必背70首优秀古代诗词。这些古诗词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是中国五千年诗歌史上的精华之作,如何让学生能熟练背诵,并能充分感知古诗词所蕴藏的美感,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当前的小学生对课外书籍阅读有限,在阅历等方面也有所欠缺,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面对一首古诗,大部分学生在会读会背的基础上,会顺便把古诗的意思也背了下来。但这样只是了解了古诗的表面意思,对古诗所表达的感情,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学生都不清楚。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一言堂”式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为了应付考试,多数教师会出各种类型的题目给学生做,以此达到高分的目的,却忽视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针对现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古诗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有效地体会我国文学的精粹。具体流程如下:

一、以义解诗

具体来说,解诗句之义,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寻诗眼,定理解之基调;析结构,解意象,得全篇真义。这是教学中最广泛使用的,适用于全体学生,也是学生通晓诗意的最主要的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古诗”的语言理解的着力点在于“古”字上。何谓“古”呢?就是和白话语表达上不同的语言点。这些语言点表现为:

1.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在白话语中多为双音节词,如“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一水间”,用白话语就是“一道长江水相隔”。这就要引导学生把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化为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2-白话文和古诗中同字不同意义的词,如,“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意思就是跑。如,古时候的“妻子”在古代的意思是指妻子儿女,“岁”往往指“年”。

3.古诗由于受字数和韵律的限制,语言往往十分凝练。这就存在省略与倒装的特点,如,“泊船瓜洲”这两个词之间就省略掉了一个“在”字;“京口瓜洲”之间省略了一个连词“和”字。

此外还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等现象。至于倒装,在古诗句中更是常见。通过字义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整首古诗所表达的字面意思。

二、以画解诗

当诗人即时的主观情感与眼见到的画面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统一时,笔下的文字就会浮现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品诗赏画是古诗教学追求的美好境界。因此,多数古诗我们都可以通过画面的再现来解读,以画走进人,从而达到与诗人共鸣的效果。

具体操作如下:

如在教学《绝句》一诗时,我们可以通过图景的再现,达到对诗词的理解,从而对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把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在学生初步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雪山……学生说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及时画出(对于简单的柳树、小船可以邀请学生一起画),通过板画白鹭飞向蓝天时,适时理解青天一词,板画窗口的时候,明白诗人看到的是窗外的景色……同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大胆想象除了诗人描绘的景物外还有可能会看到的景物,体会诗人此时的心情。此时看着画面再来品读古诗,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韵,感悟这如诗如画的千古绝唱。

三、以曲解诗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积累中形成的一种文体,具有独特的韵律,将古诗用歌唱的方式让学生去记住诗词内容,领悟诗词的意境,达到记忆和理解的目的,更能调动其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使古诗学习对学生而言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具体操作如下:

如教学《登鹳雀楼》时,学生对这首诗并不是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对这首诗比较熟悉,多数学生能背出来,但也仅仅局限于能机械的背诵。教学伊始,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这首古诗新唱,学生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古诗还可以唱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唱歌中领会诗意及蕴含的道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还有《枫桥夜泊》《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在学唱这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了解了古诗词的内容,还从歌曲旋律中体会出了古诗词的意境美。

四、以诗解诗

所谓“以诗解诗”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古诗文更好地理解古诗,领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学生学习新古诗时,会觉得与先前学过的某一首诗有某种相似之处,通过先前学的古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注意多读、多思考、多积累优美的古诗,注意同类型古诗的比较,这样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具体操作如下:

如《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并没有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借分手在即时的劝酒来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对于年龄、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说,体悟到这种深厚的惜别之情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回想以往学过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一个“孤”字将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赠汪伦》,离别时,站在船头的李白,被那碧绿的潭水触动了离别情怀,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学生的情感就会被焕发,通过想象感受到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

总之,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古诗,学生能不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更新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探寻有效以及高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引领他们步入神圣的诗歌殿堂,让美的情感流淌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猜你喜欢
省略诗句古诗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中间的省略
巧用诗句育新人